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巧構設,後生可畏《金蘭情X誰是老大》
8月
01
2012
金蘭情X誰是老大(奇巧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48次瀏覽
黃佳文

演員,或許算是個職業騙子,專門瞞騙觀眾他們的真實身份,他們在舞臺上聲稱自己是某某人,揚聲要戰鬥卻也只是虛晃數招,我們這些觀眾明知受騙仍執意上當,看臺上的人物爾虞我詐,自己的心卻在無意間也被騙走了,這才發現,戲劇這高明的騙術特別愛讓觀眾投以熱烈的掌聲,結下再赴劇場看戲的情義。

《金蘭情X誰是老大》全劇的敘事編排出入古今,但情節羅織相當緊湊、完整(全劇約一百二十分鐘)。劇情由於緊扣著巧希(劉建幗飾)、佑穎(李佩穎飾)的身世,以及黑龍組、長田組的興革,儘管敘事錯綜仍不難理解其來龍去脈,編劇劉建幗在戲劇敘事的構設上可謂盡善,若能再作簡化或善用影音視聽則盡美矣。

本劇演員雖少,但飾演的角色繁多,在人盡其才的安排下面貌多變,十足考驗演員角色變換的能耐,但也因此曝露出人物形象單調的弱點,尤其劉建華扮演之人物多達五位,除了山崎以外的人物形象大略相同而缺乏各自特質,或可構思突出各種角色的細微差異,演技勢必更上層樓。

演員雖少,但歡鬧的歌舞場面貫串全劇,首尾相應而有助於入戲與出戲,這亦是許多歌舞劇慣用的手法,較為不同的是,兩組人馬演唱時分別以華語、臺灣話區隔,達到語言上的交流互涉,為之後曲調的融合調適先做暖身;在音樂方面也以流行樂、搖滾樂先聲奪人,吸引觀眾注意,再讓劉建華、李佩穎唱出豫調及歌仔調,並呈兩種各為主體的傳統聲樂。

其中,當年輕武田(劉建幗飾)、年輕黑龍(劉建華飾)及佑穎母親(何芹蕙飾)分別以【二八板】、【十一字都馬調】及【黃梅調】對唱時,各種曲調穿插但不至於突兀,則可見曲調的應用實有其發揮的空間與彈性。整體演員表現而言,較為可惜的是要角以外的演員缺乏戲曲功底,武器的持拿與應戰乏力而虛弱,齊唱雖掩蓋了音量小的缺點,但音調高低不定、節奏快慢不穩的情況仍有待改進。

全劇在語言、音樂曲調上刻意以「合作」的方式宣示跨劇種結合的可能,再透過身段做表、服裝設計、影音傳播等技術的搭配,達到跨時代的涵融與衍異。《金蘭情X誰是老大》並非推陳出新,而是奇巧地鋪陳一個黑幫故事,而在出入古今的同時也適當地保留了戲曲的基調,也巧妙地落入小生小旦終成眷屬的窠臼,即使如此也不太有庸俗的感受。

我們無須在意這是傳統還是現代戲,只須明瞭觀眾的多情會影響戲曲發展的可能性。劉建幗在節目冊中即表明,他(們)用年輕的、輕鬆的、搞笑的、富創意的方式來做戲;戲裡我們看到了漁夫(李佩穎飾)在淘淘白浪上游動、子彈射擊後迴旋的飛動、仿若超級瑪莉闖越障礙的移動,這一舉一動之間其實涵括著創意的巧思,雖則過於誇張、浮濫,但為搏君一笑也算招數盡出了。

奇巧劇團推出《金蘭情X誰是老大》,瞻望了戲曲新實驗的可行性,也推出了切合觀眾喜好而具備創意商機的作品,但不禁要擔心下一步的走向會是如何?劇場表演作為一種娛樂但不僅只是娛樂,也負載了與觀眾互動的意義,當觀眾看戲飽受愉悅之後,剩下了些什麼?顯然地,這齣戲尚未能達到雙向互動的體悟與交流,這是往後可以思索、邁進的初步考量。

寬泛地看待《金蘭情X誰是老大》此一類型的劇作,其實沒有歌仔戲或豫劇的主/客問題,且歌仔戲發展以來,早已涵融了京劇、北管、南管、高甲等劇種的音樂曲調、身段做表,兼容並蓄的本質使其在臺灣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當然其他表演藝術亦有跨界合作的可行性,端看如何做?做什麼?

值得思考的是,為何這部戲能引發觀眾的熱烈迴響?為何許多笑點都在預料之中?或許關鍵就在於劉建幗同時擔任製作人、編劇、導演及演員,同時掌控表演與技術加工,所有的安排、設計充份顯露出劉建幗的風格與識見。但不禁擔憂日後所推出的劇作若也是如此身兼數職,是否模式複刻而難有創舉。

新生代的劉建幗、劉建華和李佩穎都尚有發揮的潛力,持續精進定能有所突破;既然後生可畏,那麼縱橫劇場多年的專業演員、編劇、導演等表演工作者也該知所惕勵吧,衷心期待前輩們不服輸地推出新作,藝表人才,拓展新時代的戲曲新視野。

《金蘭情X誰是老大》

演出|奇巧劇團
時間|2012/07/29 14:0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