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給一個題目:「同一節車廂、兩個主要演員、四十分鐘車程,並讓別組演員進來當乘客。」進行捷運主題戲劇創作,你會想到什麼?這樣的初衷,開始了天作之合劇場「天作范特西 (perfect fantasy)」系列新作品《MRT》的故事。三組人馬分別由王詩淳、凱爾、程伯仁領軍編導,分別請來蕭賀碩、許哲珮與洪予彤三位才女作曲,以平凡卻又帶著一點不真實的人事物碰撞作為出發點,重建起天作之合藝術總監冉天豪所說「當捷運 (MRT, Mass Rapid Transit) 成了Memory (記憶), Replay (重現), Track (軌跡)」的奇幻旅程,譜出各有風情的城市之音。
開放式圓形旋轉舞台打造成台北捷運車廂,一模一樣的淺藍色座椅與拉環、幾可亂真的到站廣播 (配上國語、閩南語、客語、英語)、關門警示音,舞台沿伸出四道伸展台,也恰好成為進站、出站以及月台候車的動線,觀眾仿佛置身於劇場精心設計的「松山菸廠站」,攜手踏上旅途。除了場景的巧思,三段故事亦營造出觀眾不同的視角:我們像同車的乘客般,目睹當年不歡而散的老情人、不想見卻意外相見的不期而遇;又從監視器畫面 (或說另一種虛空中) 參與了陌生人亦是守護者穿越時空的跨界交會;然後與列車長一同見證老夫妻相守一生、卻仍被對方遺忘的最後一程。
《MRT》三段故事,三種微妙的人際關係,這些所謂機率或是緣分的微妙際遇,串起了每個人的記憶與生命的軌跡。在第一部曲「好久不見」裡,準備離開台北去上海工作的女子,遇見了八年前一起去香港聽演唱會的前男友,一時之間,在那四十分鐘前往機場的捷運上,所有的記憶與情緒,一股腦地湧現。這樣的劇情設定,彷彿離開劇場的隔天就會真實上演一般,如此地貼近觀眾的生活。而我們是否也有那麼多離鄉背井的不安、放不下的揪心愛戀、等待解釋的原諒或被原諒呢?
第二部曲「交界」則蘊含了更多個人與社會議題,深夜電台主持人、單親媽媽、孩子住院、失意的音樂創作人、酒駕車禍、喪子之痛,這些沈重的元素被巧妙地包裝在一節突然失去電力的車廂裡。藉由捷運淡水線路基曾是舊台鐵淡水支線的地域重疊,這個近乎與世隔絕卻又時空交錯的車廂裡,所有的絕望、悲傷、失意,透過歌聲,彼此得到了安慰。
第三部曲「末班車」不只是開往淡水的末班車,也是人生的末班車;列車長也同時是他口中唱的命運之神,人來(世)、人往(生)都在他的掐指之間。而就算末班車已經到站,老太太仍不願意讓老先生一個人下車、堅持陪他到下一站;不管是否真的有下一站,真情流露的告白,已經讓現場觀眾都紅了眼眶。值得一提的是飾演老先生、老太太的張洪誠與張擎佳兩位演員,在老年與少年之間轉換,不只身段及唱腔拿捏精準,情緒也相當到位,實在不容易。
天作之合劇場秉持著音樂劇「低門檻、高娛樂」的特色,勇於嘗試、創作出屬於台灣的華文音樂劇,也讓觀眾有更多的機會走入劇場、品嚐美味的作品。雖然在現場五花八門的贊助單位海報中,可略窺辛苦經營的一面,但他們持續而堅定的力量,如《MRT》作品背後所傳達的那份台灣人情味,仍在這冷漠的世代讓人感到無比溫暖。
《MRT》
演出|天作之合劇場
時間|2014/06/21 14:30
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