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戲和「布」的聯手合奏《聊齋—聊什麼哉?!》
3月
27
2014
聊齋—聊什麼哉?!(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47次瀏覽
林乃文(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囂囂然如今時局滿街談著「(反)服貿」,我們還能聊什麼哉?我依照事先訂票的時間走進隔兩道大馬路的中正文化中心實驗劇場,看見到一間幾可亂真的乾洗店,衣服、床單掛滿店面,櫃檯、電視、泡茶區,一應俱全。懸掛牆上的電視機閒置在新聞頻道,翻來覆去都是「(反)服貿」,店員和顧客瞎聊,順理成章也聊起「(反)服貿」,宛然就是現實的聲浪、視界、震波餘餘徐徐盪漾到了小劇場。

如果說劇場是符號密集的總體性演出,一般都是去蕪存菁,將必要的象徵留下,提供解讀,即使所謂「寫實主義劇」也一樣,其實是創造「寫實感」的過濾式設計。但這部作品的擬真卻到了一種佈滿細節強迫式肖真的程度,讓人滿眼繁亂滿溢以致難以辨讀何為有效符號。這偏偏是導演王嘉明鍾愛的一款敘事風格,前有《文生.梵谷》的機車修車行,《05161973辛波絲卡》的國際機場大廳,今有《聊齋—聊什麼哉?!》的民間洗衣店。一路看下來,我認這是為最有效的一次:繽紛雜碎的電影實景式夾接交疊其敘事,擦糊消抹了真實與虛構的界線,使實景舞台與不僅僅與虛構敘事「並置」而已,成為真正的「敘事空間」。

布袋戲借物(偶)敘事,也是廣義的物件劇場。在洗衣店櫃檯邊的紙箱上面開演,凸顯布袋戲的庶民氣味,而說神道鬼的內容,又與傳統布袋戲的「酬神」儀式色彩隱隱接涉。掌中戲偶攤平便如一團錦布,全賴師父(吳榮昌等)一手功夫賦予生動,一死一活,靈或不靈,全在掌翻之間。這種輕便轉換的幻術,遂成了全戲神髓所在,五段《聊齋誌異》短篇〈偷桃〉、〈布客〉、〈江中〉、〈二班〉、〈蘇仙〉,神出鬼沒於洗衣店各角落,操偶師父兼差洗衣店老闆,出入角色,翻轉著扮演或不扮演的弔詭。正如《聊齋》故事裡人鬼難分,於是惑亂種種理所當然,看似散漫無稽之說,而輕諷世道之偽謬。

好繁惡簡的導演,從不甘心單一的敘事線條、觀看焦點,和感官經驗:電視畫面由它流動。人客(吳朋奉)時起時坐,甚至吃起泡麵,香味飄到觀眾席。歌聲(黃珮舒)從暗處桌邊飄出。戲偶從置物箱、燙衣板、彩樓、空中衣架,錯落登場,無處不可演出故事。天花板垂降繩梯、抖布條化為江水、從紙箱躍出一鬼,都恰好運用了敘事空間物件豐富的特點。加上戲曲的衣箱、演布袋戲的彩樓,與洗衣店的質感相符,即使彩樓劇中從舞台後面推出、藏後,亦「河蟹」得過。

《聊齋》故事外之插曲一:吳朋奉飾演的洗衣客,拿一大堆衣服前來送洗,扮洗衣店員的師父一面整疊衣服一面品評,男女老少各異,隨口問客:你家怎人口這麼多?客答:都是往生者所遺,洗過還可以送人再穿。真如聊齋的現代版黑色幽默,又帶有一種隱喻況味:亡者身魂杳杳,惟存衣裝完整如初。若布袋戲裡操偶的戲子走了,剩下就是一囊布袋----人的紅塵身分不也如此?

劇終豎起一座戲服架子,五顏六色,而布袋扁平,意義空寂。在感官飽載後,為此戲留下緲緲餘韻。

《聊齋—聊什麼哉?!》

演出|山宛然劇團、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
時間|2014/03/22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間如此真實的洗衣店,就好像是一個真實與幻術平存的平行時空,就連它的時間性也是錯置的。劇中,在看似線性的時間推移中,充滿了「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般常見於鄉野奇談的時間矛盾。每演完一段布袋戲,洗衣店裡似乎也經過了好長一段時間。(白斐嵐)
3月
31
2014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