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芭蕾的多元面向《芭蕾景緻》
10月
16
2017
芭蕾景緻(台北首督芭蕾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19次瀏覽
吳佩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今年台北首督芭蕾舞團所演出的《芭蕾景緻》(Scènes de Ballet),是徐進豐團長以及定居法國自由舞蹈藝術家鄭莉莉,兩位編舞者以各自的印象解讀「芭蕾」的樣貌,並編創呈現於觀眾眼前。

上半場為徐進豐團長的舞作《小夜曲》(Serenade),利用德弗札克(Antonín Dvořák)及貝里尼(Vincenzo Bellini)的音樂為舞蹈創作音樂,共分為六個小舞段,分別為:秀麗晚霞、乘著夜蛾的翅膀、夢遊、繁星滿天、永恆的愛與月神之吻;並以獨舞、雙人舞、團體舞串聯這六個段落。舞作的獨舞-乘著夜蛾的翅膀,舞者拿著裝著夜蛾的道具表演,舞蹈動作乾淨俐落,並與音樂節奏相呼應,讓人驚訝的是該名舞者已經五十歲,但所呈現出來的靈巧性像是十幾歲的少女翩翩起舞;唯一不足的是表演燈光稍暗,無法讓觀眾清楚的欣賞舞者臉部神情的變幻,此較為可惜之處。在雙人舞-永恆的愛,男女舞者間的互動,除了默契佳外,高難度的托舉動作更是讓人印象深刻,例如:男舞者抱著女舞者反跨坐在自己身上,女舞者像盪鞦韆借力使力的擺盪,此種雙人舞編排手法已超越傳統芭蕾雙人舞托舉方式,更能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團體舞皆由六位女舞者以流暢、卡農式的編排手法呈現,並將獨舞與雙人舞穿插其中,讓這首《小夜曲》交織出多變靈動的風貌。

下半場則是舞蹈藝術家鄭莉莉的作品〈相遇〉(La Rencontre),讓我感覺是以攝影的演進史為編舞的主軸。幕起時,徐團長與8位舞者穿著復古的服裝,在舞台上擺出各種拍攝的姿勢,在每個姿勢變換中大多還是以芭蕾動作的型態表現,從緩慢的變換到快速位移,有的舞者跟不上步調,產生相撞、錯位的場景,製造出幽默的情節,引起滿場的觀眾哄堂大笑;舞者們分組進行呈現後逐漸退場,徐團長則循著地板上的光圈步行,光圈由大慢慢變小,最終燈暗,似乎帶領觀眾走進時光隧道,轉換至下個場景「當國標舞與芭蕾舞相遇時」,似乎來到70-80年代,男舞者身穿類似貓王的閃亮服裝,腳穿踢踏舞鞋;女舞者穿紅色緊身衣搭配黑色的蓬蓬裙,出場方式更是再度引起觀眾的笑聲,一位女舞者只穿了紅色緊身衣就上場的窘境,該段落多以幽默詼諧的戲劇方式呈現,主要是表現女舞者們教導男舞者跳芭蕾,同時展現戲劇、芭蕾、國標舞與音樂等多元素的的搭配,既能表現各元素獨特性,又能彼此融合表現出協調性。

當國標男舞者學成後與女舞者跳出一段雙人舞,該段落也有眾所皆知的「四小天鵝」的橋段,隨後編排了趣味拍照的劇情,此段落表現方式很像台灣早期的綜藝節目,完成拍照任務時會給予「叮咚、叮咚」的過關鈴聲,若未符合標準則會發出不通過的聲音,舞者就必須再度更改姿勢動作。舞者們個個卯足全力,展現身手,當然也安排趣味的橋段,讓某位舞者擔任只想拍攝美照,而讓全體的拍照姿勢無法符合標準,當然也讓觀眾會心一笑。接著,就是人手一機的場景,遇到明星時粉絲想要拍照的舉動,進而隨時隨地自拍。更藉由「直播」的方式,投影至舞台布幕上,讓觀眾看到即將登台的舞者在側台準備的影片,舞者每人拿著自拍棒,在舞台上透過肢體表現,時而舞動、時而自拍,並將自拍的照片立即投影在布幕上,姑且不論技術上的呈現,編舞者融合戲劇的元素、生活經驗社會現象的編排手法,很容易就引起觀眾的共鳴。

一場演出看見多元的面向,芭蕾不在只是優雅、華麗、高不可攀,透過台北首督芭蕾舞團的呈現,可以是幽默詼諧、與人親近、甚至可以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在此看得出舞團精心製作與發展更多元的表現方式,我期待以後在舞蹈創編上也能有更多面向的作品呈現,帶給觀眾更豐富的藝術饗宴。

《芭蕾景緻》

演出|台北首督芭蕾舞團
時間|2017/10/07 19:30
地點|基隆文化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