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重生《偉大》
1月
06
2015
偉大(TC管弦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85次瀏覽
陳信祥(業餘愛樂人)

傳說中,天鵝於死前會唱出一生中最為淒美的鳴叫,如泣如訴的音律迴盪四周,格外淒涼,天鵝用盡最後氣力唱出自己的輓歌,將身影和歌聲長存人們心中;相傳,不死鳥每五百年,會引火自焚,於火海中舞動身影、唱出動人旋律,藉此獲得重生。兩隻命運不同鳥,唯一共同點就是於人生舞台上將自己發揮淋漓盡致,目的無它,就只為了將最美的身影和歌聲,烙印在世人的記憶裡。

Taiwan Connection(簡稱TC)由前亞都麗緻大飯店總裁嚴長壽先生及小提琴家胡乃元共同發起,每年年底號召一群擁有共同理想的音樂人,齊聚一堂排練、演出,TC樂團也從最初小編制室內樂、到弦樂團,最終擴大編制至管弦樂團,他們踏遍台灣每個角落,將音樂烏托邦的理念傳達給聽眾。

上半場曲目柴可夫斯基《弦樂小夜曲》,為TC弦樂團2007年初試啼聲的作品,此設計代表TC樂團將回到最初的地方,感謝所有人無私奉獻。氣勢磅礡的序奏,撼動你我的聽覺,TC弦樂團所發出的音色,和諧、圓潤,他們沒有「新」樂團的剛硬,卻有「古」樂團的純香,且每一顆音符充滿能量及活力,這個團齡雖只有十一年,不過音質早已超越多數國外百年樂團的資質,相信今晚的聲響絕對能打破多數樂迷對於「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迷思。筆者十分佩服TC的演奏情境,樂曲至第三樂章,舞台被樂音渲染成灰色、陰暗的場景,小提琴宛如女高音唱出細緻的歌聲,聲調時而抑、時而揚,慢慢地走向低潮漩渦中,一圈一圈帶向黑色底端,直到最終音符觸底反彈,慢慢地爬升,直到細緻的音樂尾端於空氣中化開,樂曲猶如天鵝在生命盡頭唱出屬於他自己的「天鵝之歌」。

其實長期關注TC的樂迷會發現,他們的音樂如從高山落下的水滴,積少成多順勢流下,樂句毫不停歇,一句接著一句,匯集成河、流向大海,原因或許就是不設立指揮,讓每一位團員都能發表自主意見,透過溝通、協調,甚至爭論,最後理出一條協調的道路;加上團員們對於自己的演奏段落熟稔之外,更清楚其它樂器的段落,如此一來樂句與樂句的銜接毫無縫隙,樂曲不僅不會有支離破碎的窘境,情緒也從序奏持續累積至最終樂段,團員間也因為呼吸、動作一致,使音樂能夠集中直直地投射進筆者的心境中,讓筆者忍於多時的炙熱的掌聲和情緒,瞬間在最終樂章爆發。下半場舒伯特《偉大》,木管群表現可圈可點,音色純、柔,融合度高,第三樂章的舞曲風全然主導樂曲流動方向,導向終點;而第四樂章,團員們像發了瘋似地,用盡全身氣力往前衝,團員動作雖大但卻不浮誇,音符雖快但清晰,樂曲彷彿著火似地,燃燒整個音樂廳,宛如不死鳥般,讓樂音伴隨著烈焰舞動著,如此精彩,讓筆者捨不得錯過任何一分一刻。

TC音樂總監胡乃元,於第十一年音樂節起跑時投下一顆「無限期停演」震撼彈,看到此消息心中對TC無限的惋惜,大環境對於藝文市場的不友善,讓所有藝文人士咬牙苦撐,再多的熱情也有被磨平的一天,期望TC重新思考未來再出發,讓今晚的音樂會是「重生的不死鳥」,而不是「天鵝之歌」。

《偉大》

演出|TC管弦樂團
時間|2014/12/03 19:30
地點|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