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義與寫意的戲曲美學《虎符風雲》
3月
17
2023
虎符風雲(國光劇團提供/攝影劉振祥)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97次瀏覽

文 楊禮榕(專案評論人)

戲曲作為情義的體現

《虎符風雲》的主題是俠義式的情義關係,在製作層面上,這齣戲就是一種戲曲學門的情義關係之體現。《虎符風雲》劇作者曾永義,是中央研究院的第一位「戲曲院士」,畢生致力於戲曲文學之研究與教育。曾永義以戲曲研究為本職,編創戲曲文本為愛好,特為國光劇團台柱編寫《虎符風雲》。以《史記》「信陵君竊符救趙」為本,為京崑小生溫宇航,打造出正派愛國、氣量過人的戰國四公子信陵君,為京劇老生唐文華,形塑出老謀深算、貧賤不移的隱士侯贏。

為緬懷曾永義,國光劇團將公演時間提前一年,在他仙逝四個月後,傾劇團之力演出《虎符風雲》。推動這場展演的情義關係,不只是劇作者對表演者的惜才之情,也是文人學者對歷史人物的逸樂之趣,亦是曾永義與他的第一位博士生——王安祈的師生情誼。更是諸多京劇藝術表演教育體系的眾師生,共同以戲曲展演的美學形式,紀念、緬懷這位戲曲學界的大家長。《虎符風雲》是一種以戲曲形式作為載體,在文學與表演學、師門與藝術學門之情義交會的體現。


輕倫理重情義的俠義之情

《虎符風雲》是以情義為主的戰國史詩大戲,貫徹情義核心。如姬為報信陵君的救父之恩,灌醉夫君魏王、偷盜虎符,再以白凌自縊。侯嬴為報信陵君的伯樂之恩,獻上竊符救趙的叛國罪計謀,事成後自刎身亡。朱亥為幫助信陵君調兵而打死忠臣晉鄙,再自盡贖罪。如姬、侯嬴、朱亥皆在報恩後自我了斷。《虎符風雲》大致上依照史記來發想場景,劇作卻在以三義殉身作為結尾,以落雪花隱去了信陵君因失志而沈湎酒氣病死的悲戚下場,為角色的形象停留在一個最美的時刻。這種知遇之恩、伯樂之情,遠勝過君臣之義、夫妻之情,更勝過自身性命的俠客情,是一種文人學者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對俠之情嚮往的體現。不僅是反應了曾永義率真慷慨的平生性情,也展現人文學者的雅緻逸趣。


虎符風雲(國光劇團提供/攝影劉振祥)


寫意作為戲曲的美學命題

寫意性是戲曲重要的美學命題。曾永義認為寫意性是戲曲在當代表演藝術中,無可取代的美學價值。身段是戲曲最基本的美學命題,透過戲曲演員的身段表現,就能展現人物性格與情緒、變化場景與氛圍。兩面旗子就是華貴的車輦,一條鞭就能奔馳百里,角色的情緒在水袖中渲染到觀眾心中,一個眼神就能抓住全場視線。在一個跨界為新創戲曲主流的時代,《虎符風雲》重視戲曲表現的本質,滿台都是技藝純熟的戲曲演員,讓敘述的主體回歸到表演本身。筆者再次感受傳統戲曲之美的感動,演員的舉手投足就夠創造無限可能。除了身段表演的寫意性之外,《虎符風雲》在文本與表演上,展現了更多戲曲美學寫意的可能性。


文本與人物的寫意性

以對比建立鮮明的人物。透過角色對比,讓人物性格鮮明、立體化。《虎符風雲》劇本結構緊湊,開場即破題,第一場兄弟對弈,讓兄弟二人的形象有泥雲之別。棋局中,多次傳來秦國侵魏的風聲,信陵君以三千食客的強大情報網,保護了作為魏王的兄長,卻反遭嫉妒而被下令回家休養。魏王的善妒與無能、如姬的良善與知恩圖報,襯托出信陵君為弟為臣的倫理信念,為人仁而下士的胸懷與智慧。第二場,愛看熱鬧的市井小民一上場,緩解了首場的緊張氣氛。大隱隱於市的七十歲守門小吏侯嬴,在鄉井小民的譏笑中,顯得更為深藏不露。信陵君拋下宴會賓客,親自外出迎接侯嬴,並為其駕車。更因侯嬴之邀,至鄉民都棄嫌的屠市中,結交了屠夫朱亥。這些鋪陳不僅凸顯了信陵君愛才、禮賢下士的真誠,更將知遇之恩、伯樂之情,推上了令人心神嚮往的高度。

崑小生與京老生的行當組合。崑曲小生的細緻與層次感,建立出仁善、不妒不爭、虛懷若谷的信陵君形象。京劇聲腔中的暢快情感、濃烈性格,不斷增整體的俠義氛圍。兩種戲種的對比與共融,讓彼此的角色更為鮮活。美中不足的是,著墨人物內心的表現空間較少。只有如姬偷盜虎符時,從內心掙扎到行動與決斷,有較完整的情緒表現。其他人物在主情節的快速推動下,缺少隱微情緒的表現空間。相對於滿台演員的技藝純熟度,缺少琢磨角色內心或展現演員絕活的場面,實在相當可惜。上半場音場略為不佳。筆者坐在高樓層,感覺後場樂器的音量和回聲,蓋過了唱腔中的細節。幸好下半場的音場平衡,有了顯著的改善。


虎符風雲(國光劇團提供/攝影劉振祥)


戲曲中死亡的表現性和可能性

《虎符風雲》以多種「死亡」的表現方式,打開了筆者對於戲曲寫意美的表現性和可能性之眼界。在短短的下半場,首先以暗場的方式告知觀眾,魏國良將晉鄙,因阻擋信陵君調兵,被朱亥用鐵椎殺死。接著,朱亥因自責於擊殺晉鄙,以鐵錐自擊頭顱而死,再背台由其他將士抬下場。信陵君終於大敗秦軍,令觀眾情緒激賞的武戲之後,是沒有任何一句台詞的終場。如姬靜靜的出現在右上舞台,身旁陡然從高處落下一抹白凌,就消失在黑暗中。接著,侯嬴現身在後方中間,拿起刀就往脖子上一抹,也消失在黑暗中。站在舞台中間的信陵君,面對著觀眾不發一語,在陣陣雪花之中,逐漸消失了身影。

《虎符風雲》結合文人的劇本底蘊,與當代表演的表演能量,將死亡的表現推向了美學的層次。暗場、自擊、白凌、自刎、雪花,這些方式都是戲曲中死亡的呈現方式。死亡作為一種物理上的事件,一種舞台上不能發生的現實,卻能夠透過表現的選擇,揮灑出不同故事、性格、氛圍與餘韻。暗場暗示了晉鄙的死亡多麼無辜,自擊顯現了朱亥的死亡多有氣魄,白凌映照出如姬的死亡如何淒美,自刎凸顯了侯嬴的死亡是如何意志堅決。雪花與靜默為信陵君,失意不得志、沈湎酒氣病死的下半生,留下了隱晦的無限想像。戲曲的寫意性不只是美,更是美的有層次可以琢磨。

《虎符風雲》

演出| 國光劇團
時間|2023/02/11 14:30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李寶春並特地編寫班主的一句台詞向第四面牆提問:「這一生,值嗎?」,觀眾回應與掌聲熱烈,對其藝術生涯直接肯定,作為台北新劇團新編戲題材的新嘗試,的確也值了。
5月
29
2023
編劇為了保持高張力的演出效果而減少戲中人物思考處理方式的時間,也因為直接的衝突而讓劇情變得緊張刺激起來,但在傳達英雄本色上,直面去挑戰權威的做法稍嫌單純而理想,只能說人生如戲,但不是只有這樣子的做法才能被稱做是英雄。
5月
25
2023
拋開《唐吉軻德》和《老鼠娶親》的原型,《我們的島》走出了屬於自己的故事主題,它以喜劇的形式、多元的跨界手法,有機地組合成一個訴說臺灣、甚或世界上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人們的現代寓言
5月
23
2023
本次秀琴歌劇團的《鳳凰變》一洗窠臼之風,雖以明鄭王朝為背景,卻以鄭氏家族中的三個女人──董太夫人、昭娘、陳永華之女──為中心,他們並非是隱身於歷史與男人之後的「賢內助」,而是直接浮現於歷史的舞台上⋯⋯
5月
19
2023
《壵》則是傾向在演出偶戲時,將演師「隱藏」,藉以突顯出地母的凝視,進一步令觀看的角度並非只是「觀眾-戲偶」的雙方投射,而是「觀眾-戲偶-女神」三方投射下,英雄在悲壯之後的蒼涼關照。
5月
19
2023
《鯨之嶋》以臺灣的自然地理為基礎,構築各類山神海怪的故事,融入南北管音樂,意圖成為一齣「臺版山海經」,是一項頗有野心的計畫。只是,原應是遠古流傳、眾人共造的神話故事,如今成為憑空起造、主動創造的當代發明,《鯨之嶋》也無可避免地顛反了神話的邏輯⋯⋯
5月
18
2023
創作團隊綜合港台武俠電影風格及科幻影視的時空旅行概念,編寫出高度可看性的原創作品,並藉鏢局的經歷,各擅其長的成員,與陸續加入的夥伴,象徵了豫劇團多年的經營甘苦與多元人才的參與。
5月
18
2023
我們可以看見《壵》的舞台佈景呈現相當複雜,不僅翻轉了觀眾對於布袋戲固定舞台、視角的印象,另一方面,他們也似乎正在「再現」布袋戲的舞台是如何組裝與搭建——包含柯加財的布袋戲口述、樂隊的演奏與歌聲,以及透過地母的白色服飾及佈景的大白布所創造出的雪景。
5月
03
2023
一談到跨界合作,現代劇場與歌仔戲之間微妙的競合關係,還有歌仔戲的戲曲屬性都會自動浮上檯面。彷彿現代劇場跟歌仔戲各執兩極,或者跨界合作帶有抹去戲曲純度的潛台詞。似乎遺忘歌仔戲本具包容性、商業性及通俗性,擁有極開闊的題材空間。
5月
0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