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劇作結合與重組《京崑戲說長生殿》
7月
20
2016
京崑戲說長生殿(台北新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66次瀏覽
李佳麒(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台北新劇團多年以「宏揚傳統戲曲、培養戲劇人口」為理念,定期演出「新老戲」創演創新劇目。此次新編大戲由辜公亮文教基金會首度與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合作,製作《京崑戲說長生殿》,以戲曲祖師爺-「唐明皇」的角度出發,將京劇與崑曲結合,並集結李寶春、錢振榮、李珊珊、徐思佳等兩岸京崑名家,打造「兩皇兩妃」之陣容,攜手獻演唐明皇與楊貴妃的世紀愛情,全劇共九場,分別為「賜盒定情」、「爭寵醉酒」、「獻髮密誓」、「赦罪權哄」、「小宴驚變」、「兵進長安」、「馬嵬埋玉」、「哭像情傷」與「見月憶情」等,引領觀眾窺探唐代風華。

在此劇中,可得見編、導、演李寶春試圖平衡「京劇」與「崑曲」兩劇種,以及「唐明皇」與「楊貴妃」兩角色於劇中之比重。一、劇種的平衡:在不更動崑曲史詩之作《長生殿》既有的折子戲情況下,從中挑選若干折子與創新的京劇結合、重組,其中亦保留京劇經典劇目《貴妃醉酒》之經典唱段及做表,可得見編導演將京、崑兩劇種呈現之比例用心調和,並未偏重於任何一方;然而,在演員的調配方面,筆者以為,京崑雖為一家,但由於其唱腔體系不同,其運腔方式也有所不同,若由京劇演員演唱崑曲,或由崑曲演員演唱京劇,在音色上仍有不適之處,李寶春亦曾道:「《京崑戲說長生殿》特色在『京是純京,崑是純崑』,保留崑曲中最經典、好看的片段,而非讓擅長京劇的演員去唱崑曲。」[1]卻在最末兩場「哭像情傷」與「見月憶情」中,將京劇(板腔體)與崑曲(曲牌體)兩個不同體系的唱腔結合而成新編唱段,嘗試雙生旦(京劇唐明皇、崑曲楊貴妃,以及崑曲唐明皇、京劇楊貴妃)的「跨劇種組合」,四種聲情各自輪唱間或疊沓,京、崑的跨劇種結合與重組的嘗試實為一大挑戰,但「純京」、「純崑」的定義為何?而京、崑兩劇種的跨界嘗試,是否能加以思考應如何游刃有餘的轉換於兩者之間?二、角色的平衡:在京劇傳統劇目中,與唐代為故事背景之相關劇目,鮮少出演唐明皇一角,如:《梅妃》、《貴妃醉酒》、《太真外傳》等,皆以女性角色為描述對象,李寶春表示,京劇裡沒有著重描寫唐明皇的戲,「而崑曲裡講述唐明皇的《長生殿》雖是經典,但演出耗時長,不符合現代人看戲習慣,因此想到善用京劇、崑曲的特性,重新編一齣講述唐明皇的戲。」[2]劇中藉由重組崑曲既定之劇目及結合京劇新編之唱腔,提升唐明皇一角出場之篇幅,進而達到「唐明皇」與「楊貴妃」兩角色之間的平衡。

音樂設計方面,鍾耀光以唐代風格為主體構思,設計主題與間奏,並創作西方歌劇音樂形式之序曲、終曲及幕間曲,其配樂貫穿全劇,並將其作品《胡旋舞》、《蒙古幻想曲》分別選段摘錄用於第二幕開場與馬舞片段,劇末則因應「見月憶情」之場次名稱,以《月亮代表我的心》作為終曲;樂器方面,則以京、崑音樂為基礎,將京胡與崑笛融合西方管絃樂團,然而,由於京胡與崑笛在音色上有極大的差異,京、崑轉換與銜接之過程中,存在音響上之平衡問題,冀望未來於跨劇種合作中,能加以思考其一層面,使此劇之呈現更加完善。角色詮釋方面,此劇中利用崑曲「官(冠)生」與京劇「老生」二者不同之行當,詮釋「唐明皇」一角,呈現同一角色之不同面向。

全劇整體構思以不更動京、崑原貌為前提,將兩劇種重組、結合與創新,雖以京、崑交會相互銜接,卻缺乏整體戲劇之連貫性,若觀單場結構,單一角色、內容及形式,實為甚好,但綜觀全劇,筆者以為,京崑轉換的構思、角色的安排及詮釋,以及整體結構的呈現,皆為可加以思考之處。跨界劇作不再於作品本身的成功於否,而在於新的嘗試如何與觀眾溝通,進而推廣傳統藝術之價值。

[1]〈唐明皇穿越北門相約楊貴妃〉,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978449,瀏覽日期:2016/06/29

[2]〈《京崑戲說長生殿》唐明皇再戀楊貴妃〉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616006088-260405,瀏覽日期:2016/06/29

《京崑戲說長生殿》

演出|台北新劇團
時間|2016/06/19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