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經歷的美麗人生《梔子花》
May
15
2012
梔子花(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66次瀏覽
方祺端

似乎一言難盡,似乎不知要從何說起,似乎只能用最單純的話語來傾訴。於是,《梔子花》用最簡約的舞臺語言,述說一群變性、變裝者的生命故事。

表演者從穿戴整齊,氣氛卻異常鬱悶的「他們」,透過服裝的轉換,變成奔放而美麗的「她們」,服裝的變換不僅改變了表演者的外在,更打開了她們被壓抑與封鎖的內心。沒有太多的批判,也沒有太多的煽情,《梔子花》只是真誠地向你傾訴她的快樂與傷痛。每個人最深沉的經歷,間或化成舞臺上的畫外音,間或化成那一呼一吸的香煙迷霧,又或是成為表演者臉上的風霜。從雄糾糾的男人,變裝成嬌滴滴的女人,其間所經受的掙扎、顫抖與痛楚,表演裡頭沒有詳加說明,而只是偶爾流露在某些哀愁的時候,更多是轉化成由衷的微笑。

沒有高難度的肢體動作,只有簡單的舞步;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只有一段段隱而不露的動人生命。不太像是舞蹈,也不太像是戲劇,臺詞像是斷章的絮語,更多時是一則又一則的色情笑話。用太多藝術的理論去剖析、評論它,似乎過於無聊與多餘,《梔子花》的美麗不在於藝術形式或是表演技巧,而是表演者在舞臺上誠實地展現一種自我的實現,一種赤子般的生命力量。

這個作品是一個怎樣形式的作品,它有著怎樣的情節,所謂的藝術評論變得無關痛癢。正如我們開始質疑劇場是不是一定需要故事,舞蹈是不是一定需要動作,音樂是不是一定需要規律,《梔子花》帶來的問題更為貼近生命的本質。一個男人是不是一定需要穿男人的衣服,一個男人是不是一定需要表現為男人,一個男人是不是不能選擇成為為女人?社會彷彿愈見開明,然而對人性的禁錮,依然比比皆是,比利時如是,臺灣如是,香港如是,分野只在於程度的高低。究竟誰有權能夠審判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情感,誰有權去阻止一個人成為她所選擇的自己?如果一個男兒身內裝的女人心,變裝、變性難道不是最誠實的選擇?義正詞嚴的社會總是為同性戀、雙性戀、變裝與變性扣上一項項的罪名與歧見,內心的渴求往往被虛偽的道德抹黑與壓抑。我們總是在被教導誠實待人的同時,卻又總是被阻止誠實地面對自己。《梔子花》的她們跨越了種種以後,終於能夠讓自身的人生,結出燦爛的花蕾。

表演者以一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泰然自若,用最簡單的話語與動作,向觀眾展示那個成為真正的「我」後的美麗。也許那些無形的傷痕,曾經或是仍在傷痛,但她們不選擇呼天搶地,不選擇販賣眼淚,而是以最誠實的態度呈現她們生命的美麗。她們並不告訴你發芽、成長的痛楚,她們只是向你展示花最美麗的姿態。

《梔子花》

演出|比利時當代舞團
時間|2012/05/11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迅速換回男裝之後的「波麗露」舞曲,是全劇關於身體觀念的高潮。舞者在樂聲中行動舞蹈,並陸續到後方化妝更衣,而其過程不斷停格構成照片畫面,於是從素顏男裝到濃扮女裝的過程中,這些變性老人的真實肉體不斷暴露,震撼性地讓我們觀看其身體與變形。(謝東寧)
May
14
2012
整個扮裝的情景,就像是一場充滿趣味的遊戲。藉著切換不同曲風、調性的樂曲,呈現一幕幕的角色獨白,搭起整個夜總會裡的海海人生。導演細膩的舖排這些人物在扮裝遊戲中的矛盾與焦慮,描繪出變裝者內心混淆的認同心理。當歡鬧的遊戲結束之後,也取消了這個可以逗留的性別灰色地帶。(陳宜庭)
May
14
2012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Oct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Oct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Oct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Oct
09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Oct
08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Oct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Oct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