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演員、一把吉他、一張椅子、成堆的衣服,來自馬來西亞的卜卜劇場重新演繹易卜生寫實的《人民公敵》,導演程守明自邊自導自演,一場馬來西亞風格的《人民公敵》。
此劇於開場以及第二場戲,開門見山地,將手法與特色清楚呈現。
衣服佈置而成的場景,或掛滿柱子,或懸吊,或堆疊在地,色彩多樣而莊嚴,猶若即將進行一場神聖的儀式。衣服作為角色象徵,演員流暢地從衣堆中取出角色的衣服,套上衣服即成為角色,脫下衣服,演員又回到自由狀態,可為說者或繼續穿上另一個角色。衣服亦作為人的象徵,成堆的衣服代表著人群、社會,巧妙轉化原著裡的人民。兩位演員在臉上畫上一道白線,以一演一說的方式開場,直接從事件的困境與以大衣代表主角Thomas的心境切入,毫不拖泥帶水,角色搭配說者的旁白演出,穿插角色自述。說者手持吉他彈奏,宛若在儀式中演唱傳說的詩人,並以像來自原始部落般的吟哦結束開場,更顯儀式氛圍,定義《人民公敵》是一場犧牲的儀式。
第二場為主角Thomas的太太的主場,以有著圍裙的洋裝為代表,一樣一演一說,時而自述,或時而兩位演員角色對話。Thomas的太太自我迷信地認為「殺螃蟹,除大劫」,執念地殺螃蟹、煮晚飯等待丈夫回家,期許日子能同以往。殺螃蟹猶如一個祈福儀式,「儀式」再次被強調,再次呼應導演對於此劇的定義。
衣服、演說穿插、單調的音樂、儀式的概念等手法明確貫穿全劇。最不同於台灣劇場的特色是語言。如同馬來西亞常民生活一樣,演出為多語言的方式,除了印度語,英語、華語、廣東話、馬來語交錯使用,特別的口音也更顯獨特的馬來西亞風格。演後座談時,導演表示馬來西亞的劇場生態是語言分類的劇場,如華語劇場、英語劇場,更貼近生活的多語言呈現方式卻是較少在劇場中出現。也許受到馬來西亞歷史發展的影響,族群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分類,而語言為族群文化識別之一。但是,貼近生活,進入生命,引起共鳴,啟發思考,才是藝術的展現。導演程守明在現實中呼應了自己的改編作品,作為一個堅持自我理想的少數派。
易卜生於1882年的作品《人民公敵》,在2016年的現在,看來還是沒有落伍,無分地區的,人類歷史依舊不斷上演著權利角力、政治操弄、多數暴力等等,人類社會百年來絲毫沒有進步,又或許這是人類社會必然出現的事,在易卜生寫作之時、之前,都在上演,之後更不用說,這是高等自利動物長期群聚必然發生的情況。此劇名的副標「現在進行式」是對實情的明示與感嘆。
《人民公敵・現在進行式》
演出|卜卜劇場
時間|2016/10/29 14:30
地點|思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