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戲曲的傳統綻放《花囤女》
10月
01
2021
花囤女(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74次瀏覽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對於戲曲的經典保存或當代新編,台灣戲曲界除政府藝文相關部門在不同層面的提倡與補助外,多數戲曲從業人員也有心致力於探尋戲曲在當代的可能。目前台灣環境所擁有的不同劇種,各有表演特性,若要簡單進行辨別,每個作品的演員聲腔與音質,以及後場音樂,是個重要的分辨方法;因此,本文想先從作品中的新編聲腔,如何呈現創作者大力展現創作能力的部分討論起。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以下簡稱榮興)的《花囤女》在音樂設計部分,得益於該團的藝術總監暨此作品的音樂設計鄭榮興。雖有【花屯吟】等新編聲腔,但是劇中大量使用【山歌搖板】、【平板】等常見曲調,也能聽著現時較少聽到的【五更歌】、【四空門】等不同類別的音樂。這樣的音樂風格,除了向觀眾展示客家戲作品的音樂多種風格外,劇情上也能幫助演員進行角色詮釋,例如老管家(胡毓昇飾)於開場對家內眾僕的喃喃自語、或是於劇末在樹林間的假意嗔罵,【數板】的輕快節奏,讓老管家的人物形象得以更為豐滿。除此之外,劇中兩位主角嬌妹、春妹的親生母親(吳卉卉飾),當她的公公強勢逼迫她交出自己的雙胞胎時,為了要讓這位母親充分的表達心中各種情緒交雜,鄭榮興直接用【山歌搖板】、【山歌什唸】、【山歌子】三個曲調,讓觀眾透過演員的聲音轉換,得以感受母親與孩童即將離別的悲憤情緒。

花囤女(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提供)

榮興除了有堅實的音樂設計外,該團有項重要特點:擁有一眾積極、熱情的年輕藝員。無論是前場演員,或是後場樂師,甚至是調度整齣戲的導演,都有各自出色的青年人員擔綱。以演員來說,《花囤女》的一眾年輕演員,除了在群體演出時經常出現快速的舞蹈動作,劇中演繹乙未年(1895)日本軍「無差別掃蕩」的強勢接收時,負責飾演客家人與日軍的演員們,透過他們快速、扎實的武打動作,讓觀眾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雙方的激烈戰鬥情形。只是有時候年輕的演員們可能為了積極表現,或是導演的要求,原本平常的走路動作,有部分演員都會刻意展示一、兩個前空翻。最讓筆者無法理解的是滿福(蘇國慶飾)被雷劈死前,那一大段以鋤頭代槍的武打套式動作,單看這段套式動作確實佩服該演員的做功功底;但對於角色塑造來說,並無法理解其套式動作與農夫生活的關聯。

新編戲曲不同於傳統老戲,主要由編劇擬定作品架構,並由導演讓原本的文字化為場上各項表演元素,因此相對於傳統老戲,新編戲曲更能見到編劇的創作觀點。《花囤女》沿襲編劇王瓊玲的縝密敘事編排,以「兩玉相合為一玨」為這部以嬌妹、春妹半段人生的重要意象。而在舞台呈現上,則為了表達兩個家庭的不同生活樣貌,以兩個坡度不一的平台,時而用來代表兩個不同的家庭,時而用來代表不同的價值觀,甚至藉由不同坡度的平台陳列,展示劇中聚落存有的地勢高低落差。除了用非具象的平台代表劇中各項事物外,劇中的佈景也經常扣合「分合」、「對稱」的設計理念。例如,上半場的最後一幕,其演繹內容是,兩位女主角分別於各自家中即將展開雙方的婚禮,舞台中央吊掛偌大的「囍」字,兩個字則用不同方法呈現;其中,舞台左側以紅布填實,底下窮苦人家的春妹與滿福正即將邁入幸福生活,而右側則是以鏤空的方式呈現,底下家財盈餘的嬌妹與聰敏則是準備展開不愉快的結婚生活。

此部《花囤女》是榮興與編劇王瓊玲第三次的合作作品。王氏對於筆下的女性總能用她獨特的手法,關懷時代動盪下的女性。從《駝背漢與花姑娘》(2017)、《一夜新娘一夜妻》(2020),到此部《花囤女》,同樣從尋常女性人物出發,藉此營造動盪時代時,女性面臨諸多艱難的選擇。從這樣的敘事方式,確實能夠清楚的為《花囤女》中兩位女主角提供諸多的抒情戲份。筆者較為不滿足的是,這三部作品,都能或顯或隱從演出內容見到戰爭對女性的迫害,並藉由女性角色的抒懷,期待得到觀眾的共鳴。只是這三部都以女性為敘事人物,以戰爭為敘事題材,從中得到的驚奇感越來越少。期待接下來的作品,或許可以迸發出更多面向的女性抒情作品。

榮興近年諸多的膾炙人口作品,諸如《地獄變》(2019)、《駝背漢與花姑娘》(2017),或是這次的《花囤女》。他們得到眾多的迴響定律,通常是依靠精湛的音樂編曲、抒情風格的劇本及穩健的演員表演。這樣的創作方向,與諸多新編戲曲創作團隊,致力於嫁接風格極度相異的藝術體裁確實不同。這樣的創作進程當然需要持續發展,筆者則是希望接下來的作品,能再見到更多玩轉新編戲曲元素的加入。

《花囤女》

演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時間|2021/09/24 19:30
地點|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與平鋪直敘、起承轉合的傳統大戲不同,《花囤女》特別強調了「二元」,除了劇情結構外,舞臺的主設計以兩塊分合的玉為主,讓嬌妹、春妹各站一邊演出,姊妹倆不同的處境與情感。(楊閩威)
9月
22
2021
總體來說,《花囤女》是一齣精緻細膩且富教育意義的客家戲,透過雙女主角的帶領與發展,不但為我們找到了一個對於時代的「借鏡」,更找到了一個對於時代的「致敬」。或許,我們在追尋「美滿」、追尋「良緣」的路上,在變與不變之間,在如意或不如意之間。然而,《花囤女》「兩玉相合為一玨」;「同根同枝,姐妹相依」,似乎透露著,我們是值得被愛的,而且,還有好多好多我們愛的故事,在等著我們。(李天群)
8月
31
2021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