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去面對,藏匿於心中的魔鬼嗎?《心中有魔鬼》
11月
02
2018
心中有魔鬼(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2次瀏覽
陳嘉慧(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學生)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由八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年輕男演員擔任主要角色,本次演出邀請英國著名馬戲導演提姆希‧林科維奇(Timothy Lenkiewicz)執導《心中有魔鬼》。在演出正式開始前十分鐘,場內稀疏出現風鈴的聲音,由一名臉上塗滿白色油漆的男舞者在下舞台中央玩弄著一頂圓帽,面無表情的他背曲腰彎,時而與帽子輕柔共舞,時而停頓。觀眾從進入劇場的時候就已營造出一種神秘詭異的氛圍,將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集中在舞台上,情緒也漸漸被帶入這場奇幻演出當中。

燈漸亮起,由塗滿白臉的男演員作為說書人,自我介紹並分享個人在兒時聽聞的恐怖傳說與自身經歷,其後以群舞和傳統特技團體組合,展現疊羅漢、兩人頂等高難度動作。此次演出主要以個人表演呈現各人的專長,包括大圓環、立方體、雜耍棒、帽子、扯鈴、椅子等等,並運用眾人的獨白故事穿插在表演當中,將演員擅長的個人才藝與心中所懼怕的故事連貫起來。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轉換場景,串接至馬戲技法表演當中,每幕緊接著毫無間斷但仍能清楚看到每一環的轉變。身體、語言、物件都是本演出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整場最令人膽戰心驚的一幕莫過於椅子一景,眾人慢慢傳遞一張張白色椅子給與站在左下舞台的男演員,憑著一己之力將椅子往上方疊高然後站上,最後成功站到舉起手便可觸碰舞台頂部的高度。在沒有任何保護設備下攀爬,這是極具危險性和高難度的表演,演員呈現出其穩定平衡感,並克服心中巨大的恐懼。而利用堆疊椅子的方式,將表演空間向上延伸至半空中,改變了表演者於舞台地板上水平移動的一貫作風。因此這段表演也是在今晚眾演員專長呈現當中,最能夠充分運用整個劇場空間的一環。

在多次轉換接下來的表演者獨白期間,一行長橫桿也會從高空下降,其他人從桿上取下黑色流蘇大袍披着身上,猶如化身為魔鬼使者。尤其在演出後半段,穿上黑袍的七個人,每人拿著一支雜耍棒交給獨舞者,然後帶著椅子圍成半圓弧形,坐在獨舞者的後方。當站在下舞台的獨舞者在拋扔雜耍棒時,他們會一起重覆地舉起右手握拳,張開手掌,然後再放回膝上。眾人也會不規律地突然起身站立,雙手高舉如怪物般張開爪子,彷彿在恐嚇著他,期盼失敗的出現。這幕以重覆動作與強烈氣勢營造出一種壓迫感氛圍,並融入當代舞蹈常用創作手法,運用群舞隊形放大動作的張力。

在本場製作當中,不僅看見無限的創新,還有令人敬佩的勇氣與行動力,願意嘗試打破常規,去改變多年來對馬戲表演的傳統觀念。整體而言,我蠻欣賞這齣演出的編創,尤其是將獨白運用到馬戲表演當中,作為串聯編排的主軸,讓我感覺耳目一新。每個人心底裏一定會藏有讓你所恐懼的事物,因為我們並非無所不能,需要擁有勇氣才能面對它。若你願意不退縮並繼續前行,或許最後會發現,原來它並不是想像中般巨大可怕的怪物,只是恐懼這個魔鬼將它無限放大。

你/妳願意去面對,藏匿於心中的魔鬼嗎?

《心中有魔鬼》

演出|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時間|2018/10/03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真實與想像的界線在不斷混淆、擾動的過程裡,就不再如此重要,而魔術的發生就「再真實不過」卻也「再虛幻不過」。於是,我們該選擇相信的到底是何者?魔術師的彈指聲,不再只是給予台上參與者的暗示,連同台下觀眾也一同遊走在進入與抽離想像的位置。(吳岳霖)
10月
09
2018
當演員被突然上升的燈桿吊起來,然後墜地的時候,危險感反而一下子浮現出來;因此當燈光切暗,其中五位演員著黑衣橫列於舞台後方,成了前方演員身後的魔神仔的時候,個體恐懼所圖繪的心理陰影,也才被狠狠放大。(吳思鋒)
5月
04
2017
原本以為「正義」的問題都給楊牧、汪宏倫說完了。最近赫然發現,「轉型正義」的問題或許不在「正義」,而是「轉型」。誠如汪宏倫所指出的,「轉型」的原意是一個有具體歷史脈絡、階段性任務的「過渡時期」,而當前的問題正是用「正義」的超級政治正確和「人權」的普世性,掩蓋了對於現在究竟處於哪一個歷史階段的辨認。我們正經歷的「轉型」究竟是什麼?
4月
18
2024
同時,我愈來愈感覺評論場域瀰漫一種如同政治場域的「正確」氣氛。如果藝術是社會的批評形式,不正應該超越而非服從社會正當性的管束?我有時感覺藝術家與評論家缺少「不合時宜」的勇氣,傾向呼應主流政治的方向。
4月
18
2024
「我」感到莫名其妙,「我」的感動,「我」沉浸其中,在修辭上會不會不及「觀眾」那麼有感染力?而且「觀眾」好像比「我」更中性一點,比「我」更有「客觀」的感覺。
4月
11
2024
對我來說,「文化」其實更具體地指涉了一段現代性歷史生產過程中的歸類,而懂得如何歸類、如何安置的知識,也就是評論分析的能力,同時更是權力的新想像。
4月
11
2024
首先,出於個人感覺的主觀陳述,憑什麼可作為一種公共評論的原則或尺度呢?我深知一部戲的生產過程,勞師動眾,耗時費工,僅因為一名觀眾在相遇當下瞬息之間的感覺,便決定了它的評價,這會不會有一點兒獨斷的暴力呢?因此我以為,評論者對「我覺得」做出更細緻的描述及深入剖析,有其必要。
4月
11
2024
假如是來自京劇的動作術語,比如「朝天蹬」,至少還能從字面上揣摹動作的形象與能量:「腳往上方」,而且是高高的、狠狠用力的,用腳跟「蹬」的樣子。但若是源自法文的芭蕾術語,往往還有翻譯和文化的隔閡。
4月
03
2024
我們或許早已對「劇場是觀看的地方」(源自「theatrum」)、「object」作為物件與客體等分析習以為常,信手捻來皆是歐洲語系各種字詞借用、轉品與變形;但語言文字部並不是全然真空的符號,讓人乾乾淨淨地移植異鄉。每個字詞,都有它獨特的聲音、質地、情感與記憶。是這些細節成就了書寫的骨肉,不至有魂無體。
4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