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玨合分,疼惜花囤《花囤女》
8月
31
2021
花囤女(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46次瀏覽
李天群(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生)

《花囤女》,是2021精緻客家大戲,由王瓊玲編劇,客家委員會主辦,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演出,選擇在疫情稍為趨緩之時,於台南等地展開連續八週的巡演。

《花囤女》分為六場(不含序曲、尾聲),以臺灣清末到日治時期為時空背景,講述兩個異卵雙胞胎姊妹——嬌妹與春妹,在三個月大時,因風俗而被迫與生母斷離,分別送往徐家、江家作童養媳(即花囤女,指尚未成年的女孩被他家領養,將來做他家的兒媳婦),從此命運相左,各自面對不同的家庭教育和人生際遇。數十年後,因為下一代兒女——金枝與義雄,兩人真心相戀,促使失散多年的嬌妹與春妹再一次相見,然而,這又是新的選擇、考驗。面對自身與後代的情感糾葛,故事採取今昔交錯的編織,緊扣觀賞者心弦,一再嘗試讓觀賞者體會兩代之間雙方抉擇的心理碰撞。

嬌妹與春妹兩人的分合,透過「玨」的比喻,【1】在傳統重男輕女的社會觀念中,顯得悲戚卻又珍貴。回看公公、婆婆在求子的過程,「求祖先,賜男丁」、「求祖公,拜祖婆」的跪拜行徑,「三月送人莫拖延」、「賠錢貨」、「沒用的來雙倍」的誇張字眼,完全凸顯男女的性別刻板。更甚,春妹臉上的胎記,以「面上鬼母來做記,多災多難多稀微」為註腳,反映著時代下的神魔思想,亦是人性喜與惡之間的展現。「女人夙命難改變,花囤風俗傳千年」,我們不禁思考,這就是女子的宿命嗎?是幾百年來的「風俗」?生母一句句的「我求您們(公公、婆婆)」,求著不要與兩個孩子分離,回觀於此,會不會是一頁頁時代下無情的救贖?

「拆散母女無情刀,雙生骨肉緣分無。」、「男女有別嚴劃分,寡婦只能養花囤。」這把無情刀,確實悲催;這道嚴劃分,確實淒淒。然而,對他們來說的一場場相見與一次次試煉,我們似乎已經拿起解剖刀,狠狠割畫在這一切。我們只得慶幸著時代已經不同,卻也不禁開始思考,目前的社會裡,是否尚存許多性別問題?更甚,是否尚存許多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又該如何體會與面對?

我想,《花囤女》也替我們找尋正義,替我們追尋真理。劇中,徐母和嬌妹「琴棋書畫算盤巧,商家女兒志雲霄」的聰明伶俐,或許已是傳統時代男女有別的環境裡,首要打破的刻板。徐母說,「女人要堅強,不好動不動就啼哭。就算有眼淚,也要往腹內吞」,確實道盡了女人卑微卻得堅強的一面,然而,徐母又說,「花囤女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此處就為整齣戲曲的下半場,埋下了重要伏筆——「改變」,我想正是下半場的主線。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場結束前,徐家的「帳本」扮演著頗大的角色,這本「帳本」,牽動著一個家的生計,更象徵著每一個家庭背後的辛勤。雖然,徐母到嬌妹掌管財務,不免被好賭的聰敏說「小媳婦、花囤女,管天又管地」,搶去賭博;但若不管,整個家就如帳本落入聰敏浪蕩之手,不但賠錢,又賠了眼,甚至酒醉誤事,「眼瞎心也瞎」,就連「救嬰兒或保母親」的重大抉擇,卻也還是情緒化處理。如此,豈不又是一陣煙消雲散?

而在下半場,滿福與春妹「青梅竹馬常相依,夫唱婦隨不分離」的出外砍柴,「花好月圓無缺遺」的幸福美滿,然而,在轟天大雨之下,滿福被閃雷擊中,當場死亡。天地無情,拆散了這對濃情蜜意的情侶,在春妹呼救與悲催之下,似乎也呼應著風俗的無情,拆散了嬌妹與春妹,成了孤身於他家的花囤女。同樣是拆散,一個是天意,一個卻是人為所言的「風俗」,何等惹人憐,卻又何等諷刺。而後,江家為了傳宗接代,不顧春妹才剛失去摯愛,滿貴竟強暴春妹,無盡的委屈與遺憾,更是突顯出無情風俗下,傳宗接代下的抉擇。

另外,透過日本軍「無差別掃蕩」的歷史,在戰亂之後的平和階段,在老管家或有或無的推波助瀾之下,春枝與義雄的情深似乎達到了高潮。以至於尾聲〈人間多愛憐〉中,「花囤責任代相傳?」「花囤風俗應當改!」我想,這不僅呼應了徐母所言「花囤女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花囤女》已經替我們解答,也替我們向時代深深一鞠躬。「兩玉相合為一玨」;「同根同枝,姐妹相依」,面對花囤女(童養媳)風俗的往昔優劣,我們似乎已不必多作評論,而是在這鑼鼓聲響亮與掌聲喊好的尾聲之下,「今日暢言花囤怨,盼望人間多愛憐」。

《花囤女》透過許多情感與時空的交疊,試圖編織舊風俗之下的萬般無奈,卻也嘗試建構新時代之下的平等觀點。全劇運用許多傳統客家民謠(如山歌子、平板、大埔調)進行劇情的推展與解釋,也透過許多的音效諸如孩兒的哭聲、閃電的雷聲、戰爭的警報與槍聲等,進行更為貼切情境的敘寫。此外,演出語言為客家語,字幕部分非常體貼,盡可能以漢字呈現,讓不懂客家語的觀賞者,得透過字幕了解劇情,卻又不失曲文和說白的文學美感。並且,結合道地的客家服飾(襟衫、襠褲、頭巾等),以及客家生活的常用物品(竹筐、花布手帕等),大力展現出客家傳統與精神。另外,舞台布景也豐富設計,透過懸吊升降與簡單推移,加上一些炊煙或雷電進行點綴,將空中布景與地面高低展現於眾人面前,尤其嬌妹與聰敏勉強結婚時所降下的大「囍」字,充滿了喜,卻也充滿了無奈、強迫、不滿等情緒,著實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更是令人不禁潸然淚下,促使觀賞者在中場休息的二十分鐘裡,可以好好地去思索為何如此,甚至去猜想、期待接下來的劇情推演。

總體來說,《花囤女》是一齣精緻細膩且富教育意義的客家戲,透過雙女主角的帶領與發展,不但為我們找到了一個對於時代的「借鏡」,更找到了一個對於時代的「致敬」。或許,我們在追尋「美滿」、追尋「良緣」的路上,在變與不變之間,在如意或不如意之間。然而,《花囤女》「兩玉相合為一玨」;「同根同枝,姐妹相依」,似乎透露著,我們是值得被愛的,而且,還有好多好多我們愛的故事,在等著我們。

註釋

1、《說文解字.玨部》:「玨,二玉相合為一玨。凡玨之屬皆从玨。」

《花囤女》

演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時間|2021/08/14 14: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榮興近年諸多的膾炙人口作品,諸如《地獄變》(2019)、《駝背漢與花姑娘》(2017),或是這次的《花囤女》。他們得到眾多的迴響定律,通常是依靠精湛的音樂編曲、抒情風格的劇本及穩健的演員表演。這樣的創作方向,與諸多新編戲曲創作團隊,致力於嫁接風格極度相異的藝術體裁確實不同。這樣的創作進程當然需要持續發展,筆者則是希望接下來的作品,能再見到更多玩轉新編戲曲元素的加入。(劉祐誠)
10月
01
2021
與平鋪直敘、起承轉合的傳統大戲不同,《花囤女》特別強調了「二元」,除了劇情結構外,舞臺的主設計以兩塊分合的玉為主,讓嬌妹、春妹各站一邊演出,姊妹倆不同的處境與情感。(楊閩威)
9月
22
2021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