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到為止《後山戲劇節(第四周)》
11月
07
2011
後山戲劇節/王世梅(台東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69次瀏覽
薛西

今年的後山戲劇節,台東劇團不假外求,將機會讓給團員,以「SOLO獨角戲」的主題在連續四周上演六齣劇碼。這一周恰好輪由年輕團員李煜銓、吳艾庭、王世梅披掛上陣,各自帶來約十五分鐘的作品。

李煜銓《迴圈》借重影像,透過「我應該往回走嗎?還是繼續前進?」的心境,表明人處於十字路口的掙扎,最後一句「敬所有逐夢的傻子」,在躊躇之中似乎堅定了意志。僅13歲的吳艾庭,創作《一個大人無法進入的小世界》關注友情的價值,開場時從觀眾席出發,結束時又至每位觀眾耳畔給一句祝福,人小膽大。卑南族南王部落的王世梅擁有令人嫉妒的歌喉,但她述說的是一段從「能唱」到「想唱」的關於音樂人生的承轉,有無奈更有堅定選擇的喜悅

綜觀這三部作品,劇本雖貼近生活,但也缺乏深廣的表述層次,以及獨特的詮釋觀點,大抵仍在處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生活主題,偏向個人經驗的抒發,也未見甚麼社會觀察的洞見。縱使創作者只想要「好好說一個故事」,不過光就故事本身,劇本的完整度也不足,比如王世梅從「能唱」到「想唱」的過程表現得十分單薄,雖然用了大量歌謠展現了她的「能唱」,箇中的心境轉折其實沒有揭露太多,與其如此,不如辦場音樂會還比較聚焦。李煜銓的《迴圈》也發生類似情況,從開頭對人生未來的猶豫許多人都曾經有過,但要將此處境編寫,然後放進舞台,需要獨特觀點或者深深地把自己掘挖出來,建構獨一無二的敘事。此外,舞台上自高處懸掛而下的兩片布幕,從頭到尾不曾取下,除卻第一部作品《迴圈》曾大量使用之外,後兩部使用有限,布幕反過來成為干擾演出的因素。

「點到為止」大概是我看了這一晚演出後的最大感想,加上主題意識的欠缺與劇本的鬆垮,都是給予在地經營近30年的台東劇團一個警訊。目前台東劇團同時經營台東表演藝術館(俗稱「紅牆」)、台東鐵道藝術村,承接台東青年志工中心,從「藝教於樂」做到「藝術介入空間」,繁忙可見一斑,但很多創作的細火慢燉在這樣龐大的業務量壓榨之下可剩多少,恐怕是台東劇團需要優先思考評估的。

《後山戲劇節(第四周)》

演出|台東劇團
時間|2011/11/4 19:30
地點|台東劇團黑盒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