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傳統與跨領域障礙《哪吒──少年風火輪》
11月
15
2013
哪吒──少年風火輪(當代傳奇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60次瀏覽
甯郁翔(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當代傳奇劇場長年致力於戲曲創新,27年來創作了不同於傳統京劇的作品,也將作品推廣到國外,代表臺灣參與國際藝術節,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享譽國際。今年的《傳奇風雅參:哪吒──少年風火輪》定目劇,再再體現當代傳奇劇場不僅深化創作、更擴及傳承使命之肩擔。 因此,傳奇風雅系列作為雅俗共賞、親子逸趣、代代相承理念下之目標,擴展戲曲表演藝術之生命。

《哪吒──少年風火輪》運用傳統經典哪吒之人物故事,重新安排情節,欲使觀眾由淺入深地明白戲曲表演藝術,更讓年輕族群及稚兒學童能踏入劇場看屬於自己文化中的東方表演藝術。當然,新編戲曲在情節鋪排之層面,兼容西方情節底定之劇場結構,使戲曲表演藝術在「敘事」功能的強度,再縱深加廣。對此,固然基於讓新族群了解戲曲的目標而言是相當有見地,但這是否於跨文化層面的思想上面臨初步障礙,即敘事功能的「加強」甚或是可能是一種「強加」。

畢竟,在戲曲象徵化身體的帶動下,處於一種寫實與虛擬的動態性流動,既在敘事功能上講究與傳統老戲不同之寫實態度,又必須保持象徵化身體表演的模式,這可能對於演員而言是相當大之挑戰,也可能是其中一種矛盾的障礙。另外對於劇後舞蹈之部分,引入臺灣民俗信仰文化之變形:電音三太子,固然產生有趣之氛圍,但這與前面戲曲表演之部分關聯性似乎不大,稍嫌譁眾取寵,若能與故事本身產生對應,或許又更上一層樓。

在表演藝術中符號性語言之使用,對於觀眾產生溝通之行為。想當然爾,對於劇場設計中之符徵暨符碼的使用更是屢見不鮮,這次哪吒的演出與多媒體影像設計的配合,能說是一種引進西方式舞台的嘗試,在戲曲舞台「出將入相」之象徵性舞台上,以影像再加強虛擬空間的想像,面對抽象轉換成具象的過程,給親子及雅俗共賞的目標中,這確實得宜。讓原本需要靠觀眾想像之符號性場景,能夠半具象化地展現於觀眾面前。

對此,有所疑慮的是,傳統戲曲所展現的虛擬場景之意義,並非多媒體影像設計能夠來直接框定,畢竟觀者之想像空間將遠遠大於影像中呈現的世界,這是與多媒體影像設計的跨領域障礙,與傳統戲曲象徵式虛擬空間之概念大相逕庭,並非不能做,而是影像設計必須幫助虛擬空間概念再擴張,讓想像再擴大,而並非受限,那麼這才算一個成功與多媒體影像設計之跨領域融合。

由於跨領域牽涉的層面,不僅僅只是形式的拼貼,需要經過涉及文化思考的融合過程,而這又已牽涉到更高的跨文化層面,因此對於戲曲跨領域之障礙,首要應是表演形式跨領域比例之斟酌;再者為東西方劇場設計、表演形式之拉扯;最後以創作過程中文化思考層面之相對程度保持戲曲藝術屬性之難度。戲曲表演藝術跨領域演出仍有待創作者於未來跨越障礙,並對於走向新編戲曲之未來,進行文化與思想之反思。

《哪吒──少年風火輪》

演出|當代傳奇劇場
時間|2013/11/10 14:30
地點|中正紀念堂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