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變形——《半生瓜》
5月
31
2022
半生瓜(隔離島劇團提供/攝影R.L.)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90次瀏覽

謝淳清(專案評論人)


親子對話無語的疲憊無力

《半生瓜》呈現一段母女對話,以當代香港作為具體情境的背景,內容講述一個長年經歷失智照護的家庭,並通過這個時代共同面臨的課題,將關注的焦點投射於平凡的生命。劇情裡,多年未歸的女兒,突然返家,告知即將的喜訊與計畫,母親熱心款待也說起近況,只是,探望久病父親的來意,始終沒有實現,變成一場未盡的造訪。然而相處過程有說、有笑,也有發脾氣,互相透露對於生活的希冀和失意。母親被挖苦廚藝差勁、長輩圖遜;女兒被碎念不願回家、不回訊息。母女之間的親情依舊,彼此卻已不再熟悉。

圍繞著現實的話題,如成家、存款、房價、社工等,透露對於當下年輕世代的同情。社會的變遷,使女兒這一代人拼命追求的成果,再也難以超越自己的父母親。刻板化的母親造型(旗袍連身衣、包鞋),以及二人不同的腔調語氣,特別強化出時代差距、觀念差異。雙方往往以短暫的沈默,緩解無從分享的題材、沒有共識的提議,如婚姻、父親的安養等問題。即使言談間也有幾近爭吵的情緒,爭議的結果永遠不敵現實的壓力,逃避與無語終究取代說服或爭取,女兒負氣離去,徒留沈積一室的疲憊感與無力。


半生瓜(隔離島劇團提供/攝影R.L.)


受縛於空間的心理困境

如同這心理上的困境,人物與空間的關係,彷彿刻意經由一種產生干擾、枯燥、封閉的場面調度,將命運帶給角色的凝滯狀態與沒有出口,具體地動態化為徒勞、困頓、苦悶的感受。以鏡框式舞台營造出的單一場景、扁平格局,以及大多是橫向來回的走位,突顯出一種體感上的單調與消磨,連同情節內容所需的紙箱物品堆積(母親為了通風,自房內搬出不少物件堆疊於客廳中),更讓人物於場中的徘徊走動,變得障礙又受阻;處於座椅的情景,顯得受困或束縛。

此外,父親於房內沈睡的劇情設定,賦予父親一種不在場的形式,反而透露其存在感就像籠罩的陰影。而走往父親房間的方向即是朝向舞台前方的安排,使演出本身與觀眾席之間的第四面牆,藉由情節或動作演繹被推移,一種人物之於禁錮的直面或企圖打破,得以從中爆發張力。尤其,母親手持菜刀走向父房的落幕,連同血色照明的警報氣氛,猶如以一道永恆的影射,喚起暴力的場景。


半生瓜(隔離島劇團提供/攝影R.L.)

故事的尾聲,事實上,在這獲獎公開的劇本裡【1】,清楚寫出砍殺的終局。創作者在一則訪問裡表示【2】,這個來自社會新聞的靈感,表面上是一則人倫慘案,內心卻是出於愛,導致這長年照護者,為了讓雙方獲得解脫,以絕對的方式,結束對方的生命。這或許說明為何原劇名是「半生瓜」加上「I Love You, for Sentimental Reasons」【3】,一首Nat King Cole於上世紀中葉唱紅的抒情歌曲。藉此直接破題,一方面回顧人生,一方面強調雋永深情。

只是,劇中角色對「人需經歷半生才會懂得苦瓜回甘」這種道理的否定,以及始終厭惡卻仍然繼續吃苦瓜的情節設定,使半生瓜的寓意,淪為荒謬的幻影。女兒所嚮往的父母傳奇愛情,亦早已失落主流幸福的定義。母親視自己為牽絆父親的主因,自陳說該放棄,好讓父親得以重獲自由的生命。倘若最終的悲劇,是為成全這份愛情,絕不是要將愛還原為單純的一般性,或是浪漫化為失序境遇中的一股超越之力,而是逼顯其激情、終極與變形。


註解:

1、此作品為第23屆臺北文學獎舞臺劇本組評審獎劇作,全文內容公佈於官網。

2、〈90 後港青憑劇作《半生瓜》奪臺北文學獎 - 本月 6 至 8 日在臺演出 - 設廣東話專場〉,同文報道,04/05/2022,https://commonshk.com

3、於「萬座曉劇場」呈現的本檔演出以《半生瓜》為華文劇名;《I Love You, For Sentimental Reasons》為英文譯名

《半生瓜》

演出|隔離島劇團
時間|2022/05/06 19:30
地點|萬座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