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以傳統歌謠為舞作結構
昏暗中,身穿傳統服飾的歌者曾文生一手持竹杯,一手以手指沾水灑淨,緩步繞行舞台,口中唸著祈福詞。遠方,舞者絲釋民以大幅度的彎腰曲膝姿態,邊右手拍打著左臂緩步走進,在一條繡有阿美族傳統紋樣的紅布上跪地。絲釋民雙手伸展如鷹翻飛迴旋,合著充滿中亞情調的樂曲,展開旅程。位於左舞台的歌者曾君曄此時站立唱起名為〈小路〉的歌謠,在這述說著祖先遷徙故事的歌謠裡,絲釋民以提取自傳統祭儀的動律貫穿全身心,同時以較向內包覆的動作為主,佐以經過變形的踏步。因而當小提琴的樂聲加入,舞者肢體轉為外放、直接時,我們彷彿看到曲折的小路走向平坦,祖靈的聲音在前方呼喚著。
Lisin lisin母親信仰(絲釋民提供/攝影郭政彰)
在這支以傳統歌謠作為舞作分段結構的作品裡(節目單提供唱詞完整翻譯),歌者每一次的吟唱與唱詞內容的轉變都指向舞者自身更為靠近血脈源頭的溯源。從第三段的〈指引〉、第四段〈祖靈的呼喊〉到第五段〈脫胎換骨〉,可視為溯源的過程。那灰色的長方形柱體是文化包袱,卻也是社會化過程中的基石,當舞者在爬上立柱迎向光的那一刻,手握獵刀的長老曾文生一邊吟唱一邊與舞者保有一定距離,並仔細收好地上的紅布,如同看著孩子們去外面的世界闖蕩而叮囑的話語始終縈繞耳畔。那一聲聲彷如呼喚的唱詞,即是叮囑亦是文化記憶的口述傳承,伴隨著西洋弦樂以及現代舞肢體,彷彿是在這巨大的現代性裡努力推廣傳統保存,並積極與現代社會對話的現象。因而,當舞者匍匐前進在由兩位歌者拉起的紅色長布縵之下,並由長輩為其掛上銅鈴時,從曾經的困惑與逃脫,到如今的悅納與信仰,直至此刻,終於理解是長輩的指引與帶領。
從曾經的困惑到如今的悅納
因此,當西洋美聲歌曲響起,雙手如鷹展翅的動作再次現身,舞者跳躍翻滾、旋轉倒地之際,我們看到充滿自在從容的肢體釋放,也在小提琴聲與藍色燈光中,看到寧靜力量的展現。乃至在第六段〈生長〉的口述與問答聲中,伴隨著祭儀的動律與變形的踏步再次回歸,一個「完整的人」油然而生。從完整的人到成長為部落的勇者,亦是結尾〈勇者〉的歌吟。此段兩位歌者以傳統祭儀的交叉牽手和踏步歌吟,舞者則從四肢大幅度流動的動作,漸漸地將自己的舞蹈律動趨近於歌者的踏吟以回應歌謠,但也同時保有現代舞蹈訓練下的騰空跳動與旋轉,直到最後舞者不斷踏步並自己吟唱歌謠,結束。
Lisin lisin母親信仰(絲釋民提供/攝影郭政彰)
在這不斷現身的踏步裡,無論是保有傳統祭儀的踏步,或是經由現代舞蹈訓練而變形的踏步,其創造了一個能夠被觀者感知的特定地方空間和文化記憶,以此形塑出表演者在這「腳觸地」以及「地觸腳」的往返過程中,形成對地方的一種召喚和文化符碼的建構,從而展示創作者對其原生血脈信仰的肯認。
《Lisin lisin母親信仰》
演出|絲釋民
時間|2022/03/27 14:00
地點|台北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聯合餐廳展演空間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