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作為黏著劑《MRT2》
6月
22
2017
MRT2(天作之合 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39次瀏覽
郭庭莊(台灣藝術大學碩士生)

《MRT2》為兩個不同的故事,以上下半場為分界利用演出接連在一起。上半場是個單純的戀愛故事,開場即為配音漫畫分鏡,最後也以漫畫作為結束。舞台所使用的多媒體投影也算是符合時空背景的主題設定在近未來,而我們的男主角是一個聽力受損的漫畫家,利用他的漫畫來向多年不見的女主角喊話。演出當中亦理所當然的加入了許多日本漫畫與手語的元素,讓整個演出與歌舞顯得多樣與多變,更當然的要緊扣著本次演出的主題「捷運」。在手語、日本漫畫、時空穿越、愛情、多媒體、歌舞等如此複雜多樣的元素中,要如何選擇與拿捏分寸即為導演功力的展現。

如標題所說,音樂作為此劇黏著劑的表現非常亮眼,簡單而優美的旋律與合音,配合風格化的舞蹈,成為了穩定演出節奏的定心針。然而上半場的表現卻有些差強人意,開場與結尾漫畫配音的聲優聲線缺乏戲感,該讓人產生期待的序幕和故事完結的收尾不只是串聯了漫畫的元素主軸,卻也多了過度幻想的中二症。戲劇部分也在過多的元素介入後顯得破碎,為了畫面、特殊效果而犧牲了演員的走位;反倒在揭露男主角的聽覺損傷時,並未使用任何上述元素來幫助觀眾適應一個剛對著我們獨唱完的音樂劇男主角,竟然是無法開口唱歌的聽損人士。僅以一句台詞說明,這時我想我感受到的不只是驚訝,更多的是驚嚇。好在所選用的演員皆經驗老道,在如此干擾的情況下依舊表現可圈可點,各段落的情感衝突與堆疊也都達到應有的水準。有了好的體質、好的基礎,卻一股腦的將所有東西利用音樂黏貼、拼接在一起。如同一客過度調味的牛排,失去了牛肉原來該有的鮮甜,甚為可惜。

下半場以街頭藝人演唱的方式作為開場,快速的將觀眾帶入捷運的空間中,本讓我期待著的故事情節卻每況愈下。建立於兩主唱為了理念不合而吵架的劇情並不強烈,編劇需設想更不可抗拒的理由來讓所有角色都可以合理的被「關」在捷運車廂當中,比起兩人吵架,我更想看那個下半身只穿內褲的街頭藝人如何找回自己的褲子。演出中過多的出現「偏題─出面制止」的模式,過程中所碰到的困難皆可迎刃而解,甚至所埋藏的笑點如同即興創作般的未經篩選與包裝,通通砸到觀眾身上。雖說選角了周定緯當然要讓他能好好發揮,可是最後的獨唱安排實為刻意,本來只有三個人知道(導演、編劇、還有一個我不能說)的事情卻因為這樣的安排變得廉價。種種缺點加起來,使得下半場如同大尾鱸鰻、高中生戲劇社成果發表般的眾聲喧嘩卻失去焦點。

總體來說,聽覺是享受的、視覺與情感是煎熬的,音樂作為一種黏著劑,卻過度沾黏了許多不必要、不該要的元素,使得整齣戲拼裝趕過度,光靠鼓膜的震動不足以彌補如此缺憾。

《MRT2》

演出|天作之合劇場
時間|2017/06/16 19:30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