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英雄,有關係嗎?《漂浪英雄走關西》
6月
02
2023
漂浪英雄走關西(沙丁龐客劇團提供/攝影李欣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050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3駐站評論人)

沙丁龐客劇團早前在2020年的〈《白蛇?!》小丑們的終局之戰〉便已翻玩過傳統戲曲,劇中演員雖為戲曲裝扮,但臉上的紅鼻子小丑樣定調了一齣荒唐、「走山」版的《斷橋》,透過演員誇張的肢體動作、各種失誤與狀況外製造笑料。今年度「臺灣戲曲藝術節」的《漂浪英雄走關西》,則是結合了客家外台戲《趙匡胤走關西》(以下簡稱《走關西》),與《白蛇?!》一樣為戲中戲方式呈現,此次演出型態則以義大利即興喜劇為主,除了客家戲演員馮文星外,其他角色皆戴上面具,若不是演後座談時劇團的說明,觀眾看戲之前可能不見得了解義大利即興喜劇的型態,初次看到演員臉上面具時也有些困惑,但隨著戲劇推進以及演員誇張的肢體動作,便漸漸地忽略面具的隔閡而專注在戲劇中。 

《漂浪英雄走關西》節奏推進較快,每個環節之間銜接緊湊,而相對弛緩部份則落在馮文星飾演的美玲劇團的當家小生阿星身上,他的肢體語言相較其他帶面具的幾個演員:徐堰鈴飾演的美玲劇團團長、張峻瀚飾演的跑龍套演員阿翰,以及谷樂熙(Luc Ducros)飾演的國外實習生三人是相對緩慢輕盈的,或許是即興喜劇的誇張化化戲劇效果,也同時表現出東西方戲劇型態對演員身體訓練的差異。在這齣戲中,除了馮文星演出戲中戲《走關西》段落保留傳統戲曲身段,其他部份則為自然的肢體語言,而其他三位演員則以誇張、快速的肢體動作和語速為主,因此形成了快慢、緊弛的雙重調性。 

在重要的《走關西》段落為全劇衝突的精華,一位原本飾演趙匡胤僕人趙福的劇團演員失蹤了,臨時由跑龍套演員阿翰頂替上場,阿翰待在劇團多年苦無上場機會,此次終於有機會上台,過度浮誇地搶過主角風采,在台上與阿星演出一連串失誤、默契不佳的差錯。在阿星經歷每一次阿翰的亂入後,他總是無奈地深吸一口氣,然後非常敬業地重新抬起頭、面對觀眾露出不失禮貌的笑容,阿翰的慌張與誇張反應和阿星的冷靜和無言以對成對比,加強了戲劇「笑」果。 

並且,本劇在即興喜劇和外台戲兩者間找到「即興」的共通點,外台戲本為幕表戲、沒有固定的劇本和台詞,需要演員「腹內」功夫,為即興演出的能力;而即興喜劇雖有定型角色,猶如本劇中愛錢的商人(美玲團長)和高低階的僕人(阿翰、谷樂熙),但與外台戲一樣只有劇目大綱,同樣屬於演員中心的表演型態。劇中安排即興演出的橋段有三,其一《走關西》演出一半時美玲團長突然走出台前介紹台下議員,一般外台戲演出時與台下觀眾較常互動,若有知名人物到場也會加以介紹,因此劇中美玲團長走至觀眾席邀請某位觀眾上台充當議員;其二為美玲團長的錢包被偷時,她對著觀眾興師問罪,並至台下翻查包包;其三為阿翰被美玲團長剋扣薪水,肚子餓想吃便當又沒錢時,便到台下找觀眾要食物。這三個段落中,第一個是切合外台戲的演出生態,其餘兩個則是透過即興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每每引起觀眾的騷動。 

較為可惜的是,馮文星的戲曲演出段落因為讓位給戲劇笑果,因此唱唸作打等功夫被切得支離破碎,甚至無法知曉《走關西》的故事原意,原為趙福救主的英雄行為也在笑聲中被淡忘了。或許在阿翰為了阿星的留學夢、以及自己飽餐一頓的願望而選擇協助阿星偷錢包時,勉強算是「英雄」行為?最後阿星與母親美玲團長之間的母子衝突,也因為谷樂熙的父親代表法國歌劇院邀演美玲劇團、間接完成阿星到法國演出的夢想,使得問題被快速且輕易地解決。 

回頭來看,《漂浪英雄走關西》和〈《白蛇?!》小丑們的終局之戰〉一樣,都是從小丑劇的本位跨到戲曲領域,因此仍舊以其特性為主體,差別在於跨越的幅度大小,戲曲比較像是被包覆在小丑劇中的一小部份,因此從戲曲本位的角度來看可能會覺得不夠過癮。但若跳脫戲曲本位來看,不得不說這是一齣瘋狂的喜劇,它讓在場的觀眾都浸淫在歡笑之中,也讓小丑劇和戲曲都往前跨出了新的一步。 

《漂浪英雄走關西》

演出|沙丁龐客劇團
時間|2023/05/21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然,在(實際辭義的)荒腔走板之際,亦啟人疑竇,本作是否能夠,或應當如何,納於戲曲之藝術中?
6月
27
2023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