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度化,先棄我執《我可能不會度化你》
2月
03
2015
我可能不會度化你(奇巧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79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奇巧劇團素來以跨界混搭,融合豫劇與歌仔戲及其他劇種,加上搖滾樂等相異元素,加上不按牌理出牌的思維模式聞名,此回首次挑戰宗教題材,推出《我可能不會度化你》先於高雄首演,再於台北巡迴演出。

破除過往處理宗教題材的辯論驗證,《我可能不會度化你》發想於漫畫《聖☆哥傳》的人物設定,將東方佛教聖人Smith佛陀(劉建幗飾),與西方的神聖至尊Yes基督(李郁真飾),加上佛陀的弟子阿難(李佩穎飾),在一個無人渡假小島上渡假,島上除了他們以外,還有一個愛彈吉他的酒吧老闆(李常磊飾),就在眾人歡樂享受渡假時光,不斷引吭高歌時,一名身遇船難,窮困潦倒的男子苦哈哈(劉建華飾)被海浪沖到沙灘上,醒來之後的他,遇見在小島上唱歌跳舞烤BBQ的四人,無法接受悲摧命運的他,威脅神佛度化自己,否則將以手上炸彈與眾人同歸於盡;經過佛陀說明摩登伽與阿難的因果由來後,苦哈哈終於了解度化的意義在於放下我執,結果倒變得不甚重要了。

《我可能不會度化你》巧妙迴避在多類劇種在跨界演出時,不同劇種音樂在銜接上時常產生斷裂區隔的整合問題,在音韻轉調的和諧性上取得平衡。本劇延請豫劇皇后王海玲以聲入歌演唱《金剛經》段落,與酒吧老闆的吉他聲進行一搭一唱;所有演員手持樂器,自彈自唱載歌載舞,善用自身專長的劇種唱腔特色使音樂能夠無縫接軌並無違合感,為本劇最吸引人的特色之一;劇情採用片段敘事手法,主軸置於東方佛教觀點,再放入時事元素(如22K,小確幸,神不害怕新事物,阿難利用SIRI語音助理安排行程,彼此之間的趣味對答等等哏點),偶或橫插一手,於角色對話間帶入不同宗教的些許元素製造認知落差,劇情走向節奏歡樂,許多橋段多有引人會心一笑的效果。

編導劉建幗擅用戲曲演員習藝專長,將苦哈哈的部份以豫劇做為展現,佛陀則是國台語兼歌仔戲共用偶爾來點RAP,阿難以歌仔戲為主,YES基督則以中英文共用並帶入歌仔戲身段,酒吧老闆則為現場樂師之一兼檢場,演員特質展現恰若其分;劇情後半在精神病院與小島兩端時空快速跳轉,在精神病患與自我角色間必須瞬即切換,考驗演員在個性與情感即時變換的應變能力,眾演員皆一人分飾二個到三個角色;惟可惜實驗劇場空間有限,中間置放的沙丘多有妨礙演員移動的情形發生,圍繞在旁的三片白色大型布幕雖試圖將下半部與沙丘做視覺上之融合,在無其他媒介的協助引導下,著實不易讓觀眾對於眾人身於小島上的環境感同身受,反而展現出舞台空間不足的臃窒現象,兩旁高掛的字幕造成視覺轉移干擾,無法將焦點置於舞臺上的演出。

有別於高雄場輔以多媒體為背景協助,台北場僅利用部分道具做為媒介(海灘椅、渡假花環、椰子汁等)做為辨識憑證;場景轉換改由燈光投影變換為主,輔以三角鈴聲做為情境轉換關鍵點,轉場調度間削落視覺場景塑造,難以規避換景過程等待的時間延遲,僅能利用音樂引介換場,更加突顯場景調度上的空窗狀態,使轉場過程產生延宕感。

整體而言,《我可能不會度化你》走的是爆笑漫畫路線,無厘頭的劇情轉折,往往造成意外笑料,幽默的處理手法,卸除了過往劇場宣道傳教的模式,為端凝肅穆的宗教議題做了不同新解。由四位女小生構成的主要演出陣容,著實抓攫住戲曲觀眾喜帥愛美的偏好。劇中劉建華由男性的苦哈哈中途改扮為女性的摩登伽,翻轉了傳統戲曲中,女小生受限於外型舉止,給人的既定主觀印象,也滿足了戲曲觀眾長期以來試圖窺探女小生恢復原始性別的本來面貌。性別上的設定跳轉,演員與角色自我間的轉換,對宗教元素採用的處理方式,不同劇種在音樂性上的創新整合,也使這部戲在敘事形態上不若一般傳統戲曲敘事來得簡單明瞭,提供給觀戲者更多不同的討論空間。

《我可能不會度化你》

演出|奇巧劇團
時間|2015/01/25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詼諧戲劇取代莊嚴教義,場上表演者勞苦功高,而最令人激賞之處在於全劇的音樂設計與編排,從音樂曲調嘗試「胡撇仔」風格更增魅力,在當代戲曲跨界表演中著實不容小覷。(黃佳文)
2月
25
2015
本劇在玩轉音樂方面實驗精神甚佳,然聽覺被滿足的同時,視覺則顯得侷促;偌大沙丘對場面調度既是助益也是阻礙,身兼編導的劉建幗首次進行實驗劇場創作,對小劇場的畫面掌握度略顯生澀。(張靜宜)
2月
03
2015
台灣小劇場戲曲還好有這些「業餘的」團隊,憑著熱情與使命感,更重要的是非科班出身所注入的非制式/框架之外的思考方式,為戲曲帶來了另類的多元的視角,成為台灣戲曲現代化過程中一支清新的隊伍。(謝筱玫)
2月
02
2015
這齣戲的情節薄弱,師徒與東西二聖的關係,趣味一再重複,缺乏開展性。全劇的最大成就,仍在奇巧向來擅長的,音樂的雜糅上。一種屬於當代的胡撇仔美學,撐起了這部《我可能不會度化你》。(鴻鴻)
1月
27
201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