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台南府城的資深演藝團隊晨園琴箏社、谷方當代箏界、荷絃箏樂團,聯合於台南市立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舉辦台南首場賣票的箏樂演奏會,首開府城箏樂演奏會收費之風。
而黃暉閔這場個人音樂會則對台南箏界產生兩個重要意義:一是接續箏樂演奏會收費之風,開創首場收費的箏樂「獨奏會」;二是首次以「秦風秦韻」為主題,較全面的介紹陝西箏曲給台南箏樂愛好者。
從在地箏樂團體長久以來培養的潛在觀眾;適合小型展演的原生劇場啟用(註1),加上谷方當代箏界有計劃的推動箏樂系列音樂會,以及演奏者2010年兩廳院樂壇新秀的光環,使得今晚的座位達七、八成滿,也對於往後欲進行售票的古箏音樂會起了不小的鼓舞作用。
傳統與現代的交疊
輕巧、歡快而微帶主奏者拘謹的箏重奏《秦之聲》揭開展演序幕,採用秦腔特有的歡音(原位4、7)和苦音(↑4、↓7)於快板與慢板的互換也揭示今晚的特別之處。陝西箏派涵蓋唐燕樂遺音西安鼓樂,陝西三大戲曲秦腔、郿鄠(迷胡)、碗碗腔,和弦板腔等傳統素材;運用傳統五聲音階、七聲清樂音階、燕樂音階、中立音等,也運用現代作曲手法如第二首《黃陵隨想》的多聲多調,演奏手法亦兼容傳統與現代快速指序技法。
黃暉閔除去左手義甲,採取大指大關節夾彈法、傳統托劈方式而非以加入食指等現代指序來完成《姜女淚》的單音重複、級進音的旋律,加以左手「雙按」、「游搖」技法純熟,襯托出郿鄠音樂4、7的特別音高與游移性,使得一開始極少數「托劈」與「連托」失誤造成的些微凝滯感瑕不掩瑜,整體表現出陝西箏派的早期傳統特色,表現令人讚賞。
《弦板調》配上三弦和打擊。五聲音階的快板,前半段以傳統技法為基礎,頻繁的滑音製造活潑的氣氛;後半段右手、左手展現十六分音符快速指序配上分解和弦或搖指,黃暉閔彈奏起來應付自如,聽起來旋律如行雲流水般順暢,氣勢毫不間斷的往上推,而又能不鑿痕跡的緩慢下來接往慢板。慢板再度展現大指大關節的傳統指序,此時三弦的搭配非常契合,以其輪指、帶滑輪指襯托出古箏音色。打擊則是本次演出的可惜之處,雖在拍點上,卻有置外於表演的感覺,加以拍板音色黯淡,無法協助古箏將歡快熱烈氣氛帶入更上一層。但本曲仍確立了黃暉閔的演奏實力與顯示本場另一個挑戰──多元表演型態。
多元表演型態的挑戰
《鄉韻》採用黃俊錫所編的箏三重奏版本,由另兩部箏擔任原鋼琴或小樂隊配奏並改寫。主奏者把握住《鄉韻》懷念故土的深情,區隔以其為基礎改編、描繪愛恨交雜的《雲裳訴》。
《滿庭芳》由譯譜的西安鼓樂曲牌【滿庭芳】所改編,原是古箏、琵琶、簫三重奏,今以七聲弦制箏代簫。黃暉閔彈奏古箏聲部,引子過後的慢板加入簫與七聲弦制箏,慢板的前五個小節內,隨著「燕樂音階」特色音「4、b7」的先後出現,日本的「律旋音階」感覺增強,日本雅樂風格頓時襲來。此乃因為西安鼓樂是唐宋燕樂的遺音,而日本雅樂則是唐代燕樂的日本化,仍保有許多唐代的古代曲風之故(註2)。樂器使用上,簫和七聲弦制箏的搭配與日本雅樂所用的尺八、日本箏音色接近,更加容易勾起聽眾日本雅樂的感覺。追本溯源,這其實是遠古的唐朝燕樂風格。
進入快板後改採「清樂音階」(原位4、7)並少用「3」,則趨近日本呂旋音階,仍有濃厚的異國風或時代感。古箏和七聲弦制箏輪奏主旋律,簫輔以配合,主旋律以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交雜,成功製造了輕鬆熱烈的氣氛,然七聲弦制箏聲部若能以更扎實力度彈奏會更佳。
《惙》和《秦土情》為古箏與鋼琴。末曲《秦土情》發生黃暉閔精神似略不集中而漏掉一段左手的小插曲。鋼琴技術佳卻略強微壓迫到古箏,尤其古箏右手快速指序和左手食指輪流點奏段落,有客與主爭之感。
整場看來,黃暉閔雖然與合奏者尚待磨合,但展現十足企圖與大氣:傳統指序與快速指序技法兼容,表演型態多所涉獵,曲目包含各種秦風音樂素材,打入售票市場,可謂成功「駕馭秦風襲府城」的新秀!
註1:台南主要展演場地座位數──台南市立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1803)、新營文化中心音樂廳(991)、台南生活美學館演藝廳(838)、成大成杏廳(600)、成大鳳凰樹劇場(195)、台南大學雅音樓(439)。原生劇場(260席)於2009年8月1日正式啟用。
註2:相關論述見李石根(1987)。〈日本雅樂與西安鼓樂的比較研究〉。《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第4期,頁 33-39。
《秦風秦韻》
演出|黃暉閔、谷方當代箏界
時間|2012/03/04 19:30
地點|台南市立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