調和時間與表演的積極嘗試《擂鼓戰金山》
3月
11
2021
擂鼓戰金山(攝影洪唯薇)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371次瀏覽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此日佳欣歌劇團被聘請至板橋進行演出的原因,是該土地公廟至南部進香回鑾,主事者聘請劇團演出,以達到人神共樂效果。由於該廟的空地不大,劇團為了因應進香陣頭能順利於廟埕操演相關儀式,除了調整該日下午場的扮仙順序(當陣頭回至廟中,才開始進行扮仙),還要隨時注意陣頭隊伍是否回來。在這樣的演出的前提條件下,佳欣歌劇團選擇以武打戲為主的《擂鼓戰金山》,除了讓演員展現札實的做功,博得觀眾諸多掌聲外,劇團也能控制武打的時間長度,以便因應即時的表演環境更動。

佳欣歌劇團《擂鼓戰金山》的劇情並無宏大的敘事篇幅。演出段落從金人王子金兀术與守關將領陸登對打開始,來勢洶洶的王子打敗陸登後,鎮守關隘的韓世忠為了守住國土,於是派兵向自己妻子梁紅玉求助援兵。登高的梁紅玉為自己的軍隊打完三遍戰鼓後,主動迎擊金兀术並大敗金人軍隊,《擂鼓戰金山》於此結束。

從劇中的幾處表演段落或是人員配置,得以見到佳欣歌劇團的認真。經常接演外台戲的歌仔戲劇團,或許因為成本或人員不足的考量,往往負責音樂的後場人員只有兩人分別擔任文武場工作,甚至部分劇團經常只有一位人員彈奏電子琴,充當該演出的全部後場音樂。佳欣歌劇團此日在板橋的演出,光是後場人員便聘請八位人員(五位武場、三位文場),眾多的現場樂器音,除了能比電子琴模仿多種樂器聲更加真實外,八位後場人員也能跟隨劇情的高低起伏,隨時調整音樂的速度及聲量,藉此烘托劇情或調節舞台上的演出速度。

在外台戲的表演中,其中一項重要標準是要讓觀眾覺得「好看」。當然,每位觀眾對「好看」的定義不同,自然也讓歌仔戲團衍生除了唱念外,還有各自發展的舞台效果。有些劇團專門提供多套亮麗的戲服,有些劇團則是會提供眾多奇巧的舞台設計,例如地上裝設吐火道具、演員吊鋼絲等,甚至有些劇團的演出人員,還會在開演前與台下的觀眾閒話家常,保持觀眾與劇團的友好關係。

而佳欣歌劇團由於多數演員都相當年輕,並且來自訓練扎實的台灣戲曲學院,因此在這個近一百分鐘的演出中,多有安排武打段落。歌仔戲的武打段落,在外台戲的演出並不罕見,只是大台北地區的外台戲表演人員,許多生角的年紀逐漸攀升,很難做出昔時的細膩做功。武打段落要讓觀眾覺得好看,除了需要歸功於前場人員的表演外,後場人員的音樂演奏也相當重要,例如演出開場時,為了表示兩個不同國家,金兀术(簡志文飾)先演唱一段中州韻白的唱詞,接著才開始大段落的武打。部分劇團偶爾為了凸顯演員的表演能力,以獲取觀眾的喝采,會讓演員展現與劇情幾近無關的程式動作,例如耍槍、翻筋斗。不同於前述的表演設計,佳欣歌劇團讓周俊宏(飾陸登)展現外台戲演出中少見的甩髮功,則都是為了表達人物的不同心境:一是聽聞對手金兀术的挑釁,表達激憤,另者則是聽聞夫人自盡消息後,表達內心的衝擊。

《擂鼓戰金山》是許多戲曲劇種都有的劇目,每當上演此劇目時,梁紅玉登高的三遍戰鼓,往往都是此劇重要的表演重點。此次飾演梁紅玉的簡佳欣,其為軍助威的三遍戰鼓演出段落,自然也是這齣戲的演出高潮。可惜的是,當日的擴音設備不佳,加上進香隊伍已經回來,高音量的北管及鞭炮聲,經常覆蓋簡佳欣的聲量,致使其唱念段落幾乎難以辨別。其打鼓段落雖然沒有不佳,只是觀眾從演出開場後,便一直接受相當熱鬧的後場音樂,而這三段擊鼓表演,又都接在表現戰況的熱鬧後場音樂後方;筆者自然對梁紅玉的鼓聲有所期待,可惜三段的擊鼓節奏並無太大區別,簡單的鼓音也難以表現梁紅玉的鼓聲如何幫助軍隊;因此,倘若三遍的鼓聲表演段落,劇團再去設計更複雜的鼓點並與其他後場樂器相應和,應該可以讓梁紅玉的氣勢展現更精采。

目前佳欣歌劇團接演的檔期不多,但從劇團提前公告戲碼吸引觀眾前來看戲、劇團演出經常有現今台灣少見的乾生與乾旦,或是像此日日戲推出《擂鼓戰金山》,夜戲則安排與日戲相關的劇目《雙槍陸文龍》,其認真的武打表演,著實讓觀眾喜愛。遍佈大台北區域的外台歌仔戲班,時至今日雖然仍舊蓬勃發展,礙於許多劇團表演人員的年紀越來越高,要看見這樣大段落的武打則越來越不容易。這場由一眾青年演員擔綱的演出,許多段落的演唱雖然尚屬生澀,期望他們有更多演出機會以此磨練各種表演功力,讓外台戲有更多吸引觀眾前來看戲的面向。

《擂鼓戰金山》

演出|佳欣歌劇團
時間|2021/03/01 15:00
地點|板橋深丘福德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
《前方有三岔路口》不是一齣把所有問題都說清楚的戲,它更像顯微鏡,放大身體、物體、聲音與時間之間的摩擦,是一場關於黑暗、物質與舞台邏輯的「思辨練習」實驗。
9月
1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