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鏡框放入白盒子?《邵李空腹》
7月
11
2024
邵李空腹(野草製作工作室提供/攝影田喬恩)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5次瀏覽

文 楊美英(專案評論人)

走入古典優雅的一樓,直接樓梯走上五樓,來到表演預備進行的所在,位置為「醉美空間」五樓的挑高空間,整體建築內部,天花板、牆壁全屬白色的空間,符合其自設的定位:「地下一層樓、二樓至五樓,為視覺藝術的展覽場域,以跨領域、多元面向的展覽為主。」【1】因此,一個戲劇演出,如何應用一個白立方體空間,如何將已被抽象化的舞台賦予戲劇情境,是令人期待的重點。

尤其,這是一系列年輕人戲劇創作發表計畫──「培養皿」2024年首週演出之一。據了解,這個計畫自2023年的「培養皿實驗計畫」開始發動,在主辦單位「野草製作工作室」的臉書曾表達,初衷乃是因為羨慕臺北的藝穗節,而想在臺南催生,提供平台以培養新興創作者,初試啼聲之後能往更高、更遠、更廣闊的地方發展。【2】

五樓的空間不大,分成高低兩塊區域,大約二十人的觀眾席,以仰視角度觀賞台上的演出。劇情大都在觀眾的正前方舞台進行,唯獨中間一段回溯過往帶有秘密性質的記憶現場,放置於觀眾右側上方的牆邊通道──這個咖啡館的兩人座位,不僅適合劇本設定角色在家庭之外的秘密相會,也打破了絕大部分鎖定的家庭餐桌區,可以說是觀演全程少數與白色展場空間有所連結之處。


邵李空腹(野草製作工作室提供/攝影田喬恩)

《邵李空腹》全劇的起點是一場等待開動的年夜飯,姐姐邵雅欣一家三口等待妹妹邵宜欣回家,結果多了一個女子同行,引發了飯桌上的不悅口角。之後隨著情節線推進,如連環泡的爭吵中,觀眾大概漸漸知道了妹妹的同性愛情取向。巧合的是妹妹的愛侶剛好是姐姐小孩數年前的代孕母親,現在又和妹妹結婚登記;同時,姐姐的女兒也和阿姨表露了對自己同性戀傾向的困擾,而且最後姐姐也因不滿自己為了肩負家族血脈傳承的責任,積壓已久的心理陰影隨之爆發。終了,火爆的場面幾乎不可收拾之際,因外來客人的突發身體狀況,現場一陣混亂,劇情戛然而止。

以情節結構而言,可說完整,首尾相接;從一場無法開動的年夜飯僵局開始,揭開了這個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隱瞞或埋怨,完全回應了節目單所說的劇情大綱:「本劇融入近期討論熱烈的代孕話題,劇情圍繞在家人之間的秘密、性向認同,以及探討其延伸相關感情上」──中段情節鋪展了越演越烈的衝突、越來越曖昧的情感,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在舞台的調度上,主要集中於觀眾正前方的區域,而且以燈架輔助燈光明暗轉場,感覺創作團隊努力在此打造一個類鏡框式的舞台效果。然而,從觀眾進場的動線開始,連接到入座的身體感,筆者以為,確實無法忽略這個演出場地的空間感,勉強要以鏡框式舞台的概念致力演繹劇情的意圖,恐怕是吃力不討好。再者,目前所見2023年開始的「培養皿實驗計畫」,將表演安排在咖啡館、老宅、多元空間等,除了是參照一般藝穗節的基本模式,或許也與現有小劇場不足的狀況有關。那麼,期待除了讓表演進入城市的各種類型空間之外,更期待擁有衝勁和實驗企圖的年輕劇場人能夠看入鏡框式舞台或黑盒子劇場的舞台美學底層,撤除慣性的框架,因地制宜地從頭開始培養新鮮生猛的創作吧。


注解

1、摘錄自「涴莎藝術展演中心-醉美空間」網頁簡介

2、可參閱「野草製作」2023.02.15臉書發文;「涴莎藝術展演中心」2024.07.03臉書發文

2024培養皿計畫《邵李空腹》

演出|zzZ
時間|2024/06/28 14:30
地點|臺南涴莎藝術展演中心醉美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