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作為一種美感經驗──《在流淌的邊角裡瞧你的聲音:七零青春紀事》
7月
01
2022
在流淌的邊角裡瞧你的聲音:七零青春紀事(差事劇團提供/攝影梁家瑋)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41次瀏覽

許映琪(駐站評論人)


我的視力狀態為低視能,坐在第一排椅子最右邊的位置,在視覺上僅能接收到整體的光線變化,其餘接收均來自於聽覺。

保釣非寫實與寫實的錯位交疊

本戲的劇情隱然存在著一個鏡框式的結構,以峽、丘、商師徒三人上山尋訪峽之密友作為外框,圈圍起保釣運動者之記憶與歷史的過隙時光。傳統的鏡框式結構,是以當下的現實時空,圈圍住過去的回憶時空。然而,在本戲中,原應屬當下現實時空的師徒上山,卻反而如虛似幻,撲朔迷離。峽、丘、商三人均不像是具備血肉與氣息的活人,而是承載著象徵與道統的神話仙人。這表現在三名角色高度抽象、凝湅與象徵性的命名、非日常又意在言外、別有所指的對話語言,以及非寫實、風格化的表演上。原應屬虛筆的保釣運動回憶,觀眾卻又都心知肚明是來自於保釣運動的真實歷史,相較之下反而顯得相當現實。這種虛與實之間的錯位與交疊,使得本戲所呈現的保釣運動的記憶與歷史,有如一場氤氳幻夢。

 

在流淌的邊角裡瞧你的聲音:七零青春紀事(差事劇團提供/攝影梁家瑋)

在本戲的刻劃之中,可以看見個體生命與集體歷史之間的交織依存與往復辯證。保釣運動者不只是理念的化身與代言,而是有著自身的人格與個性,進而會反映在其思想與行動的模式與樣態上。相同的價值與論述,衝撞上不同的個體時,所激發的反作用力都不同,這是取決於該個體自身的人格特質、價值系統與思考模式等不同的材質。因此社會運動其實並不全然是中性的,甚至在運動的調性與性格上可以說是相當個人化的。歷史真正的主體並不是社會,而自始至終都是「人」,是那一個又一個其思想與行動均沾染著個人情感與個人記憶色彩的人。

本戲的語言資訊密度非常高,許多細節我聽過即忘,甚至在聆聽的當下也經常會不小心分心出神。然而,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看完全戲後,我仍然大致掌握了保釣運動的骨幹與肌理。這表示這些大量資訊細節的堆累其實是非常聚焦且架構分明的。在全戲的中後段,插入了一段雙人重唱,對全戲是很好的潤滑與轉化。在全戲的最末也以多人大合唱收尾,其唱腔十分熱情激昂,透過歌唱的渲染力,對全戲做出了總結,也使餘韻綿延不止。

玻璃展示櫃中,保存良好的情感標本

本戲所採用的燈光多為暖色調,也非純色,予人一種懷舊與復古的氛圍感受。本戲所採用的音樂也頗具時代特色,在風格上與燈光相呼應。在音樂與景觀上,本戲顯然並非是採取自然寫實的路線,之於我反倒像是陳列在博物館玻璃展示櫃中,打上底光、保存良好的標本。這樣的風格,使得我在觀戲的過程中,處於一種介乎認同與疏離之間的狀態。認同之處在於,角色性格的刻劃是深入且立體的,對我而言我很能理解與想像戲中角色的心境。疏離之處在於,語言、表演、音樂、景觀都是高度非寫實與風格化的,因此帶給我一種奇觀感,且似乎總是蘊含有隱喻的延伸空間。兩者相加的結果是,我是透過頭腦去理解了戲中角色的情感與處境──既是一種同理,但又不至失去理性批判的距離。

 

在流淌的邊角裡瞧你的聲音:七零青春紀事(差事劇團提供/攝影梁家瑋)

政治與社會的大歷史向來是差事劇團的核心關懷,究竟劇場與歷史的關係為何?劇場在歷史中可能扮演何種角色?透過本戲對保釣運動的演繹,或可一窺端倪。透過劇場,除了可以突顯作為歷史主體的「人」之複雜且立體的真實面目,也藉由象徵、隱喻、表演、音樂與景觀等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拉出了感知歷史的多元維度。一段歷史不只是一個事實,而是含納了人的情感與記憶,甚至隨著對這些情感與記憶的擺放,也產生出了美感的維度。對歷史的感知本身,已然成為一種美感經驗,牽動著後人的情緒感應,也啟發個人化的連結與意義。對我而言,在觀賞完本戲後,透過看見前人如何在歷史中站立,也使我不禁思索起自己將來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我所身處的歷史之中。

《在流淌的邊角裡瞧你的聲音:七零青春紀事》

演出|差事劇團
時間|2022/06/19 19:0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藝文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不論其意識型態立場,保釣運動本於良知義憤而發出的「不平而鳴」,不僅定義這個特定的歷史事件,更可以在這個「自戀文化」當道的時代裡,成為某種啟發:曾經在一個「我愛過的那個時代」⋯⋯(陳正熙)
7月
19
2022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