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難忘的瞬間魅力 《賽門.納巴托夫爵士即興鋼琴馬拉松》
11月
17
2017
賽門・納巴托夫(尼可樂表演藝術有限公司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90次瀏覽
練雯琳(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今年第二屆的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在十一月舉行一連四周的演出。這次邀請來台的有日本、英國、法國、俄國的國際即興音樂家,要與台灣年輕即興演奏家共同演出。在四周的演出裡,分成四組來賓到訪,每位音樂家訂有不同的主題,發揮真實瞬間的豐富對話,是一個精采絕倫的音樂饗宴。

西方的即興是起源於中世紀以前,在當時五線譜只有簡略的音高,演奏家自行決定節奏,這是最早的即興音樂。從文藝復興時期之後到二十世紀末,即興音樂的發展隨著樂譜記譜的發展以及演奏技巧的改變而影響即興演奏的方式,也因此產生了二十世紀重要代表的樂種—爵士樂和藍調。

即興音樂的種類有廣義的即興和狹義的即興兩種,廣義的即興所指涉的是音樂的變化。狹義的即興分成開放式和封閉式。開放性即興指的是演奏者本身的即興;封閉式的即興是演奏者在作曲家的樂譜限制下的即興。而封閉式的即興又分為,同一聲部加花即興以及新聲部的多聲部即興。

今年的國際台灣即興音樂節第二場音樂會,是由台灣的四位年輕即興鋼琴家和俄國爵士即興鋼琴家賽門.納巴托夫輪番上陣,是一場即興鋼琴的馬拉松。演出順序在當天抽籤決定,鋼琴家從獨奏丟出想法,由下一棒接續合作,以此類推。每位鋼琴家,將會經歷獨奏,以及前後交棒的合作。目標是不間斷的一百分鐘演出,特別來賓賽門.納巴托夫作為最後壓軸,接續前一棒最後與第一棒收尾。

第一位鋼琴家先以簡單的旋律開始,作為引導動機,旋律逐漸發展,從單一主音音樂,發展到多聲部的複音音樂;從和諧的和弦到不和弦的繁複和弦。即興手法開始加入裝飾奏和固定音型的伴奏,右手緊接著不斷地變化彈奏,節奏也層層堆加,從單一節奏到複雜交錯的節奏變化。音色變化也因為節奏改變而有許多發揮,例如:用手按住鋼琴琴弦,使聲響變暗且柔和。第二位鋼琴家緊接著用不和諧的音程,簡單地附和著第一位鋼琴家,交棒後的獨奏,使用連續的半音階快速音群,音域從高到低來回穿梭。在即興的過程中,不時加入複音音樂的裝飾奏,產生緊張的情緒效果,有如海水的漲潮,不間斷的起伏,此時的即興技巧使用音階和琶音等形式的模進。唯一可惜的是,獨奏的部分變化較少,技巧較為依賴特定音型的形式來維持。

接下來,第三位鋼琴家,先從單薄的和弦慢慢接棒,從和弦逐漸發展出加花的技巧,獨奏的即興特點用裝飾奏的方式,特別是左手使用顫音音型不時地貫穿樂曲,這使右手在高音與低音之間輪流彈奏,與左手的顫音交錯重疊。多聲部的即興轉換,從複音音樂到多聲部的音樂,影響了音域的聲部之間不斷重疊,好像五顏六色的千層蛋糕。第四位鋼琴家,一開始用漸層的低音和弦接棒,與第三位鋼琴家形成對比的色彩,其獨奏特點是不和諧的厚重和弦運用以及使用重音改變節奏的規律性,後半拍節奏此起彼落銜接著,音樂從頭到尾,大量使用低音到高音的和弦轉換。可惜的是,整個聲響使用太多延音踏板,音色顯得非常刺耳而厚重。此時,賽門.納巴托夫用輕柔的音色接棒,因此兩者音色產生對比,逐漸地把厚重的音樂拉回來,此時的聲音較為柔和明亮,獨奏部分以美國爵士作曲家Herbie Nichols的〈Lady Sings The Blues〉作為最後的壓軸,此曲使用主題變奏的形式,展現出高超的即興技巧。最後,與第一位鋼琴家共同收尾,在幽默的音樂對話中,結束整場音樂會。

《賽門.納巴托夫爵士即興鋼琴馬拉松》

演出|賽門.納巴托夫、陳怡慧、許郁英、林亮宇、蕭碩寬
時間|2017/11/10 19:30
地點|台北文水藝文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