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成長的童話冒險《奇耳鎮》
12月
05
2013
奇耳鎮(如果兒童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47次瀏覽
沈琬婷(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學生)

《奇耳鎮》是一個全方位思考成長意義的寓言,鼓勵兒童觀眾藉由成長來理解與生命的和解。

如果兒童劇團勇於挑戰兒童劇形式與長度的限制,以近於正式歌舞劇的規模,在舞台上呈現了一個魔幻而完整的真實虛幻並存的世界。這個實驗性的嘗試不只是挑戰製作團隊,也是一個對於兒童觀眾的試探,挑戰如何在長達兩個小時的演出中保持專注;試探兒童所能接受的長度,結果如何暫且不能定論,但《奇耳鎮》為兒童的成長與歷險主題提供了一個宏觀的視野,主角小比隨著不同的挑戰,將成長所面臨的複雜面向層層剝出。

情節藉由主角小比與忙碌而不了解自己的父親以及缺席的母親間的衝突展開,小比意外地從充滿挫折的現實生活中逃開,遁入來自腦中的幻想世界尋求慰藉,從現實邊緣翹首張望,在那個熟悉且安全的角落裡,一切都遵循著明確的秩序旋轉,然而這個世界並非永遠安全的保護網,尚未解決的衝突化身為黑暗力量,侵入了幻想世界,與他人間的衝突在此內化為內心的鬥爭,而成長的意義就在這裏。在這裡,生命的衝突幻化為童話故事般的歷險,所有的憤憤不平、悲傷與恐懼擁有了實體,可以去觸碰、對話並且解決,就像在劇中小比透過保護奇耳鎮不被黑暗籠罩,得到在現實中戰勝挫折、體諒與和解的力量。

全劇大量運用清晰可見的象徵手法,將成長必經的歷程層層鋪陳在劇情之中:第一次的離家─從現實生活進入幻想的國度奇耳鎮;遭遇危及現狀的重大問題─人物所生存的環境即將遭到黑暗(負面能量)所摧毀;以及回家的那一刻—真正的成長。劇中許多別具巧思的設計象徵事態陷入危急,例如奇耳鎮上負責報時的時鐘人象徵了穩定與秩序,而在黑暗入侵的過程中,報時人的失序無疑將恐怖推向最高點。在解決問題並且成長的過程中,先為孩子安排了「成人引導」的步驟,然後才是所有成人角色因為魔法而失蹤、父親成為被拯救的對象、女巫被擊垮…等,循序漸進的建構必須由孩子「獨立面對」問題的時刻。值得一提的是在成人引導的階段,分別給予主角小比指引與勇氣的角色──小比的母親、女巫、IDE博士都是由同一位演員扮演,在形式上與意義上做結合,強調了這三人都是母愛(抑或更廣義來說:親人與家庭)的象徵。

《奇耳鎮》在兒童劇場中的表現,無論是規模或其完整性都相當豐富,其所進行的挑戰也開創了全新的格局,但是在演出長度上對於兒童觀眾的心裡以及生理需求負擔還是略為沉重,雖然有中場休息調適,席間仍然時而可聞兒童觀眾躁動不安的聲響,或許長度上適宜更加精簡。所幸孩子的專注力並未受時間長度累積的疲倦完全消磨,踏上成長旅途的勇氣已乘著童話的羽翼進入孩子心間,也刺激父母俯身審視自己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成長這個議題同時在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間發酵。

《奇耳鎮》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
時間|2013/11/09 19:30
地點|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