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時間與表演的積極嘗試《擂鼓戰金山》
3月
11
2021
擂鼓戰金山(攝影洪唯薇)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192次瀏覽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此日佳欣歌劇團被聘請至板橋進行演出的原因,是該土地公廟至南部進香回鑾,主事者聘請劇團演出,以達到人神共樂效果。由於該廟的空地不大,劇團為了因應進香陣頭能順利於廟埕操演相關儀式,除了調整該日下午場的扮仙順序(當陣頭回至廟中,才開始進行扮仙),還要隨時注意陣頭隊伍是否回來。在這樣的演出的前提條件下,佳欣歌劇團選擇以武打戲為主的《擂鼓戰金山》,除了讓演員展現札實的做功,博得觀眾諸多掌聲外,劇團也能控制武打的時間長度,以便因應即時的表演環境更動。

佳欣歌劇團《擂鼓戰金山》的劇情並無宏大的敘事篇幅。演出段落從金人王子金兀术與守關將領陸登對打開始,來勢洶洶的王子打敗陸登後,鎮守關隘的韓世忠為了守住國土,於是派兵向自己妻子梁紅玉求助援兵。登高的梁紅玉為自己的軍隊打完三遍戰鼓後,主動迎擊金兀术並大敗金人軍隊,《擂鼓戰金山》於此結束。

從劇中的幾處表演段落或是人員配置,得以見到佳欣歌劇團的認真。經常接演外台戲的歌仔戲劇團,或許因為成本或人員不足的考量,往往負責音樂的後場人員只有兩人分別擔任文武場工作,甚至部分劇團經常只有一位人員彈奏電子琴,充當該演出的全部後場音樂。佳欣歌劇團此日在板橋的演出,光是後場人員便聘請八位人員(五位武場、三位文場),眾多的現場樂器音,除了能比電子琴模仿多種樂器聲更加真實外,八位後場人員也能跟隨劇情的高低起伏,隨時調整音樂的速度及聲量,藉此烘托劇情或調節舞台上的演出速度。

在外台戲的表演中,其中一項重要標準是要讓觀眾覺得「好看」。當然,每位觀眾對「好看」的定義不同,自然也讓歌仔戲團衍生除了唱念外,還有各自發展的舞台效果。有些劇團專門提供多套亮麗的戲服,有些劇團則是會提供眾多奇巧的舞台設計,例如地上裝設吐火道具、演員吊鋼絲等,甚至有些劇團的演出人員,還會在開演前與台下的觀眾閒話家常,保持觀眾與劇團的友好關係。

而佳欣歌劇團由於多數演員都相當年輕,並且來自訓練扎實的台灣戲曲學院,因此在這個近一百分鐘的演出中,多有安排武打段落。歌仔戲的武打段落,在外台戲的演出並不罕見,只是大台北地區的外台戲表演人員,許多生角的年紀逐漸攀升,很難做出昔時的細膩做功。武打段落要讓觀眾覺得好看,除了需要歸功於前場人員的表演外,後場人員的音樂演奏也相當重要,例如演出開場時,為了表示兩個不同國家,金兀术(簡志文飾)先演唱一段中州韻白的唱詞,接著才開始大段落的武打。部分劇團偶爾為了凸顯演員的表演能力,以獲取觀眾的喝采,會讓演員展現與劇情幾近無關的程式動作,例如耍槍、翻筋斗。不同於前述的表演設計,佳欣歌劇團讓周俊宏(飾陸登)展現外台戲演出中少見的甩髮功,則都是為了表達人物的不同心境:一是聽聞對手金兀术的挑釁,表達激憤,另者則是聽聞夫人自盡消息後,表達內心的衝擊。

《擂鼓戰金山》是許多戲曲劇種都有的劇目,每當上演此劇目時,梁紅玉登高的三遍戰鼓,往往都是此劇重要的表演重點。此次飾演梁紅玉的簡佳欣,其為軍助威的三遍戰鼓演出段落,自然也是這齣戲的演出高潮。可惜的是,當日的擴音設備不佳,加上進香隊伍已經回來,高音量的北管及鞭炮聲,經常覆蓋簡佳欣的聲量,致使其唱念段落幾乎難以辨別。其打鼓段落雖然沒有不佳,只是觀眾從演出開場後,便一直接受相當熱鬧的後場音樂,而這三段擊鼓表演,又都接在表現戰況的熱鬧後場音樂後方;筆者自然對梁紅玉的鼓聲有所期待,可惜三段的擊鼓節奏並無太大區別,簡單的鼓音也難以表現梁紅玉的鼓聲如何幫助軍隊;因此,倘若三遍的鼓聲表演段落,劇團再去設計更複雜的鼓點並與其他後場樂器相應和,應該可以讓梁紅玉的氣勢展現更精采。

目前佳欣歌劇團接演的檔期不多,但從劇團提前公告戲碼吸引觀眾前來看戲、劇團演出經常有現今台灣少見的乾生與乾旦,或是像此日日戲推出《擂鼓戰金山》,夜戲則安排與日戲相關的劇目《雙槍陸文龍》,其認真的武打表演,著實讓觀眾喜愛。遍佈大台北區域的外台歌仔戲班,時至今日雖然仍舊蓬勃發展,礙於許多劇團表演人員的年紀越來越高,要看見這樣大段落的武打則越來越不容易。這場由一眾青年演員擔綱的演出,許多段落的演唱雖然尚屬生澀,期望他們有更多演出機會以此磨練各種表演功力,讓外台戲有更多吸引觀眾前來看戲的面向。

《擂鼓戰金山》

演出|佳欣歌劇團
時間|2021/03/01 15:00
地點|板橋深丘福德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