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自展放的身體花朵《梔子花》
5月
14
2012
梔子花(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7次瀏覽
謝東寧

才剛剛以《斷章取藝—給碧娜》獻給已逝的「舞蹈劇場」一代大師碧娜‧鮑許,比利時當代舞團的藝術總監亞蘭‧布拉德勒,便從容地以作品,將當代舞蹈的疆界,又往前推進了一步。近日在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上演的《梔子花》,編舞家將「舞蹈劇場」的主角,從舞者讓給了演員,將舞蹈的動機,從個人性轉向社會性;更與歐陸「不跳舞」運動的潮流相結合,將舞蹈從肢體動作的形式,轉向身體的觀念探討。《梔子花》的演出,有著許多值得探討的面向,看似輕柔委婉的舞作,其實已經重重撞擊著關於「舞蹈」的當代定義。

大斜坡舞台上的表演者,不是比利時當代舞團那群,身材體型高矮胖瘦不一、雜耍、特技、街舞、現代舞…各項專長不等,來自世界各國的年輕舞者,而是一群大部份平均六十歲的老人,確切地說,是比利時第一位變性人凡尼莎,帶領著六位變性、變裝老同伴,加上一個女演員和年輕男舞者,搬演一個靈感來自真實紀錄片,關於巴塞隆納一家變裝夜總會,歇業前的最後一場演出。

舞團找一群老人(非舞者)表演,當然從出發點,就挑戰了關於舞蹈的既有概念,況且這群老人並非一般人,她們在身體上是老的,在性別上是跨越的,這種特殊時間性加上生物性的身體,正挑戰著關於舞蹈的「美感」,那個我們習慣的青春活力優美肢體的舞蹈,於是舞蹈的方向也得以進入了社會性探討。

我們的社會是如何定義正常的性別,與該有的身體呢?編舞家一開場先讓她們素顏,並穿上灰色的西裝、領帶、長褲,而此時她們即使靜止不動,特殊美感的身體表演已經開始,這個表演顛覆了我們關於正常性別觀念下的身體及姿態。而這些在主持人一一介紹,其「性觀念」遠超越所謂正常尺度的身體,於「Forever Young」的歌聲中,忽然紛紛換成色彩繽紛的女裝,連動作也變得輕快無邪了起來,而觀眾也炫目於服裝符號轉換後的身體動作差異。

迅速換回男裝之後的「波麗露」舞曲,是全劇關於身體觀念的高潮。舞者在樂聲中行動舞蹈,並陸續到後方化妝更衣,而其過程不斷停格構成照片畫面,於是從素顏男裝到濃扮女裝的過程中,這些變性老人的真實肉體不斷暴露,震撼性地讓我們觀看其身體與變形,直到扮裝完畢組成花朵隊形,觀眾才終於因對準了既有的扮裝人妖豔焦距(印象),而鬆口氣報以熱烈的掌聲。

而兩位正常性別身體的男女舞者,則構成了對照組,對照於身體和時間的真實差異。於是男舞者在眾花朵(演員)的環繞下,於同志歌曲中忘情獨舞,並和女演員有段激烈的接觸舞蹈,然後還是空虛並哭泣,因為他問:「為什麼他的家庭成員都很美,但卻無法在一起?」。而對比於即將關閉的夜總會,這些美麗又一直在一起工作的變性、變裝人,或許這些《梔子花》們的存在,可以讓我們所謂的正常世界,變得更美麗,於是全劇便在這種淡淡哀愁中結束(夜總會即將關閉)。

本舞作和瑪姬‧瑪漢曾來台灣演出的《環鏡》,其舞者的不跳舞概念可說是一脈相承,編舞家將舞蹈從肢體的技巧展現,轉向「身體」觀念的探討,無論是在舞蹈歷史、純粹生物性或者社會性等各方面的觀念。布拉德勒大膽將邊緣性的身體,大方地展現在劇院舞台,並回歸於人性共同對於愛的渴望,而這種溫柔與關懷,真的跟碧娜‧鮑許,很接近。

《梔子花》

演出|比利時當代舞團
時間|2012/05/12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沒有高難度的肢體動作,只有簡單的舞步;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只有一段段隱而不露的動人生命。不太像是舞蹈,也不太像是戲劇,臺詞像是斷章的絮語,更多時是一則又一則的色情笑話。用太多藝術的理論去剖析、評論它,似乎過於無聊與多餘。(方祺端)
5月
15
2012
整個扮裝的情景,就像是一場充滿趣味的遊戲。藉著切換不同曲風、調性的樂曲,呈現一幕幕的角色獨白,搭起整個夜總會裡的海海人生。導演細膩的舖排這些人物在扮裝遊戲中的矛盾與焦慮,描繪出變裝者內心混淆的認同心理。當歡鬧的遊戲結束之後,也取消了這個可以逗留的性別灰色地帶。(陳宜庭)
5月
14
2012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