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形式,不鬥異議《鬥地主》
May
08
2012
鬥地主(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74次瀏覽
林乃文

偌大百年酒廠改造的空間,只留中段為劇場,階梯式觀眾席也備而不用,以「辦桌」用的大紅圓桌為中心,觀眾和演員一起團團圍坐,如漩渦一般,誰也無法置身事外。似是公眾論壇,其實是一場圍觀牌局。

空間和燈光設計頗不落俗套:以圓桌上方的水晶燈為中心,滿場吊燈低垂,除了照明,也壓低視覺,造成黑盒劇場特有的集中力;輔以劇場燈從三個角落,聚光於演員身上。觀眾席外圍著綠竹叢,呼應三位主角的身分¬—穿熊貓裝的大女孩。何曾幾時,熊貓變成中國的象徵,集和平、觀光、環保、可愛的形象於一身,還有豐沛的消費力。在這裡,可不是甚麼「五千年歷史傳統」,而是消費和流行文化,成為二十一世紀兩岸華人的共同語言。當三名熊貓女,跳上大紅圓桌跳唱蔡依林的,畫面真是夠嗆的!

直徑兩公尺左右的圓桌,創造出有趣的表演空間:演員每回從桌緣往桌心拿牌,都要先九十度鞠躬,再挺直身體講話。她們在桌邊打牌、說話、繞圈圈、換位置;或跳上桌面,載歌載舞;或潛入桌下,脫下熊貓裝換為北京辣妹。我們彷彿誤入Lewis Carroll小說《愛麗絲夢遊奇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中的瘋狂下午茶會,只不過英國下午茶換成了中國牌戲「鬥地主」。

從北京到台北演出的《鬥地主》展現當代北京青年劇場的國際化。導演Gavin Quinn和燈光設計Aedin Cosgrove來自愛爾蘭,其他成員是跨足劇場和影視工作的北京青年。令人欣賞的是創作者對劇場現場性的堅持:不用麥克風,甚至沒有配樂,全憑演員說學逗唱,現場發聲,不似當今許多劇場過度受影視影響而在劇場語彙上的錯亂。

對台北觀眾來說,「鬥地主」這種牌戲語言並不那麼熟悉,打牌者字正腔圓得又像演「話劇」;但習慣之後,發覺這種正經八百或八股十足的演說腔調,夾纏生活化的打屁閒扯,為其語言特色。話題從剩女、高失業率、高房價、電視選秀----想必是當今北京青年的切身話題,不過最令人感到零距離的是演員隨口哼唱的台灣流行歌。

鬥了半天牌,話題深度始終不脫磕牙、拌嘴、牢騷的程度。如果我們是誤闖奇境的愛麗絲,此刻不禁有點想念紅皇后蠻橫無理的咆哮。或許太平盛世下刮不起真痛真癢,早不是鬥地主的時代了,人人都是等待發達的小資、中資、大資。如果荒謬是這部戲應有的基調,這裡似乎缺乏荒謬主義那種深刻的懷疑,只有淺淺的諷刺。若以台灣小劇場「傳統」的「頑固」眼光檢視之,這部戲掌握到小劇場的美學形式,然其「異議意識」是稀薄的。

《鬥地主》

演出|北京大方曉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愛爾蘭盼盼劇院(Pan Pan Theatre)
時間|2012/05/05 14: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 烏梅酒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相較這麼一個豐富的實驗劇場形式,劇情內容雖然有趣,但卻顯得軟弱無力,看似多面向地討論社會問題,但每個問題卻只敢談表面不敢往下深掘,所有問題都點到為止後,就迅速逃逸。當然因為國情尺度不同,或許還有些禁忌,但連個人議題都小心翼翼。(謝東寧)
May
08
2012
《腳不落地的孩子》展現天馬戲創作劇團獨特的表演方法,以高空特技表演為主,結合音樂劇的方式談論個人成長與家庭衝突的議題;藉此顯現世代觀念差異下,親子間的關係該如何化解、個人發展上的矛盾該如何抉擇⋯⋯
Oct
22
2024
當戰爭爆發,人命已不屬於受保護之範疇,世界的主體是黨、是國家,所有平民都進入例外狀態,這樣「病」了的歷史時空,對照疫情下「病」了的社會,都是例外,都有徬徨,都同樣痛苦且孤獨著。
Oct
19
2024
「獨善其身」透過如諧音修辭的病理化,以及重疊姥爺刑求招數名稱的不道德化,特定地被指向一種缺乏內容的空洞史觀。因此,儘管藝術家的才華顯然帶來了精緻的調度,但這並不妨礙它建立在,透過否定單薄的歷史形象──一個高度恐怖、血腥而貪婪的敵人──來團結同樣單薄的當代價值之事實。
Oct
18
2024
眾多難以言說的時代的感傷情緒在舞台上層層疊疊終至發酵,以不同於閱讀紙本漫畫的臨場感感動了在場的觀眾,這是三缺一劇團所製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最迷人、最動人之處。
Oct
16
2024
整齣戲儼然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重現歷史真相的紀錄者,力求詳實地將「八仙塵爆」由始自終地紀錄下來,以對抗群眾淡忘事件的命題。然而,《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並沒有在這個命題下具備反思能力……
Oct
11
2024
然而藉由權力跳轉的操作方式將笑點隱藏在文本結構裡,提供感官娛樂之外的意趣,演員也因著事件的推進能在轉折處強化角色立體感,讓角色生動鮮活,彎彎繞繞之間驚喜不斷
Oct
10
2024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互動式的演出,成功將孩子們內心的焦慮與渴望具象化,讓他們在觀賞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力量與啟發。這不僅是一場奇幻的冒險旅程,更是一段探索自我、面對困難與追尋成長的旅程。
Oct
08
2024
在這次演出中,放大的劇場空間,使得導演與舞台設計必須改變觀眾的位置與視角,讓他們從視野有限的共乘者,變成了全知的鳥瞰者,不能參與,只能旁觀。
Oct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