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的華麗戲服,衛武營年度歌劇《唐卡洛》
11月
14
2022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攝影陳建豪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17次瀏覽

衛武營的年度歌劇《唐卡洛》,是與比利時列日歌劇院的共同製作。雖然本製作的主創團隊不像上回《杜蘭朵》全由台灣人擔綱,但藝術總監簡文彬在演出前導聆中,也說明了在創作前期會議時,衛武營所提出的幾點演出考量(包括整體風格採取傳統形式,演出版本選擇四幕義大利文等等)。選擇《唐卡洛》其實是一部險棋,畢竟演出條件困難——不僅角色繁多、音樂吃重、全劇篇幅長、台灣觀眾對於作品熟悉度也不高,但衛武營本次能出如此成績,無論票房或是製作本身皆有優秀的表現,實為不容易。

均衡的演出,正是團隊優異之處

筆者觀賞的是兩組卡司中的第一組,演員彼此之間就聲樂表現相當平均,就算是小角色也有完整的表現。這組卡司陣容中,縱使融合了本地與國外歌手,但彼此的表現所形成的整體感非常理想,並沒有特立獨行的優秀或瑕疵,造成欣賞上的分心。

飾演男主角唐卡洛的男高音卡奇澤,正處於聲音狀態的極盛時期,聲音通透明亮,拋出的高音沒有一分嘶喊。女高音耿立所飾演的女主角伊莉莎白,也是卡司中的亮點之一,雖然伊麗莎白這個角色未必是三十幾歲女高音的演出首選,但耿立溫暖、豐富的抒情音色,讓所演唱的高音、長音皆非常吸引人。值得一提的是,伊麗莎白這個角色似乎非常貼近耿立的人格特質,戲劇表現上可說是比上回的《茶花女》更自然。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攝影陳建豪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攝影陳建豪

飾演公主愛波莉的次女高音翁若珮,是一位條件極佳的聲樂家,而愛波莉這個角色也讓她將自己的條件發揮得淋漓盡致——無論是高音、花腔都極為精準,聲線與龐大樂團編制的抗衡也恰到好處。飾演羅德里果的男中音巫白玉璽,表現四平八穩,雖然少了一分先前《茶花女》時的自信,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謹慎;對於一位六十歲的歌手,能保持如此的聲音狀態,並學習新穎且吃重的角色,已是不可思議。飾演菲利普與審判長的朴泰桓與奇克維拉澤,同樣皆有上乘的表現——在第三幕的二重唱,審判長陰沉寬厚的嗓音,似乎將人性邊緣徘徊的菲利普推向地獄。此外,飾演修士的謝銘謀與擔綱天上聲音的梁又中,雖然篇幅都不長,但卻都在短暫的時間內,有優秀的演唱。

高雄室內合唱團雖然不是職業演出團體,但演唱亦相當專業,男聲演唱僧侶合唱時,其層次感另筆者印象深刻,而飾演西班牙群眾時雖然奔放程度略顯不足,但也尚不致令人出戲。長榮交響樂團在簡文彬的帶領下,演奏出相當美的音色,管樂聲部的失誤率明顯比以往降低,法國號甚至有幾度吹出相當有彈性的音色。就音樂詮釋而言,重唱與詠嘆調都整理得相當乾淨,而在樂團的戲劇表現力上,無論是弦樂的顫音或是管樂的強奏,都可以明顯感受簡文彬所採取的中庸之道——不過分激情,只吃七分飽的態度。導演就戲劇處理上,雖是中規中矩的傳統詮釋,但針對象徵查理五世的修士角色(由謝銘謀飾演),在錯綜複雜的人物中間擔任穿針引線的關鍵,也可看出是針對本部作品別出心裁的詮釋。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攝影陳建豪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攝影陳建豪

繁複與極簡的選擇,交由市場決定

唐卡洛作為一部全長三小時的巨作,對於觀眾其實份量相當吃重,尤其在台灣,多數觀眾對這部作品的感受還非常新鮮。本次演出當下,有多次因字幕翻譯與台上劇情呈現的唐突,而使觀眾發出預期之外的笑聲。這不禁讓筆者思考,是否是「傳統」(或稱古裝可能更精確)製作獨有的時代疏離感,讓這股力量強大的作品,在呈現時與觀眾產生了不必要的距離?

衛武營的《唐卡洛》版本,是筆者近年觀看的第四個現場版本。雖然這些版本都有具體的人物意象,但其中有兩個製作採用極簡風格的詮釋——以簡單的色調區分角色,或以象徵性的道具帶出性格,將複雜的人物張力更加具體呈現,也相對更容易地讓觀眾產生心理投射。對於台灣,或是歌劇經驗剛起步的高雄,古裝版的確是不會出錯的選擇,筆者也可以理解在過去一系列衛武營的歌劇製作,分別交替採用當代、傳統、復刻等不同風格的製作設定。然而在台灣這個歌劇觀眾仍有廣大藍海、現有數個城市場館的觀眾具有一定重複性之市場,下一部旗艦歌劇要演什麼作品?要如何呈現給第一次欣賞這部作品、甚至是第一次觀看歌劇的觀眾?

也許觀眾的直接反應與迴響,可以成為製作團隊的參考指標。

《唐卡洛》

演出|簡文彬(指揮)、史蒂凡諾.馬佐尼斯.迪.普拉拉費拉(導演)
時間|2022/10/29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無法定論植物們是否喜歡這系列的音樂會,如果它們書寫評論或交換意見又將如何進行。我們就算能透過科學實證論斷植物具有一定層次的感知能力,仍舊無法判斷植物們是否具有「喜歡」這場音樂會的統合性價值判准。
9月
22
2023
反而更確定當我們當論藝術經驗時所帶來的局限,我們試圖靠近的或許終將是人類中心下對「非人類中心的想像」,喚醒的是人類對共生關係的想像。
9月
22
2023
校友團的形成與學校為核心,擴散而出,當變成民間獨立樂團時未必有學校的奧援,於是在工作的校友們成了最主要的資源來源,擴大樂團追求音樂都是好的目標,不過如何從中權衡得失,或許就是樂團主事者要不斷思量的。
9月
14
2023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時隔三年,終於又展開巡迴了!一進到音樂廳,自團員們開始前在台上的練習,每個樂器輪流不停歇地演練著當晚曲目最困難的片段,便能輕易感受到專屬年輕樂團的熱情。
9月
14
2023
捧著「邀請」的思維,嘗試把自己放在「合作」的角度。畢竟舞台上的夥伴,也正用心地高歌、邀請你進來這個情境氛圍——有時候,就只差一點勇氣與自信。
9月
07
2023
近幾年新成立的Makotaay生態藝術村,於在地居民、藝術家共同努力下,成為文化復振、藝術創生及探討永續生活的據點,常舉辦各類親近土地與文化的交流活動
9月
05
2023
音樂節的官方聲明表示,林昭亮與其妻何瑞燕將不再參與未來音樂節的一切事務,音樂節也將遴選新任負責人,並且執行組織變革,以筆者有限的想像,還是認為社會大眾很難不將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與林昭亮劃上等號,
8月
31
2023
台灣的國樂因為疫情關係,開始大量演繹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也因此出現許多寫景抒情的曲子,相較中國曲子之浩瀚廣大,台灣國樂則更能將音色的細膩勾勒。
8月
3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