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步以成為地方——《Lisin lisin母親信仰》
4月
30
2022
Lisin lisin母親信仰(絲釋民提供/攝影郭政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8次瀏覽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以傳統歌謠為舞作結構

昏暗中,身穿傳統服飾的歌者曾文生一手持竹杯,一手以手指沾水灑淨,緩步繞行舞台,口中唸著祈福詞。遠方,舞者絲釋民以大幅度的彎腰曲膝姿態,邊右手拍打著左臂緩步走進,在一條繡有阿美族傳統紋樣的紅布上跪地。絲釋民雙手伸展如鷹翻飛迴旋,合著充滿中亞情調的樂曲,展開旅程。位於左舞台的歌者曾君曄此時站立唱起名為〈小路〉的歌謠,在這述說著祖先遷徙故事的歌謠裡,絲釋民以提取自傳統祭儀的動律貫穿全身心,同時以較向內包覆的動作為主,佐以經過變形的踏步。因而當小提琴的樂聲加入,舞者肢體轉為外放、直接時,我們彷彿看到曲折的小路走向平坦,祖靈的聲音在前方呼喚著。


Lisin lisin母親信仰(絲釋民提供/攝影郭政彰)

在這支以傳統歌謠作為舞作分段結構的作品裡(節目單提供唱詞完整翻譯),歌者每一次的吟唱與唱詞內容的轉變都指向舞者自身更為靠近血脈源頭的溯源。從第三段的〈指引〉、第四段〈祖靈的呼喊〉到第五段〈脫胎換骨〉,可視為溯源的過程。那灰色的長方形柱體是文化包袱,卻也是社會化過程中的基石,當舞者在爬上立柱迎向光的那一刻,手握獵刀的長老曾文生一邊吟唱一邊與舞者保有一定距離,並仔細收好地上的紅布,如同看著孩子們去外面的世界闖蕩而叮囑的話語始終縈繞耳畔。那一聲聲彷如呼喚的唱詞,即是叮囑亦是文化記憶的口述傳承,伴隨著西洋弦樂以及現代舞肢體,彷彿是在這巨大的現代性裡努力推廣傳統保存,並積極與現代社會對話的現象。因而,當舞者匍匐前進在由兩位歌者拉起的紅色長布縵之下,並由長輩為其掛上銅鈴時,從曾經的困惑與逃脫,到如今的悅納與信仰,直至此刻,終於理解是長輩的指引與帶領。

從曾經的困惑到如今的悅納

因此,當西洋美聲歌曲響起,雙手如鷹展翅的動作再次現身,舞者跳躍翻滾、旋轉倒地之際,我們看到充滿自在從容的肢體釋放,也在小提琴聲與藍色燈光中,看到寧靜力量的展現。乃至在第六段〈生長〉的口述與問答聲中,伴隨著祭儀的動律與變形的踏步再次回歸,一個「完整的人」油然而生。從完整的人到成長為部落的勇者,亦是結尾〈勇者〉的歌吟。此段兩位歌者以傳統祭儀的交叉牽手和踏步歌吟,舞者則從四肢大幅度流動的動作,漸漸地將自己的舞蹈律動趨近於歌者的踏吟以回應歌謠,但也同時保有現代舞蹈訓練下的騰空跳動與旋轉,直到最後舞者不斷踏步並自己吟唱歌謠,結束。


Lisin lisin母親信仰(絲釋民提供/攝影郭政彰)

在這不斷現身的踏步裡,無論是保有傳統祭儀的踏步,或是經由現代舞蹈訓練而變形的踏步,其創造了一個能夠被觀者感知的特定地方空間和文化記憶,以此形塑出表演者在這「腳觸地」以及「地觸腳」的往返過程中,形成對地方的一種召喚和文化符碼的建構,從而展示創作者對其原生血脈信仰的肯認。

《Lisin lisin母親信仰》

演出|絲釋民
時間|2022/03/27 14:00
地點|台北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聯合餐廳展演空間1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