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形式,不鬥異議《鬥地主》
5月
08
2012
鬥地主(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25次瀏覽
林乃文

偌大百年酒廠改造的空間,只留中段為劇場,階梯式觀眾席也備而不用,以「辦桌」用的大紅圓桌為中心,觀眾和演員一起團團圍坐,如漩渦一般,誰也無法置身事外。似是公眾論壇,其實是一場圍觀牌局。

空間和燈光設計頗不落俗套:以圓桌上方的水晶燈為中心,滿場吊燈低垂,除了照明,也壓低視覺,造成黑盒劇場特有的集中力;輔以劇場燈從三個角落,聚光於演員身上。觀眾席外圍著綠竹叢,呼應三位主角的身分¬—穿熊貓裝的大女孩。何曾幾時,熊貓變成中國的象徵,集和平、觀光、環保、可愛的形象於一身,還有豐沛的消費力。在這裡,可不是甚麼「五千年歷史傳統」,而是消費和流行文化,成為二十一世紀兩岸華人的共同語言。當三名熊貓女,跳上大紅圓桌跳唱蔡依林的,畫面真是夠嗆的!

直徑兩公尺左右的圓桌,創造出有趣的表演空間:演員每回從桌緣往桌心拿牌,都要先九十度鞠躬,再挺直身體講話。她們在桌邊打牌、說話、繞圈圈、換位置;或跳上桌面,載歌載舞;或潛入桌下,脫下熊貓裝換為北京辣妹。我們彷彿誤入Lewis Carroll小說《愛麗絲夢遊奇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中的瘋狂下午茶會,只不過英國下午茶換成了中國牌戲「鬥地主」。

從北京到台北演出的《鬥地主》展現當代北京青年劇場的國際化。導演Gavin Quinn和燈光設計Aedin Cosgrove來自愛爾蘭,其他成員是跨足劇場和影視工作的北京青年。令人欣賞的是創作者對劇場現場性的堅持:不用麥克風,甚至沒有配樂,全憑演員說學逗唱,現場發聲,不似當今許多劇場過度受影視影響而在劇場語彙上的錯亂。

對台北觀眾來說,「鬥地主」這種牌戲語言並不那麼熟悉,打牌者字正腔圓得又像演「話劇」;但習慣之後,發覺這種正經八百或八股十足的演說腔調,夾纏生活化的打屁閒扯,為其語言特色。話題從剩女、高失業率、高房價、電視選秀----想必是當今北京青年的切身話題,不過最令人感到零距離的是演員隨口哼唱的台灣流行歌。

鬥了半天牌,話題深度始終不脫磕牙、拌嘴、牢騷的程度。如果我們是誤闖奇境的愛麗絲,此刻不禁有點想念紅皇后蠻橫無理的咆哮。或許太平盛世下刮不起真痛真癢,早不是鬥地主的時代了,人人都是等待發達的小資、中資、大資。如果荒謬是這部戲應有的基調,這裡似乎缺乏荒謬主義那種深刻的懷疑,只有淺淺的諷刺。若以台灣小劇場「傳統」的「頑固」眼光檢視之,這部戲掌握到小劇場的美學形式,然其「異議意識」是稀薄的。

《鬥地主》

演出|北京大方曉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愛爾蘭盼盼劇院(Pan Pan Theatre)
時間|2012/05/05 14: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 烏梅酒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相較這麼一個豐富的實驗劇場形式,劇情內容雖然有趣,但卻顯得軟弱無力,看似多面向地討論社會問題,但每個問題卻只敢談表面不敢往下深掘,所有問題都點到為止後,就迅速逃逸。當然因為國情尺度不同,或許還有些禁忌,但連個人議題都小心翼翼。(謝東寧)
5月
08
2012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