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謬而真實《XY事件簿》
12月
21
2018
台中版 XY事件簿(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拉風影像工作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03次瀏覽

陳湘予(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在學生)


由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2017-2018)王靖惇所編導的《XY事件簿》-黑色幽默的喜劇,精細地刻畫了充溢在現實生活中的荒謬不安。

「迷路是一場華麗的冒險,長大以後,迷路是一場危機的風險。」

若X等於能力,Y等於努力,T等於時間,那X加Y乘以T就可以達到夢想或是理想嗎?劇中懷抱歌手夢的斜槓男子吳念,在徵選的過程中發現必須要掏出「悲慘故事」才能賺人熱淚、成為賣點,於是製作人及創意總監為他精心定製了一連串「哭點」而得以在次次的選拔中獲得佳績。點眼藥水、抹綠油精製造眼淚的荒唐行徑,在觀眾看來笑點十足,卻從中刻劃了螢幕背後的辛酸,使得觀者反思:追求夢想的過程當中,真的能夠時保有純粹的意志嗎?

當吳念因著「悲慘故事」獲得掌聲、贏得佳績,回去他待處的小酒館,姊姊複雜的心理卻顯見在對話裏頭,『你覺得唱給那麼多人聽,有比唱給爸爸一個人聽,還爽嗎?』真實不如故事裡中的悲慘,卻因為了成就夢想而捏造了謊言,背負著自己捏造的故事繼續生存著。

「世界太爛,需要勵志的故事。」歌手選拔賽時創意總監說的話,似乎可以貫串全齣戲,在戲裡,人人透過登入遊戲的方式,為自己定位一個情境活進去。有著甜美嗓音的女孩,和情人一起去海邊,在沙灘上鋪毯子野餐時一句『要不要吃蘋果?吹開沙子就可以吃了啦!』讓男子回想到母親的身影,女孩撿到瓶中信的開心,對比男子頻頻聯想到自身過去的無法釋懷,後來他選擇了登入遊戲,像推開門走往另一個自製的世界般,聽到媽媽溫柔地說『跟媽咪永遠住在這裡』而所思所見卻都是同一片海灘。

「沒事的。」小酒館裡大姐頭安慰吳念的話,一講完天空就下起雷雨,頻頻被現實壓垮的人們都淋溼了。『房東漲房租,所以我們要收掉了。』『真的沒事。』一句句分不清是豁達還是無奈的話,就這樣融進了雷雨之中。吳念當初在小酒館裡嚷嚷歌手夢時,電視新聞播報的正是房租糾纏的社會問題,夢想和現實,究竟能不能放在同一個秤量上呢?

即使事與願違,還是有些人願意承擔自己的理想,堅持下去。劇中為了爭取遊戲研發主導的女職員,在多次和老闆談話時,終選擇不接受妥協想要自己創業,老闆身兼多角,一個個背後支撐著的助手,對比女職員的單薄無助,在權力階級壓力之下,如何恆定自己的意志?又如,區區一個女記者,面對迷戀SM的退休商業大老,要如何堅守職業的分寸,在利益與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戲劇的末尾,姐姐和吳念並肩倚靠坐在一起,遙想17歲時的光影說:『好好喔,那時候除了唱歌,甚麼都不知道。』不知道長大之後,面對現實與夢想的拉扯竟是如此緊繃,在取得平衡點之時,我們真的不會暈眩嘔吐嗎?對現實的世界感到絕望,卻無能為力,努力爭取甚麼,卻徒勞無功。『除非他把歌唱完,不然我們永遠不知道。』世界是一個申論題,怎麼寫也寫不完。

《XY事件簿》結局留白,它可以帶入自身的人生經驗,而得到不一樣的解答,也正如導演所言,「一直去思考,在我們這個世代,除了去看我們所處的世界之外,我們還要怎樣才可以,在未來的幾十年當中,找到一種生存或者是定位的方式」X加Y乘以T沒有正確解答,人生還要繼續。

《XY事件簿》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8/12/15 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XY事件簿》在議題設定上的深廣度已經出現了,而其所欲探索挖掘的問題與當下社會有迫切關係。我們期望主創團隊能夠在形式與結構上繼續調整,作品形式之強,以內容即是形式的方式說書,然而展演形式與內容議題之間如何表裡辯證,需要更多時間與思考繼續打磨。(許仁豪)
3月
25
2019
年輕人面對未來的焦慮是每個年代都會有的現象,而王靖惇以其細膩的想像描繪出所身處XY世代特有的風貌。因著諸多導演手法的設置,本作品結構完整,虛實交替,以美感來處理黑暗的議題,在詩意中不忘批評。(杜秀娟)
3月
25
2019
更精確地說,是「無法成夢的世代」。《XY事件簿》再次點出了這個問題,隨著五月天的背景音樂作為主旋律下,即便社會是如此的險惡,逼著我們必須「無夢」,我們也不能放棄「造夢」的可能。(范綱塏)
12月
20
2018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