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織當代的雙面錦繡《兩生花劫》
Jul
03
2024
兩生花劫(薪傳歌仔戲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55次瀏覽

文 羅仕龍(特約評論人)

歌仔戲《兩生花劫》的編導鴻鴻在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1】該劇前半部分情節改編自德國劇作家萊辛的《艾米莉亞・嘉樂蒂》(Emilia Galotti,以下簡稱《艾》),全劇故事結構的靈感則來自波蘭電影導演奇士勞斯基名作《雙面薇若妮卡》。《艾》劇說的是十八世紀「為兩家財富結合而婚」與「為個人愛情而婚」兩套價值觀的演變與衝突。《雙面薇若妮卡》則是探索生命軌跡的多樣性:一個生命在兩處不同的時空環境下,有沒有延續的機會?看似不同個體且無交涉的生命軌跡,是不是在某些時刻也有偶然疊合的可能?

《兩生花劫》的「兩生」,對照劇中人物在大明帝國覆亡前後的兩段生命歷程,反映出不同的愛情態度與社會價值。江南刺繡名家千金安雪娘原應與武舉人沈世安成婚的安排,或是父親闖入崇親王府意圖搶回女兒保其清白,都是基於規範性的道德所做出的價值判斷。雪娘與親王廟宇巧遇,以詩唱和,衍生出似有若無的情愫,乃至於二十年後的悔恨與諒解,則是出於個人的感知與評斷。


兩生花劫(薪傳歌仔戲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然而生命之所以為「劫」,就在於其正反相生。上述看似兩種對立的價值觀,往往彼此引動,互相牽連。安老爺為證女兒一身清白,卻失手刺瞎親王,鬆動統治結構的合理性。帝國政治正統的傾覆,看似火燒連天,家破人亡,卻讓海外孤島成為世外桃源,面向婆娑之洋的多元文明。兩名非典型的女子(名妓秦樓月,以及看似被始亂終棄的安雪娘),因避戰禍與家仇而來,卻因此佈局世界,立足商場。如同劇中的主意象「兩面繡」,看似一體,實則兩面。可以是洋溢崇敬的謳歌,轉面一看卻也可以解讀為危險的顛覆。有觀眾取諧音戲稱《兩生花劫》是「兩節花生」,實際上或許更像是麻花捲,如同兩條辮子般,交纏為一道難分難解。這兩條辮子,一條是女性的長髮,一條是清兵入關的薙髮易服。帝國視角下的雙重家國「劫」難與體系崩解,卻有兩位女性孕育出的繁「花」似錦。

因為如此,萊辛的原作得到了重生,有如雙面艾米莉亞。《艾》劇原作最有名的讀者,當推歌德筆下的少年維特莫屬。這位總是被愛情煩惱糾結的年輕人,死前在書桌上留下一本打開的《艾》劇,日後在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裡,因著藍外套、黃背心的鮮明形象而廣被記憶。如果說許多讀者因為巴特而重新理解了維特,那麼我們也因為維特而認識了《艾》劇。維特的死,卻是《艾》劇的生。維特得不到的愛情,卻成為我們反覆迴盪心頭的戀人絮語。十八世紀的德語劇作在台灣並不廣為人知,卻在兩百多年後渡過重洋,在最本土的形式裡激發出各種討論,這正是改編《艾》劇及其第二次生命的意義。


兩生花劫(薪傳歌仔戲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雙面繡的正反翻轉,或因視覺暫留而有流動的影像之感。人生的悲歡離合,歷史的大江大海,追憶起來不也是一幀又一幀的定格繡像,輕輕一轉就是翻頁。如果《兩生花劫》是如同雙面繡般的影像翻飛,金針是否也創造了「刺點」?「刺點」語出羅蘭巴特,只是無關戀人愛意餘波,而是影像激發的心靈動盪。金針原是一組兩支,安老爺、安雪娘各執一支,既能刺出舉世聞名的雙面繡,也是雪娘出嫁遇劫時,手持防身之物。安老爺以金針復仇,親王雙目染血,山河亦隨之變色。及至二十年後,雪娘原欲與親王相認,使其心生愧疚,卻又下不了手,只能忍痛以金針自刺,血濺掌心。雪娘原以「一支金針,穿雲入夢繡出人間繁華」,親王則因「一支金針,戳破美夢才知全是虛花」。《兩生花劫》以金針織出人間寶物,可一旦離開繡房,只能傷人與自傷。

相較之下,紅毛番傳授的十字繡,在大窩灣被原住民發揚光大,雪娘亦得以向米那庫學習。如果說「上山虎下山獅」的雙面繡在劇中成為巧計復仇工具,打破東西文化藩籬的十字繡反能織造一片祥和。全劇在下半場揭示的族群融合主題自不待言,但見微知著,通過各種文學符號所交織出的指涉,或許更見編導鑲嵌原意。

從歌仔戲連結到西方劇本、德國文學、波蘭電影導演或法國文學批評,《兩生花劫》的故事起於江南恩怨,卻在台灣釋放和解。我們當然可以從《兩生花劫》關注且重探本土戲劇的本質,但也不妨將它置於世界文學的脈絡下思考。傳統必須走向世界,而傳統也永遠在當代重生,交織出雙面錦繡,相看兩不厭。


注解

1、IC之音《打開戲箱說故事》,【張孟逸X鴻鴻專訪】直面悲劇?這「針」有點難欸!《兩生花劫》為西方悲劇增添了東方哲思,2024年5月17日首播。

《兩生花劫》

演出|薪傳歌仔戲劇團
時間|2024/06/08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生花劫》是一部集傳統與創新於一身的優秀作品,在各個方面都展現實力,劇中呈現的文化融合和思想深度,將觀眾帶入一個令人驚艷的歌仔戲世界,並在傳統調中帶來變化,是個具有挑戰性但也充滿潛力的嘗試。
Jun
25
2024
筆者大膽假設,刻畫忠孝節義的傳統戲曲功能,可能曾為普羅大眾提供了親近高級文化資本的想像。如今隨著歌仔戲從電視走向劇院,一路開拓更多受眾,卻受限於「經典化」。而鴻鴻取自德國的活水,儘管在現代而言仍是保守的意識形態,卻正好因此賦予這齣「歌仔—歌劇」進步改編的合理性。
Jun
14
2024
「和解才能向前走」是一個美好的願景,透過良好的戲劇鋪敘,的確很容易達成觀眾的共鳴,但卻因此忽略了這樣的視角其實是既得利益的視角、與加害者站在同一陣線。以「要求受害者放下」的論述,揭示「和解才能向前走」的願景,在我們這個歷史感斷裂的島嶼上,卻感動了無數觀眾,無異增加了轉型正義的難度
Jun
14
2024
新穎劇團如何走向當代?如何打造獨樹一幟風格?沉浸於民戲的演出形式進入高度美學化的現代劇場該如何拿捏?都是該團必須面對之挑戰。因此《湘江夢》作為該團進入現代劇場第二齣劇作,企圖嘗試回應疑問,展現潛力,開創特色。
Oct
21
2024
一個十八分鐘的故事,經過四次輪迴,劇情的順序被打亂,又長出了更多的參差,在觀眾情緒隨劇情熟練的反覆之下,表現形式得到發揮。
Oct
18
2024
需要解方的「瘟疫」則可被解讀為五〇年代與九〇年代藝文工作者共同面對的「死亡威脅」——戲劇透過瘟疫的隱喻,向觀眾提出了一個系譜學式的問題:五〇年代「改良」歌仔戲、九〇年代(小)劇場,以及今日所面對的「瘟疫」分別是什麼?
Oct
18
2024
既無語言,又是簡單「英雄救美」奇俠劇情,《源.緣》除了舞台空間調度精彩,最核心的表演內涵是什麼?與《巧遇姻緣》相同,就在掌上功夫——操偶技藝。
Oct
17
2024
光影變化不但營造出撲朔迷離的陰間之路,為兩尊戲偶射出前方路徑以及沿路遭遇的瞬息萬面,也隨著光束並無形體的介質特性,讓戲偶不受實體空間之框架所限。如此一來,既解放戲偶,使其在空間中享有更大自由,同時又始終有所支撐與憑藉。
Oct
16
2024
戲文在歌仔戲既有套路中擴大結構,修改原本上而下、男性主體的固定秩序,將其退為遠景,聚焦在劇中角色如何追尋愛情,將角色歷程融入傳統橋段,歌仔戲的世界觀因而擴張,擁有個人存在之地。選擇風花雪月為題不等於馴服,而是召喚共鳴的策略,以此呼應常民美感經驗。
Oct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