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變形——《半生瓜》
5月
31
2022
半生瓜(隔離島劇團提供/攝影R.L.)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07次瀏覽

謝淳清(專案評論人)


親子對話無語的疲憊無力

《半生瓜》呈現一段母女對話,以當代香港作為具體情境的背景,內容講述一個長年經歷失智照護的家庭,並通過這個時代共同面臨的課題,將關注的焦點投射於平凡的生命。劇情裡,多年未歸的女兒,突然返家,告知即將的喜訊與計畫,母親熱心款待也說起近況,只是,探望久病父親的來意,始終沒有實現,變成一場未盡的造訪。然而相處過程有說、有笑,也有發脾氣,互相透露對於生活的希冀和失意。母親被挖苦廚藝差勁、長輩圖遜;女兒被碎念不願回家、不回訊息。母女之間的親情依舊,彼此卻已不再熟悉。

圍繞著現實的話題,如成家、存款、房價、社工等,透露對於當下年輕世代的同情。社會的變遷,使女兒這一代人拼命追求的成果,再也難以超越自己的父母親。刻板化的母親造型(旗袍連身衣、包鞋),以及二人不同的腔調語氣,特別強化出時代差距、觀念差異。雙方往往以短暫的沈默,緩解無從分享的題材、沒有共識的提議,如婚姻、父親的安養等問題。即使言談間也有幾近爭吵的情緒,爭議的結果永遠不敵現實的壓力,逃避與無語終究取代說服或爭取,女兒負氣離去,徒留沈積一室的疲憊感與無力。


半生瓜(隔離島劇團提供/攝影R.L.)


受縛於空間的心理困境

如同這心理上的困境,人物與空間的關係,彷彿刻意經由一種產生干擾、枯燥、封閉的場面調度,將命運帶給角色的凝滯狀態與沒有出口,具體地動態化為徒勞、困頓、苦悶的感受。以鏡框式舞台營造出的單一場景、扁平格局,以及大多是橫向來回的走位,突顯出一種體感上的單調與消磨,連同情節內容所需的紙箱物品堆積(母親為了通風,自房內搬出不少物件堆疊於客廳中),更讓人物於場中的徘徊走動,變得障礙又受阻;處於座椅的情景,顯得受困或束縛。

此外,父親於房內沈睡的劇情設定,賦予父親一種不在場的形式,反而透露其存在感就像籠罩的陰影。而走往父親房間的方向即是朝向舞台前方的安排,使演出本身與觀眾席之間的第四面牆,藉由情節或動作演繹被推移,一種人物之於禁錮的直面或企圖打破,得以從中爆發張力。尤其,母親手持菜刀走向父房的落幕,連同血色照明的警報氣氛,猶如以一道永恆的影射,喚起暴力的場景。


半生瓜(隔離島劇團提供/攝影R.L.)

故事的尾聲,事實上,在這獲獎公開的劇本裡【1】,清楚寫出砍殺的終局。創作者在一則訪問裡表示【2】,這個來自社會新聞的靈感,表面上是一則人倫慘案,內心卻是出於愛,導致這長年照護者,為了讓雙方獲得解脫,以絕對的方式,結束對方的生命。這或許說明為何原劇名是「半生瓜」加上「I Love You, for Sentimental Reasons」【3】,一首Nat King Cole於上世紀中葉唱紅的抒情歌曲。藉此直接破題,一方面回顧人生,一方面強調雋永深情。

只是,劇中角色對「人需經歷半生才會懂得苦瓜回甘」這種道理的否定,以及始終厭惡卻仍然繼續吃苦瓜的情節設定,使半生瓜的寓意,淪為荒謬的幻影。女兒所嚮往的父母傳奇愛情,亦早已失落主流幸福的定義。母親視自己為牽絆父親的主因,自陳說該放棄,好讓父親得以重獲自由的生命。倘若最終的悲劇,是為成全這份愛情,絕不是要將愛還原為單純的一般性,或是浪漫化為失序境遇中的一股超越之力,而是逼顯其激情、終極與變形。


註解:

1、此作品為第23屆臺北文學獎舞臺劇本組評審獎劇作,全文內容公佈於官網。

2、〈90 後港青憑劇作《半生瓜》奪臺北文學獎 - 本月 6 至 8 日在臺演出 - 設廣東話專場〉,同文報道,04/05/2022,https://commonshk.com

3、於「萬座曉劇場」呈現的本檔演出以《半生瓜》為華文劇名;《I Love You, For Sentimental Reasons》為英文譯名

《半生瓜》

演出|隔離島劇團
時間|2022/05/06 19:30
地點|萬座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