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陪你這段旅程?《MRT》
6月
28
2014
MRT(天作之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1次瀏覽
梁羽淳 (劇場愛好者)

如果今天給一個題目:「同一節車廂、兩個主要演員、四十分鐘車程,並讓別組演員進來當乘客。」進行捷運主題戲劇創作,你會想到什麼?這樣的初衷,開始了天作之合劇場「天作范特西 (perfect fantasy)」系列新作品《MRT》的故事。三組人馬分別由王詩淳、凱爾、程伯仁領軍編導,分別請來蕭賀碩、許哲珮與洪予彤三位才女作曲,以平凡卻又帶著一點不真實的人事物碰撞作為出發點,重建起天作之合藝術總監冉天豪所說「當捷運 (MRT, Mass Rapid Transit) 成了Memory (記憶), Replay (重現), Track (軌跡)」的奇幻旅程,譜出各有風情的城市之音。

開放式圓形旋轉舞台打造成台北捷運車廂,一模一樣的淺藍色座椅與拉環、幾可亂真的到站廣播 (配上國語、閩南語、客語、英語)、關門警示音,舞台沿伸出四道伸展台,也恰好成為進站、出站以及月台候車的動線,觀眾仿佛置身於劇場精心設計的「松山菸廠站」,攜手踏上旅途。除了場景的巧思,三段故事亦營造出觀眾不同的視角:我們像同車的乘客般,目睹當年不歡而散的老情人、不想見卻意外相見的不期而遇;又從監視器畫面 (或說另一種虛空中) 參與了陌生人亦是守護者穿越時空的跨界交會;然後與列車長一同見證老夫妻相守一生、卻仍被對方遺忘的最後一程。

《MRT》三段故事,三種微妙的人際關係,這些所謂機率或是緣分的微妙際遇,串起了每個人的記憶與生命的軌跡。在第一部曲「好久不見」裡,準備離開台北去上海工作的女子,遇見了八年前一起去香港聽演唱會的前男友,一時之間,在那四十分鐘前往機場的捷運上,所有的記憶與情緒,一股腦地湧現。這樣的劇情設定,彷彿離開劇場的隔天就會真實上演一般,如此地貼近觀眾的生活。而我們是否也有那麼多離鄉背井的不安、放不下的揪心愛戀、等待解釋的原諒或被原諒呢?

第二部曲「交界」則蘊含了更多個人與社會議題,深夜電台主持人、單親媽媽、孩子住院、失意的音樂創作人、酒駕車禍、喪子之痛,這些沈重的元素被巧妙地包裝在一節突然失去電力的車廂裡。藉由捷運淡水線路基曾是舊台鐵淡水支線的地域重疊,這個近乎與世隔絕卻又時空交錯的車廂裡,所有的絕望、悲傷、失意,透過歌聲,彼此得到了安慰。

第三部曲「末班車」不只是開往淡水的末班車,也是人生的末班車;列車長也同時是他口中唱的命運之神,人來(世)、人往(生)都在他的掐指之間。而就算末班車已經到站,老太太仍不願意讓老先生一個人下車、堅持陪他到下一站;不管是否真的有下一站,真情流露的告白,已經讓現場觀眾都紅了眼眶。值得一提的是飾演老先生、老太太的張洪誠與張擎佳兩位演員,在老年與少年之間轉換,不只身段及唱腔拿捏精準,情緒也相當到位,實在不容易。

天作之合劇場秉持著音樂劇「低門檻、高娛樂」的特色,勇於嘗試、創作出屬於台灣的華文音樂劇,也讓觀眾有更多的機會走入劇場、品嚐美味的作品。雖然在現場五花八門的贊助單位海報中,可略窺辛苦經營的一面,但他們持續而堅定的力量,如《MRT》作品背後所傳達的那份台灣人情味,仍在這冷漠的世代讓人感到無比溫暖。

《MRT》

演出|天作之合劇場
時間|2014/06/21 14:30
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立足「原創平台」基礎上,三組主創人馬大都屬音樂劇創作領域的新鮮人,他們的專業仍在摸索階段,就創作的完成度而言,理當給予較寬鬆的衡量標準。但有了首次演出經驗,或許策展人可以開始加溫了。(林采韻)
6月
30
2014
角色認同充滿自我傷感,過程中急尋感動救贖,最後仍欲寄託於感動啟悟,不僅劇情受困於感動洪流之中而無以為繼,也因劇本基底單調、氛圍趨於一致,使得場景、聲調、樂曲失去了多層次發展的可能性。(吳政翰)
6月
27
2014
三位風格各異的作曲家為台灣音樂劇帶來久違的驚喜,但在聲音細節上卻未能有同樣水準之表現。演員在許多時候未將歌詞當作台詞,「把歌唱好」的慾望壓過了音樂劇歌曲所應包含的戲劇表演成分。此外,以MIDI取代樂手預錄更帶了點人工味。(白斐嵐)
6月
24
201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