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跨領域的嘗試《哪吒-少年風火輪》
11月
12
2013
哪吒-少年風火輪(當代傳奇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3次瀏覽
于聲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哪吒-少年風火輪》是當代傳奇劇場在中正紀念堂演藝廳演出的定目劇《傳奇風雅叁-青春好神》系列的一齣劇目,內容講述傳奇故事中家喻戶曉的哪吒三太子的故事。劇本改編自《封神演義》,故事加強了感情的部分,讓哪吒的故事更貼近人心;編劇不只寫出了哪吒的母親護子心切所展現出的母子情深、哪吒與李靖的複雜情感,也加入了花蕊與哪吒像是青梅竹馬般的純純互動,而淺白優美的唱詞,不難理解卻也不會因為太過淺白而失去了戲曲該有的味道,同時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

在多媒體的應用上,增加了演員與畫面的互動,在這方面的嘗試是有趣的,讓多媒體不只是背景,而是與故事的發展有直接的關聯性存在,這樣的實驗有助於多媒體在戲劇呈現上地位的提升,而不是可有可無、可以被取代的一種存在。可惜的是動畫的品質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可能是因為時間上的限制,讓多媒體在工作上無法達到且呈現出相當精緻的效果。希望這齣戲如果有機會再演出,可以將動畫部分加強讓其更接近完美,也希望不只是單方面的演員接收投影,而是能夠有真正的互動。這不是無法達到的技術,而是可以被期待的一種呈現方式。

在音樂的創作上,採用一種偏向流行歌的編曲與唱法,對劇本來說是恰到好處的配合著劇情走向;但對於習慣傳統京劇的觀眾來說,是需要適應的。期望在未來能夠持續的嘗試,當然不只是配合劇本,也希望能夠重新思考流行音樂與戲曲音樂之間的關係,試著找出兩者之間的相異之處,進而找到更好的呈現方式。在配器的使用上以及唱法的選擇上,都可以再嘗試新的組合,也許更能夠讓觀眾感受到音樂之間的融合。

而演出最後的舞蹈非常活潑可愛,但也衍伸出一個問題:這段舞蹈與故事本身有何關係?可不可以將其應用在故事裡面呢?像是在劇情中的武打部分、抒情部分加入一些舞蹈的成分?整個故事的格局是非常傳統的平舖直述法,而跨領域、創新運用的部分只呈現在多媒體以及音樂方面,所以既然在謝幕的時候想到運用流行舞蹈,為何不把它直接運用到演出當中呢?

當然此劇使用了多媒體的投影與新編的音樂等等的元素,無疑是為此劇增添了許多不同的色彩,但是這些跨領域的運用畢竟也算是一種新的嘗試,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與障礙,不管如何,勇於嘗試是值得被鼓勵的,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誰也無法將「傳統如何延續」下一個定義,所以任何的實驗都是被允許的,我們不應該帶有太多批判的態度,而是希望提出問題、給予建議,目的是為傳統與創新這條路開創出更好的未來。

這次觀賞演出很開心的一件事,就是看到許多年輕的觀眾走進劇場觀賞演出,很多學生看起來像是第一次進劇場看戲,讓這齣戲在這裡達到了吸引觀眾進場看戲,並且傳達出所想要表達的教育意義,這讓我更加的期待《傳奇風雅》這樣每年固定的定目劇形式演出能夠繼續帶領著新舊觀眾群們到達什麼樣觀賞境界。

《哪吒-少年風火輪》

演出|當代傳奇劇場
時間|2013/10/26 19:30
地點|中正紀念堂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