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鄉土?誰的意識?《蠻牛傳奇》
Dec
12
2014
蠻牛傳奇(李銘訓 攝,偶偶偶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51次瀏覽
周舜裕(永康國中表演藝術教師)

《蠻牛傳奇》獲選為文化部今年的文學跨界推廣補助作品,也是偶偶偶劇團改編一系列歐、美等世界經典文學作品後,首次嘗試從臺灣本土題材出發的劇作。取材自本土作家林鍾隆先生的青少年文學之作,試圖呈現七零年代台灣農村的景象,再現原創精神,令人期待。本次改編後的呈現,其簡易的台詞、緩慢的節奏,加上販售的節目單,附上鼓勵親子互動的簡易紙舞台等,顯現觀眾群的設定偏向兒童族群。演出除了保留原著平鋪直述的精神,除了飾演牛肉麵店老闆娘的角色,少有一般兒童劇場的隆重歡樂氛圍或刻意誇大的演出,甚至沒有兒童最喜愛的互動,語言表達也較缺乏節奏、韻文、重覆性等。兒童買不買單,觀察兒童的反應最為直接,坐在筆者前方的國小學童,頻頻詢問一旁的父親:「爸,還要演多久?」顯然面對兒童觀眾,成了最直接的挑戰。另論及原創精神的保留,除了平鋪直述的呈現,是否還有更進一步的內涵與意識?能否在原創的精神脈絡下,展現在當今時代再現的新意,成了劇作備受考驗的面向。

偶偶偶劇團最大的賣點即是操偶,本次操偶的亮點「蠻牛」,其四肢採用機械原理的設計,效果反而顯得僵硬,操偶狀況有時是前腳動、後腳沒動,或者前後腳不同步,一開場即成了觀看上的干擾。另標榜的音樂劇,卻沒有演員現場的演唱,而是透過事先準備的音樂放唱,兩項標榜的技術招牌,瞬間讓人大失所望。再談改編劇本的主軸,原著結尾有蠻牛的衰老到最後的死亡,以明古做了一件村子裡從沒做過的事結尾:「把蠻牛埋在矮崗上,和明古的父親(元富)的墳墓相距不遠,俯視著一片一片牠曾經流汗流血耕種過的美麗土地。」有重新回到人與牛及土地的連結與感動,而改編後的劇本,主軸卻另起了一波原著沒有呈現的意識。其改編刪略了原著許多片段,例如:蠻牛與傻牛的衝突,原作透過文學當中少見的意識流手法,交代蠻牛衝突起因是來自原主人對牛的鞭打,蠻牛累積的情緒被觸發而引發衝突。改編後,牛背後的衝突因素就銷聲匿跡了,不見人對牛的壓迫,只見蠻牛的不聽話與野蠻。改編的主軸與結局更導向了知識掛帥的路徑,放牛的角色明古與初中學生的對比(以沒讀書的牧童,惹得一身牛糞味對照讀書人一身的潔淨制服,又懂文言文)。明古也進而指責蠻牛:「叫你練習不練習,跑去跟別的牛打架,都是你害我不能去上學,討厭的牛。」劇情後段又加入夢想的主題,透過明古的父親,說出明古的心願:不想學種田、不想當農夫,想再讀書,未來當醫生,讓父母過好日子。全劇最後,又以蠻牛叼著一本課本給明古作結尾,最後明古說:「放心,我一定會努力自修把這本書讀完,謝謝蠻牛」。改編版少了意識流的思辨性也罷,反而用更多大人想給兒童的意識(控制自己的牛脾氣、認真讀書,當醫生才是更好的生活等)。筆者可以理解過去的農村社會背景,讓年輕人多想離開原鄉至都市求學、工作,但歷經四、五十年後的臺灣,是否還需要再現資本社會下的主流意識?

特別是熱愛土地的林鍾隆先生,晚年透過登山,致力實踐人與土地的連結;在全臺浮濫徵收比起三年前立法院修訂土徵條例再添十九個徵收案的今日,回顧過去,我們恍然大悟:糧食自給率的瞬間下降,離開土地就等於什麼都沒了。過去的教育充斥統治者所灌輸的教育,而強調多元、適性發展的現今教育,世上只有讀書好、當醫生的前途好的意識是否還需要再強調?能否有更多元的價值,甚至回扣臺灣的現代農村,重新找回人與土地的再連結,讓原著強調的人與土地之關係,不因改編而斷然被切割。劇作重現農村、鄉土時所投射的意識與想像,如何與當代作對照,讓再現與現代環境能產出更多被觀看的意義,會是劇團改編的首要任務,期許下一部的本土劇作,能帶來新的世代意義與思辯。

《蠻牛傳奇》

演出|偶偶偶劇團
時間|2014/11/08 14:30
地點|臺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腳不落地的孩子》展現天馬戲創作劇團獨特的表演方法,以高空特技表演為主,結合音樂劇的方式談論個人成長與家庭衝突的議題;藉此顯現世代觀念差異下,親子間的關係該如何化解、個人發展上的矛盾該如何抉擇⋯⋯
Oct
22
2024
當戰爭爆發,人命已不屬於受保護之範疇,世界的主體是黨、是國家,所有平民都進入例外狀態,這樣「病」了的歷史時空,對照疫情下「病」了的社會,都是例外,都有徬徨,都同樣痛苦且孤獨著。
Oct
19
2024
「獨善其身」透過如諧音修辭的病理化,以及重疊姥爺刑求招數名稱的不道德化,特定地被指向一種缺乏內容的空洞史觀。因此,儘管藝術家的才華顯然帶來了精緻的調度,但這並不妨礙它建立在,透過否定單薄的歷史形象──一個高度恐怖、血腥而貪婪的敵人──來團結同樣單薄的當代價值之事實。
Oct
18
2024
眾多難以言說的時代的感傷情緒在舞台上層層疊疊終至發酵,以不同於閱讀紙本漫畫的臨場感感動了在場的觀眾,這是三缺一劇團所製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最迷人、最動人之處。
Oct
16
2024
整齣戲儼然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重現歷史真相的紀錄者,力求詳實地將「八仙塵爆」由始自終地紀錄下來,以對抗群眾淡忘事件的命題。然而,《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並沒有在這個命題下具備反思能力……
Oct
11
2024
然而藉由權力跳轉的操作方式將笑點隱藏在文本結構裡,提供感官娛樂之外的意趣,演員也因著事件的推進能在轉折處強化角色立體感,讓角色生動鮮活,彎彎繞繞之間驚喜不斷
Oct
10
2024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互動式的演出,成功將孩子們內心的焦慮與渴望具象化,讓他們在觀賞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力量與啟發。這不僅是一場奇幻的冒險旅程,更是一段探索自我、面對困難與追尋成長的旅程。
Oct
08
2024
在這次演出中,放大的劇場空間,使得導演與舞台設計必須改變觀眾的位置與視角,讓他們從視野有限的共乘者,變成了全知的鳥瞰者,不能參與,只能旁觀。
Oct
07
2024
編導並未安排更流暢且有意義的換場,彷彿唱完一首歌,然後再下另一首的前奏,這齣戲就可以準備開始進入下一段,於是《織男・彼赫巫》大概就是十一首MV的歌單播放,不需要準確連結,也無法有效縫合、或是構成「一個」完整的敘事。
Oct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