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微的不安、不滿與困頓 《2014鈕扣計畫》
9月
09
2014
2014鈕扣計畫(玫舞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17次瀏覽
徐瑋瑩(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兼任講師)

「鈕扣計畫:給流浪舞者的回家計畫」今年邁入第四屆。四位從不同國度回家的舞者帶來具有個殊性的創作風格與身體展演,但身為觀眾的我,卻看到在差異性的演出中,所共享的困頓、迷惘,乃至對社會與自我的控訴。

曾編過舞的人應該都有所體認,自編自跳的獨舞,最能深刻的呈現出個人當前的生命狀態。因為,獨舞是自己的心智/靈魂與身體最直接的對話。如此,在這場旅居異國的台灣舞者的展演中,四位舞者/編舞家,呈現出現階段怎樣的生命狀態?

旅德的葉博聖與四張長桌共舞,作品取名〈弦移〉。舞作開始時,他從舞台左下方吃力的推著四張併在一起的長桌。幾度旋轉的動作後,他在長桌上時而翻滾、時而終止、時而掉落於地,而後又跳上桌面。狹小的桌面限制了身體的舞動,甚至讓身體掉落,但舞者還是視之為可以容身的生存空間,緊抓著不放,直到他的身體陷入分離桌子的桌面下。身體落入無法揮灑的困境,視覺上猶如落入陷阱中之生命,此畫面令人動容。最後,生命的趨力推開了障礙物,繼續前進。長桌,是否為葉博聖努力追尋,但卻也令他身陷其中、難以自拔的生命重心,一個交織著夢想與困頓的展演舞台?

張藍勻的〈手〉,透過手部對自我身體部位的觸摸,與以手移動微亮的燈光,傳達自我與自我的接觸、撫慰,以及找尋出路的徬徨。前段的舞蹈動作呈現上半身快速往後傾斜,與腿部快速內摺的動作。這些瞬間將自己身體部位往後與往內快摺的動作,令人心痛。隨後,一段以手觸摸且滑過身體各個部位的舞蹈段落,像似自己對自我的療癒與安撫。如此溫暖,但卻又如此孤獨!最後,舞者褪去了衣服,在昏暗的空間中,以不太強的燈光繼續摸索舞動著。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嗎?回到最真實的自我,重新在灰濛中尋找人生之路嗎?藍勻透過〈手〉,探尋自己與外在的關係,探尋自己與自我的關係。手是探尋的中介,探尋在舞作中持續著……。

李貞葳的〈黑盒子〉,對我而言,真是個黑盒子。作品包含多種元素的交織與重層,並不容易以線性方式解讀。例如舞作中,手搖風琴甜美的樂聲與強而有力的快節奏音樂與動作前後穿插。又如,對準貞葳噴射彩色顏料的景象,乍看令人不捨,但卻又被她淘氣的搖屁股動作給打斷。再如,從觀眾手中拉開的長線,卻又變成自己將自己綑綁的工具。這些對反鮮明的舞台呈現,增強了舞作的張力,但也增加了舞作解讀的困難度。值得一提的是,身型修長加上爆發力旺盛的貞葳,著實令人享受到舞動過程中的坦率、奔放與真誠。

最後一支張建明的〈愚人〉,是一支戲劇張力極強的作品。張建明披散頭髮、抹白面孔、血盆紅口,身著寬鬆的黑大衣。這副打扮像是小丑?抑或是具有強大魔力的魔法師,擁有揭露世界醜陋與虛假的法力?倘若這是一支「尋找除去包裝後的自己」(宣傳片用字)的獨舞,我倒感受其舞作所呈現張力遠遠要大於此。似乎,這支作品透過誇張的裝扮與服飾,強大的音效,發狂似的舞動與狂奔,還有強而有力的文字表述,呈現一幅愚人在狂亂中帶著冷酷與血腥味,直指社會虛假的控訴。舞名為〈愚人〉,然而,能大膽與一針見血指出社會病態,且極具震撼效果的,非愚人莫屬了。

「鈕扣計畫」的節目單上寫著「做一件喜歡的事,於是甘之如飴地流浪異土」。這四支舞作讓我們看到「甘之如飴」背後,流浪異鄉的舞者更細微的心理與身體狀態-隱微的不安、不滿與困頓。或許,這些「負面」的情緒,是他/她們能誠實與勇敢面對生命,繼而成就藝術境界的鍛煉。

《2014鈕扣計畫》

演出|葉博聖、張藍勻、李貞葳、張建明
時間|2014/08/16 19:30
地點|高雄衛武營281展演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
舞動的身體與河水的影像交疊形塑為流動地景,是一幕幕內心情感的獨白,又像是一場儀式性的淨化歷程,形成多變的符號意象,將觀眾帶入一場關於失語、記憶與存在的經驗世界。
6月
04
2025
為何最深刻的顛覆仍由男性完成?女性是否仍被期待回歸那個柔弱而寬容的敘事角色?浪漫的芭蕾舞意象。形式的當代,是否尚未真正撼動情感結構與角色邏輯的深層秩序?
5月
28
2025
《永恆回歸》不是一次對單一文化的回望,也非純然的個人返鄉敘事,而是一場藉由舞蹈身體展開的複數對話:關於傳承與創新、個體與群體、離散與歸屬。
5月
15
2025
全部大約三十餘分鐘的演出,已達特定場域的表演創作思維,不僅妥善使用了整宅公寓的走道,後半段的處理,更是連動了天橋上下的空間,為作品瞬間拉開了所在城市線地的景深
5月
14
2025
在舞作中有許多節奏上的空拍、舞蹈動作的靜止和舞台空間的留白,這種編排手法讓整個作品更富韻味,也為觀眾留下一片想像的空間。
5月
14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