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堆菸樓吹清風——《菸葉飯》
4月
28
2022
菸葉飯(表演家合作社劇團提供/攝影連偉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16次瀏覽

曾冠菱(專案評論人)


「六堆」是目前居住在高屏地區客家區域的統稱,據節目冊所載,起初的意涵為「亂時集結、平時耕作」。高屏地區地理複雜,狹長的屏東平原,使得六堆各區域都建構著自身獨特的紋理。本演出地美濃,屬於六堆中的「右堆」,美濃是全六堆中少數仍維持高比例客家聚落的區域。

六「堆」一詞取於客語發音的軍「隊」之意,即使戰鬥組織一意已散,這群先民仍世世代代居於此地形成現在的樣貌。此一名稱語境上的演變,可看出六堆從組織名稱,直到現在已轉化成人與居住地的所在,而家族、居住與集體就成了《菸葉飯》的主要核心。

伙房中的《菸樓清風》【1】

「伙房」顧名思義,大家共耕共食。因客家人聚族而居,尤其在移墾社會,為了防止匪犯,或者可以互相扶持,所以通常以合院民宅建築為多見。【2】沿路上,常看見三合院式的建築,包括演出地邱添貴派下夥房。

觀眾坐在三合院埕中觀看,觀眾組成似乎多為在地人,由於稍早有文化推廣活動,所以也有些人應是同我一樣的外地人。由林作長客家八音團揭開演出序幕,主要用於典禮儀式、宴饗、迎賓的八音,在此作為開場不至於鑼鼓喧天,而是清亮婉轉。在此氛圍中,由美濃國中「美中時代」表演團隊【3】帶來客家傳統舞蹈演出,以柔美的肢體,呈現農地勞役、處理菸葉與客家婦女洗衣等。除了讓觀眾從簡潔有力的舞蹈中認識文化之餘,同時展現客家精神之集體、堅毅的性格,動人不已。


菸葉飯(表演家合作社劇團提供/攝影連偉志)

兩位美濃地方鄉親扮演的說書人,時而講古、時而像綜藝節目般有獎徵答,現場氣氛活絡歡快。接著來到戲劇的部分,由三位本身即是美濃人的專業演員,與在地素人表演者演出。演出後半段,觀眾在悠揚的音樂中穿梭名為「記憶迴廊」,實為走進伙房內部空間——文史資料陳設,以及散佈在空間中「美中時代」的舞蹈,勾勒出伙房日常。前者所及之古蹟空間本身既有的文史書籍,放在戲劇中顯得冰冷且有距離,甚至略為扞格不入。所幸,柔情、堅毅又時而俏皮可愛的舞蹈消融不少。最終,到三合院的後院,時光推移,已是多年過去。

演出自邱添貴派下夥房背景延伸,擷取此地種菸葉、家族的精神,描繪自日治時期便有的種菸、烤菸、繳菸的景象。演出以現地製作刻劃鍾、劉兩家展現客家相互協助、集體精神。菸葉,曾是60至70年代的經濟命脈之一,如演出所提,許多家庭靠此長大。這一切輝煌,直到2002年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菸農生態受到衝擊。在戲劇、舞蹈及八音三者元素時而對話、時而交融的呈現下,一窺因時代而產生的諸多情感。


觀演關係的鬆動:在地素人的參與

在地素人表演者的參與,除了質樸、接地氣的質地外,亦熟練地展現客家精神與菸葉日常。而現場觀眾多為地方鄉親朋友,能迅速與敏銳地覺察到場上素人也許忘詞或是看小抄等,這是演出之外,台上台下非常可愛與熱鬧的互動,鬆動觀演關係。總而言之,在地素人表演者頗具生命力而真誠的演出,以肢體、表演將歷史與環境串接,與當地既有的人文底蘊產生有機化合物,著實精彩。


菸葉飯(表演家合作社劇團提供/攝影連偉志)

演後,製作人不斷強調的三位專業演員,他們皆來自美濃,因為參與《菸葉飯》的演出機會,所以得以更深入了解家鄉歷史,並回家鄉展演。自述動人,為演出提供了不同的美濃人樣貌,意即介於年長與青少年兩者間的中青一代,其作為離鄉遊子回家鄉此一心聲。只是可惜,演員本身的自我揭露只存在於演後,演出本身較沒有被凸顯出來,使得演後的強調、有意為之地尋找美濃專業演員此一意圖被沖淡。

走出演出地,附近有像邱添貴派下夥房的三合院,也有現代設計的房屋交錯。如此的不和諧,與曾是臺灣經濟命脈「綠色黃金」的菸葉,如今已然成處處都是休耕田的境況不謀而合。《菸葉飯》巧妙揉合八音、舞蹈、戲劇——在地素人及專業演員與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美濃國中的八音團、美濃國中美中時代舞蹈。這些元素的使用非但不會紛雜,更是融洽且適切,甚至產生了台詞文字以外的「對話」,為時代洪流交替間,捕捉一絲吉光片羽。


註解:

1、《菸樓清風》是《菸葉飯》演出中播放的抒情客語歌曲,為羅文裕演唱兼作詞、作曲。
2、資料擷取自哈客網路學院,擷取日期:2022/4/18。https://elearning.hakka.gov.tw/edm/111006/01.html
3、編按:高雄市美濃區美濃國民中學簡稱為「美中」。美中時代,為該國中青少年組成的客家藝文劇團,以「客語」演出表演藝術。美濃國中另有客家八音團。

《菸葉飯》

演出|表演家合作社
時間|2022/4/16 16:00
地點|右堆/邱添貴派下夥房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