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傳統與跨領域障礙《哪吒──少年風火輪》
11月
15
2013
哪吒──少年風火輪(當代傳奇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29次瀏覽
甯郁翔(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當代傳奇劇場長年致力於戲曲創新,27年來創作了不同於傳統京劇的作品,也將作品推廣到國外,代表臺灣參與國際藝術節,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享譽國際。今年的《傳奇風雅參:哪吒──少年風火輪》定目劇,再再體現當代傳奇劇場不僅深化創作、更擴及傳承使命之肩擔。 因此,傳奇風雅系列作為雅俗共賞、親子逸趣、代代相承理念下之目標,擴展戲曲表演藝術之生命。

《哪吒──少年風火輪》運用傳統經典哪吒之人物故事,重新安排情節,欲使觀眾由淺入深地明白戲曲表演藝術,更讓年輕族群及稚兒學童能踏入劇場看屬於自己文化中的東方表演藝術。當然,新編戲曲在情節鋪排之層面,兼容西方情節底定之劇場結構,使戲曲表演藝術在「敘事」功能的強度,再縱深加廣。對此,固然基於讓新族群了解戲曲的目標而言是相當有見地,但這是否於跨文化層面的思想上面臨初步障礙,即敘事功能的「加強」甚或是可能是一種「強加」。

畢竟,在戲曲象徵化身體的帶動下,處於一種寫實與虛擬的動態性流動,既在敘事功能上講究與傳統老戲不同之寫實態度,又必須保持象徵化身體表演的模式,這可能對於演員而言是相當大之挑戰,也可能是其中一種矛盾的障礙。另外對於劇後舞蹈之部分,引入臺灣民俗信仰文化之變形:電音三太子,固然產生有趣之氛圍,但這與前面戲曲表演之部分關聯性似乎不大,稍嫌譁眾取寵,若能與故事本身產生對應,或許又更上一層樓。

在表演藝術中符號性語言之使用,對於觀眾產生溝通之行為。想當然爾,對於劇場設計中之符徵暨符碼的使用更是屢見不鮮,這次哪吒的演出與多媒體影像設計的配合,能說是一種引進西方式舞台的嘗試,在戲曲舞台「出將入相」之象徵性舞台上,以影像再加強虛擬空間的想像,面對抽象轉換成具象的過程,給親子及雅俗共賞的目標中,這確實得宜。讓原本需要靠觀眾想像之符號性場景,能夠半具象化地展現於觀眾面前。

對此,有所疑慮的是,傳統戲曲所展現的虛擬場景之意義,並非多媒體影像設計能夠來直接框定,畢竟觀者之想像空間將遠遠大於影像中呈現的世界,這是與多媒體影像設計的跨領域障礙,與傳統戲曲象徵式虛擬空間之概念大相逕庭,並非不能做,而是影像設計必須幫助虛擬空間概念再擴張,讓想像再擴大,而並非受限,那麼這才算一個成功與多媒體影像設計之跨領域融合。

由於跨領域牽涉的層面,不僅僅只是形式的拼貼,需要經過涉及文化思考的融合過程,而這又已牽涉到更高的跨文化層面,因此對於戲曲跨領域之障礙,首要應是表演形式跨領域比例之斟酌;再者為東西方劇場設計、表演形式之拉扯;最後以創作過程中文化思考層面之相對程度保持戲曲藝術屬性之難度。戲曲表演藝術跨領域演出仍有待創作者於未來跨越障礙,並對於走向新編戲曲之未來,進行文化與思想之反思。

《哪吒──少年風火輪》

演出|當代傳奇劇場
時間|2013/11/10 14:30
地點|中正紀念堂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
導演似乎僅是運用舞者「拼貼」出全戲的情感厚度,導致現代舞與戲曲演員表演似乎各成一區,觀眾無需藉由舞者的表演,來感受角色的內在複雜情感。
6月
25
2025
就整齣戲來說,對比構成發展主線。行當面可見正生和採花,角色面是濟公和女媧,兩組對照角色既有呼應,軌跡又不同。演員們善用唱、唸、作、打創造出生動具體的角色形象,一招一式堆疊戲肉
6月
25
2025
附身,其實也讓《幽戀牡丹》形成多重樣貌,從「情節架構的層疊與綿延」到「人物與演員間的扮演關係」,讓多具有不同名字、卻是相同身體的軀體,在實情假意、真相謊言間游走。
6月
19
2025
《戲神養成記》作為三十年大戲,除了是尚和階段性的成果展現,以戲神與劇團入題,也帶著對於這三十年來經營劇團的省思與心得,對自我的承擔給予期許及肯定。
6月
18
2025
作為新生代的跨界創作,筆者未見其具備青年跨界應有的「衝突感」與「破格感」。跨界是否僅止於形式的並置?是否還能更進一步——解構並重組彼此?本劇標榜舞蹈與戲曲融合,但實際觀看下來,兩者卻往往各說各話,難以達成真正的交融。
6月
12
2025
整體而言,本劇仍不失為一次成功的改編,不但貼近傳統歌仔戲的大眾口味,也為本土劇團示範將來跨國合製、或深化表演語境的可行路徑。
6月
12
2025
或許因為有《鏢客》珠玉在前,才顯得《錦衣》略為遜色。然而以豫劇團創團七十年的歷程而言,《錦衣》與《鏢客》開啟了文戲以外的另一條新路徑,以共同宇宙建構了架空的武俠世界,各式武器的運用也相當多樣化、別開生面。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