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經歷的美麗人生《梔子花》
5月
15
2012
梔子花(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07次瀏覽
方祺端

似乎一言難盡,似乎不知要從何說起,似乎只能用最單純的話語來傾訴。於是,《梔子花》用最簡約的舞臺語言,述說一群變性、變裝者的生命故事。

表演者從穿戴整齊,氣氛卻異常鬱悶的「他們」,透過服裝的轉換,變成奔放而美麗的「她們」,服裝的變換不僅改變了表演者的外在,更打開了她們被壓抑與封鎖的內心。沒有太多的批判,也沒有太多的煽情,《梔子花》只是真誠地向你傾訴她的快樂與傷痛。每個人最深沉的經歷,間或化成舞臺上的畫外音,間或化成那一呼一吸的香煙迷霧,又或是成為表演者臉上的風霜。從雄糾糾的男人,變裝成嬌滴滴的女人,其間所經受的掙扎、顫抖與痛楚,表演裡頭沒有詳加說明,而只是偶爾流露在某些哀愁的時候,更多是轉化成由衷的微笑。

沒有高難度的肢體動作,只有簡單的舞步;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只有一段段隱而不露的動人生命。不太像是舞蹈,也不太像是戲劇,臺詞像是斷章的絮語,更多時是一則又一則的色情笑話。用太多藝術的理論去剖析、評論它,似乎過於無聊與多餘,《梔子花》的美麗不在於藝術形式或是表演技巧,而是表演者在舞臺上誠實地展現一種自我的實現,一種赤子般的生命力量。

這個作品是一個怎樣形式的作品,它有著怎樣的情節,所謂的藝術評論變得無關痛癢。正如我們開始質疑劇場是不是一定需要故事,舞蹈是不是一定需要動作,音樂是不是一定需要規律,《梔子花》帶來的問題更為貼近生命的本質。一個男人是不是一定需要穿男人的衣服,一個男人是不是一定需要表現為男人,一個男人是不是不能選擇成為為女人?社會彷彿愈見開明,然而對人性的禁錮,依然比比皆是,比利時如是,臺灣如是,香港如是,分野只在於程度的高低。究竟誰有權能夠審判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情感,誰有權去阻止一個人成為她所選擇的自己?如果一個男兒身內裝的女人心,變裝、變性難道不是最誠實的選擇?義正詞嚴的社會總是為同性戀、雙性戀、變裝與變性扣上一項項的罪名與歧見,內心的渴求往往被虛偽的道德抹黑與壓抑。我們總是在被教導誠實待人的同時,卻又總是被阻止誠實地面對自己。《梔子花》的她們跨越了種種以後,終於能夠讓自身的人生,結出燦爛的花蕾。

表演者以一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泰然自若,用最簡單的話語與動作,向觀眾展示那個成為真正的「我」後的美麗。也許那些無形的傷痕,曾經或是仍在傷痛,但她們不選擇呼天搶地,不選擇販賣眼淚,而是以最誠實的態度呈現她們生命的美麗。她們並不告訴你發芽、成長的痛楚,她們只是向你展示花最美麗的姿態。

《梔子花》

演出|比利時當代舞團
時間|2012/05/11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迅速換回男裝之後的「波麗露」舞曲,是全劇關於身體觀念的高潮。舞者在樂聲中行動舞蹈,並陸續到後方化妝更衣,而其過程不斷停格構成照片畫面,於是從素顏男裝到濃扮女裝的過程中,這些變性老人的真實肉體不斷暴露,震撼性地讓我們觀看其身體與變形。(謝東寧)
5月
14
2012
整個扮裝的情景,就像是一場充滿趣味的遊戲。藉著切換不同曲風、調性的樂曲,呈現一幕幕的角色獨白,搭起整個夜總會裡的海海人生。導演細膩的舖排這些人物在扮裝遊戲中的矛盾與焦慮,描繪出變裝者內心混淆的認同心理。當歡鬧的遊戲結束之後,也取消了這個可以逗留的性別灰色地帶。(陳宜庭)
5月
14
2012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