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角落裡變質的人性怪物《伍采克》
3月
03
2014
伍采克(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1次瀏覽
陳群翰(臺灣大學戲劇系學生)

「《伍采克》這齣戲寫完之後到底會長什麼樣子?」我想這對拜讀過這篇作品的人來說都是個疑問。《伍采克》的創作者都在猜測它的完成;也同時在追逐畢希納的腳步中─也許是很狂妄的、自我實現的─假設它的完成。

於是《伍采克》就在以各種對畢希納的假設中問世了。把殘稿視為完整的作品來演繹自然是在文本上有其必要性。但是相較於創作者在對於已完稿的劇本上做再詮釋;《伍采克》以一個「殘稿」的姿態出現在創作者面前,似乎更加有種不可言說的力量直指創作者的詮釋慾望──一種征服文本的潛在慾望。有趣的是,恰巧在《伍采克》文本中,這種蠢蠢欲動、在櫃角陰影裡爬行、在耳邊提點縈繞的壞物也正在對創作者微笑。創作者在詮釋《伍采克》的壞物之際,創作者本身的壞物也在自我詮釋著,這點使得《伍采克》這齣劇作又多了一層弔詭的價值。

再詮釋的過程必定從創作者對劇本的觀感出發,本次的舞作似乎回歸到比較初始的本質,整齣舞作呈現出「觀後感」的氛圍而除去了文本原有的劇情流動。它彷彿是看過《伍采克》的故事之後,由一個說書人在背後翻閱著故事書講述其中的章節:從略似介紹角色的開場、情慾、實驗、權力、暴力等等都被分章分段,直至末尾故事結束,角色離場。說書的調性加上舞者臉面塗泥以及身體動作時而展現如偶一般的非人性質,使整齣舞作呈現出木偶戲的詼諧詭譎感。但是在這種氛圍下,本齣舞作故事書的章節感似乎稍微太清楚了些,明顯感覺到分章分段這點使得舞作略失興味。

回到詼諧詭譎感。之所以詭譎不僅止於偶的性質,舞作中脫離「常理」的行為也同時造成詭譎。我們對於行為與反應是有配對期待的──人受傷應該痛、見血應該要懼怕等等。舞作中打破這種期待,如此伸入伍采克被耍弄顛覆的世界。象徵人體器官的麻繩、泥像在舞者的殘酷遊戲中不時被耍弄破壞,對於殘忍疲乏後扭曲生成的樂趣;騎車或捏蘋果等等也不時散發殘忍的競逐現實中悶壓沉鬱的潛在壓力;在一次次嘗試折折不斷的繩子、捏捏不破的蘋果、復原復原不了的蛋過後,期望的反覆消亡終將生存的慾望推向破敗無望的空虛。伍采克在故事中遭遇的現實暴力逐漸扭曲揉擰成舞作中顛三倒四的小怪物們。

直白的暴力還逃脫不出配對期待因而不夠力道,但是舞作中很精確的呈現存在伍采克世界裡緩慢蓄積的暴力與無助感。這種暴力是會發酵的。它不會直接迅速的破壞一個人的性命,反之它是種形而上的愛滋病,潛藏在身體各處漸漸變質一個人。如同馬克白在被麥克德夫殺了之前他的心早已死去。伍采克在警衛到達之前也早就死去。不在殺了瑪莉之後,在整齣戲的過程中他就一直在死去,一直在變質成為「怪物」。只可惜本齣舞作中並沒有展現這個過程,它將變質過程跳過直接呈現人性的變質狀態。在六十分鐘裡時間流動是不存在的,貫穿一切的只有場上這些已然變質的怪物。他們在狹小灰暗的舞台上像在狹窄的心房裡遊戲、嬉鬧、攻擊。這並不是個英雄式的鋪天蓋地的生殺榮辱;這是一個存在凡人狹小世界裡的卑微渴望與卑劣慾望。

《伍采克》

演出|喬瑟夫.納許現代舞團(Josef Nadj / Centre chorégraphique national d’Orléans)
時間|2014/02/22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畢希納原劇裡的失衡聚焦於單一小人物,但在納許延伸詮釋下,卻擴張成維持世界的秩序。人物彼此玩著遊戲,而許多遊戲裡蘊含危險和威脅。遊戲進行時,人物沒有過多情緒回應,彷彿一切如呼吸般自然,同時人性也在重複播放又輕快無比的鋼琴聲伴隨下,自然而然地被催眠、消蝕。(吳政翰)
2月
25
2014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