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唯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博士生)
鐵支路邊創作體的《轉生》作為今年臺南藝術節的作品,於11月11-12日在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上演。作品選題精彩,關注當代性別議題,全劇簡潔而精美,質感頗為別緻。
介於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性別議題
《轉生》創作受吳爾芙小說《歐蘭朵》的啟發,這是筆者選擇走進劇場的原因。作品所聚焦的議題並不單純是女性主義,還包括男性在傳統「父權制」社會下的生存困境與掙扎,這一視角使得這部作品所關切的議題具有更深層的人文性以及更為本質的終極性。
作品對於性別議題的討論似乎就中止於男人與女人各有苦衷的結論上,可是之後呢?相關議題的探討好像沒有跟上,譬如關於性別二元議題,在西方女權運動的推動下,傳統對於性別運作的預設早已受到挑戰與質疑,有關性別的理解,已從其為生理學上的「固定不變」轉變為一種彈性的、可變的社會建構,性別與性向被視為是流動的狀態。「流動性」是理解性別議題的關鍵詞,性別的每一個面向,無論是生理方面、社會角色還是個人認同,都很容易因社會不同和個人差異而改變,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會有所變化1。 在這樣的觀念下,社會任一個體都有在性別角色上選擇切換和探索自我的自由空間,個體的生命體驗與狀態也因跳脫傳統二元框架得以變得更為廣闊與豐厚。然而遺憾的是,此次《轉生》的演出中,並沒有發展「流動性」面向,似乎依舊在男人—女人之間打轉,每每將要跳脫時,又彷彿被一隻無形之手拉回舊有框架內,尤為可惜。
介於似轉與非轉之間的轉化呈現
在《歐蘭朵》原著小說中,歐蘭朵睡了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女生,對於轉化的過程並沒有花太多的筆墨,而是輕輕帶過,這歷來是讀者們遺憾的地方,也是最神秘、最激發想像之處。《轉生》中的「傑西」轉化亦是如此。
當「傑西」再次醒來,她扔掉裙子和長髮,轉而穿上更為中性、寬鬆的服裝來展現當下的自我認同與生命狀態。她彷彿即將跳出性別二元框架,並找到作為獨立個體更自在的生存狀態,但在結尾處「傑西」並沒表現出一種劫後重生的大徹大悟與昇華,表情中依舊殘留著不自然的、取悅人的、填充尷尬的微笑,這種狀態與筆者想像中的「轉生」有一段差距。尤其在講述完自己的故事後,「傑西」面對觀眾提出反問:「你們呢?有哪些門是可以分享的?有哪些門是為自己而開的?」似有續貂之嫌,反而削弱了「傑西」剛剛「轉生」的能量,使得全劇有一種在不尷不尬的狀態下匆匆收尾的感覺。
正如編劇在DM中所說的,「但故事就要先停在這了」,2022年鐵支路邊創作體的《轉生》似乎還在轉化的過程中,而現場觀眾熱烈的反應也證明了這部作品的潛力與創作團體的用心,那就讓我們期待故事的繼續,期待鐵支路邊創作體,期待劇場對「何以為人」等相關議題的持續探討⋯⋯
註解:
1 、(英)薩莉·海因斯:《性別是流動的嗎?》,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年10月,頁133。
2、編按:《轉生》節目介紹。
《轉生》
演出|鐵支路邊創作體
時間|2022/11/11 19: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