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自禁、產生共鳴的那一刻《我愛你的各種樣貌》
5月
14
2024
我愛你的各種樣貌(程伊萱提供/攝影歐普思音樂藝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40次瀏覽

文 陳旻鈺(專案評論人)

在歷史的長河中,愛一直是各種劇情中最動人的主題之一。連作曲家也被這份情感深深吸引,紛紛以音樂來表達。《我愛你的各種樣貌》選擇了四位作曲家的室內樂曲,包括四手聯彈、小提琴、聲樂,由鋼琴家程伊萱和她的朋友們共同演奏。多樣的樂曲不僅呈現鋼琴豐富多變的音色,更可感受到音樂家與摯友一同演奏音樂、分享音樂的歡快。

佛瑞(G. Fauré)《鋼琴四手聯彈〈多莉組曲〉,作品56》(Dolly Suite for Piano Four Hands, Op. 56)為音樂會播下親切可愛的種子,鋼琴家翁重華彈奏第二聲部,中低音域在緩而長的氣息有了深邃的觸鍵,他將低音完整彈奏出來,用以支撐那甜美的旋律,並時不時穿梭在程伊萱的亮麗旋律中,兩人的齊奏像是在看家庭錄像帶般的輕鬆愜意。《多莉組曲》共有六首小曲,各有不同標題,翁重華運用不同的指力重量以及聲響空間,仔細的揣摩著每一個標題的含義,為和聲鋪張形象,但程伊萱彈奏的力度較淺,音色輕薄。兩人的觸鍵深淺不一,造成琴鍵前後敲打琴弦的時間錯開,隨著時間前進,點不對點的急促感逐漸浮現,兩人對於音樂貌似有著不同的想像。


我愛你的各種樣貌(程伊萱提供/攝影歐普思音樂藝術)

布拉姆斯(J. Brahms)《A大調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00》(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 2, Op. 100)同樣是一首充滿愛意的樂曲,蘊藏作曲家的盼望聲響。舞台上的演員很沉浸在「音樂」中,但觀眾聽到的聲響並無與音樂家的肢體相輔相成。小提琴家衣慎行拉奏的音色濃厚沉穩,彷彿藏不住那陷入熱戀之人的雀躍步伐,程伊萱受此舞動也情不自禁,但低音聲部的份量遲遲未彈進鋼琴裡,聲響稍縱即逝,加上過度更換的踏使得和聲延展性不足,難以承接小提琴豐滿的旋律,因此兩人的落速越來越快。第二樂章為「寧靜的行板—甚快板—行版……」,依慢快速度概分為A、B兩段,A屬抒情溫順,B則是輕鬆愉悅。鋼琴家觸碰B段時一但存有遲疑,便與小提琴輕巧的韻律互相拉扯,就像兩個吵架的情侶,雖表面維持著和樂融融,實際上可能已經邁入冷戰第三天。

和聲是音樂內在的動力,若彈奏有缺陷、性格不明的聲音,音樂的張力就會瓦解。【1】因此擁有完整總譜的鋼琴,其地位是如此的重要——即使搭配再美的旋律,若是根基沒有紮穩,一個和聲的完整性不足以包覆、與其他樂器產生共鳴,聽起來就會頭重腳輕,隨時都有傾倒的可能性。身為擁有完整總譜的鋼琴,拆解音樂結構、剖析樂譜的同時,如何順應著不同的樂器,或是不同的夥伴改善彈奏方式,凸顯他們的優點?試著汲取夥伴的氣息也是一種方法。在米堯(D. Milhaud)的《春天,作品 18》(Le Printemps for Violin and Piano, Op. 18)中,小提琴家善用肢體邀請鋼琴家,使得音樂充滿了合作與互動的氛圍,讓不同聲部之間展開對話,彼此試探、模仿,使得音色生動有趣;佛瑞《羅曼史,作品 28》(Romance for Violin and Piano, Op. 28)更以圓潤的聲音修飾琴槌敲打的稜角,這種音樂處理方式讓人感受到一種柔美與溫暖:彷彿身臨其境,成為一位無私的戀人,全心全意地獻出自己的真摯情意。


我愛你的各種樣貌(程伊萱提供/攝影歐普思音樂藝術)

在打開耳朵聆聽、試探的過程中,激發出能與夥伴相融的音色,便是邁向合作的一步。舒曼《詩人之戀,作品48》藉由男中音趙方豪清晰的咬字及語氣,巧妙地運用情感,將音樂帶入高漲的情緒,為這個角色賦予了靈魂。他與程伊萱兩人對音樂的理解是相同的,鋼琴家通過樂器所產生的不同聲響和觸鍵力度,呈現了主角在十六首小曲中面對真愛、從狂喜到冷漠甚至失去愛的過程。例如在〈萊茵河,神聖之河〉(“Im Rhein, im heiligen Strome”)大教堂般的宏偉聲響、〈一個青年愛上一個姑娘〉(“Ein Jüngling liebt ein Mädchen”)的自我嘲諷。這些音樂所呈現的畫面在他們心中是一致的。

愛,既是願意為對方付出一切、無私的奉獻,也是能夠連結兩顆心靈的一種共鳴,使彼此相互理解、支持與鼓勵。愛,若以理性去度量,未免有些斤斤計較,但若過度感性看待之,則形成盲目跟隨。室內樂演奏中,每個聲部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貢獻,就像一段感情中,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特性。唯有完整的彈奏自己的聲部,樂器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才會平等地開始。這不正是一種愛的體現嗎?


注解

1、洪珮綺,《鋼琴合作視野之蕭頌聲響世界:以《鋼琴、小提琴與弦樂四重奏的D大調協奏曲,作品21》為例》(臺北:翰蘆圖書,2019),頁295。

《伊萱與朋友們》系列音樂會 ——〈我愛你的各種樣貌〉

演出|鋼琴:程伊萱、翁重華,小提琴:衣慎行,男中音:趙方豪,音樂會導聆:邢子青
時間|2024/04/25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