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女人的茶園心事《擺渡・戲夢》
12月
31
2021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65次瀏覽
楊閩威(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桃花過渡》在客家三腳採茶戲「十大齣」中的定位十分特殊,因為故事的主線已不在「張三郎賣茶」的情節上,而是轉換到妻子搭船尋夫的艱辛路程。《擺渡‧戲夢》進一步擴寫了內容,不再聚焦於洪桃花與船翁的「相褒」對唱,只保留「船」其中隱喻的「擺渡」之義,表現女人對愛情、婚姻的理想、慾望,與不確定感。

觀眾入場時,三個閨密像夢一般,在舞臺上似笑非笑的環顧全場,她們笑的是愛情的純真可愛,苦的卻是婚姻中的種種困境,她們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就像一艘等待開動的船隻,和一個等待擺渡的船客。全劇就在喝下孟婆湯中開始划行……

本劇三大女主角分別由洪桃花、潘金蓮、孟姜女擔任,孟姜女代表了初戀的萌芽,潘金蓮則是慾望的化身,洪桃花的形象除了統合前兩者外,更凸顯了「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鼓勵丈夫張三郎出外賣茶,卻苦苦等三郎回家)的心理狀態。這三個女性在茶園中各有各的心事,我們可以將其看作三個不同的副線,亦可認為這是洪桃花的獨白,孟姜女與潘金蓮都是她心中的投射作用。

由上觀之,《擺渡戲夢》創作形式沿用了三腳採茶戲中的「串戲」:即每段故事可獨立演出,亦可將所有故事串連演出,最終呈現的是「合」、「分」、「合」。時序上的安排也緊依靠【十二月採茶】的唱詞,羅香林曾說:「客家男女,雅好歌唱,偶過岡頭,樵夫薪婦,耕子牧童,唱和之聲,洋洋盈耳雖其歌詞多屬男女相悅之句,然其婉曲取喻,哀感玩豔,有足多者。」自古流傳的客家山歌,確實都以男女情歌為主。春、夏、秋、冬四季代表茶園的時間表外,更表現出初戀的萌芽、熱戀的火燒、情感的蕭瑟,與愛情的堅貞不移,簡單卻又不簡單的描繪女性從純真、熱情,到日益成熟的堅強自主。群舞演員之間的互動也強調男女之戀的特點。

在表演的形式上,《擺渡戲夢》與多數的客家戲曲一樣,洪桃花、潘金蓮、孟姜女依舊還是「三腳採茶戲」的角色編制,孟姜女保留了傳統戲曲的「苦旦」形象,潘金蓮加入了現代音樂劇的大膽與露骨,洪桃花除了客家九腔十八調的婉轉外,後設與相互觀照的狀態讓她從一個傳統客家女性脫胎換骨,逐漸成長為一個獨立、有思想的女性,不過角色的重點已不在外在的形象與表演元素,內在的心理裂變才是本劇真正的要旨。

不過可惜的是,在潘金蓮的橋段中,為了要呈現其慾求不滿的形象,特地編排了與眾多猛男的肚兜熱舞,筆者認為或許是要讓全劇更符合現今社會的「進步觀」?其實這樣的加油添醋大可不必,反倒是破壞客家戲的原有特色了。但從景勝戲劇團的角度來看,這種「破壞」與「重構」才是他們所需要的。

在講究精緻大排場的「臺灣戲曲藝術節」和各式大型文化活動中,傳統客家大戲多由資源充沛、音樂設計、編導嚴謹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獨領風騷,但實驗性質高的新戲曲卻是難以駕馭,所以我們很難看到更為多元發展的客家戲曲,不過「戲曲夢工場」的「小劇場」形式卻能夠吸引小型的客家戲班用有限的資源與人力,在「黑盒子」中製作出一齣齣非典型的作品,是相當可喜的。

《擺渡.戲夢》

演出|景勝戲劇團
時間|2021/12/05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細觀整個作品,無論是原「桃花過渡」中的桃花女是欲渡者的身分,或是在本劇中,洪桃花自身亦陷於迷津中。兩種桃花都須有人引渡,又如何能扮演擺渡者的角色,乘載自身與他人的生命重量?
1月
06
2022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