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的殘酷《天堂大酒店》
4月
24
2014
天堂大酒店(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66次瀏覽
陳志豪(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生)

2014年高雄春天藝術節邀請來自德國的弗洛茲劇團演出《天堂大酒店》(Hotel Paradiso),是一齣以面具搭配默劇形式呈現的黑色喜劇。全劇由四位演員分別飾演超過十二名以上的角色,如形形色色的客人、警官、小偷、婦人等。以各種面具和服裝凸顯人物的類型特色,讓人一目了然。演員間的默契搭配和服裝快換的時間掌握相當精準,演出節奏十分流暢。

《天堂大酒店》講述兩姐弟共同經營父親留下來的四星級酒店,但由於雙方經營理念不合,頻頻發生衝突。即便酒店經營不善而被拔除四星級的頭銜,母親憤而離世,姐弟的關係並沒因此而冰釋前嫌。隸屬於姐姐的櫃台服務生在酒店裡意外死亡,擔心東窗事發的弟弟同意將屍體交給有解剖癖好廚師肢解。而同一時間逃竄到酒店來的通緝犯,亦糊裡糊塗地慘遭肢體分離的厄運。越發糟糕的局面被姐姐發現了,兩姐弟在充斥電鋸聲的廚房搏鬥,同歸於盡。乍看之下,此劇的情節設定相當血腥殘酷,然而全劇卻以滑稽的面具搭配誇張的肢體演出,讓人忍俊不住。酒店中無論是人與人的互動關係或發生的特定事件,在一般人眼中實顯得荒誕搞笑,例如服務生被旋轉門夾斷了頭,姐姐因為廚師養的狗太兇惡吵鬧而開槍把它給斃了。廚師沒有特別傷感,不久後卻聽見廚房傳來陣陣的電鋸聲等…。此外,劇中亦營造一種反科學的現象,如牆上的杯子會自動飛出,服務生死後冤魂不散等。一切看似違反常理,正是因生命的周遭人事邏輯偏離正常軌跡,人性方逐漸變得毫無道理地荒謬而崩壞。

「死亡」,是《天堂大酒店》刻意經營的意象。劇裡頭的死亡沒濺出滴血來,無任何的打鬥掙扎場面,一切有關死亡的畫面,盡在酒店的門後。廚房之門,象徵死亡與殺戮;而父親遺照下的門,卻是陰陽之間的聯繫。門後的世界和發生的事情任憑觀眾詮釋與想像。死亡開了端,使它成為眾人生命的接二連三。從姐姐殺死狗、母親離世、服務生的意外、通緝犯的闖入到兩姐弟的自相殘殺,當生命能夠被輕易的被奪取,死亡成為一種輕鬆戲謔的玩笑。它血淋淋地揭示生命的輕賤,人性慾望間的醜陋衝突與互相傷害的殘酷。荒誕滑稽的背後,包裹著一層層的黑暗與醜陋。無獨有偶,死亡、冷漠、戲謔、荒謬等印象,正好結合了和其相呼應的表演形式—默劇與面具。演員戴著面具本身就具有掩飾人物臉部表情的效果,僅透過放大肢體語言來傳達人物的喜怒哀樂。人偶不具任何生命氣息,亦無言以對。人富有生命情感的表達在於眼神和臉部表情,面具的掩蓋反而使觀眾產生人偶演戲的錯覺,內心深處不經意地把場上的衝突與殘暴視為滑稽的玩笑。然而荒誕不經的事件容易令人覺得可笑而難以置信,卻無法否定它存在的可能性。

劇終,酒店廚師,一個習慣冷靜面對死亡,彷彿能肢解一切的他,在姐弟同歸於盡後選擇了離開,留下未曾參與其中的女僕人,繼承了酒店凋零的所有。我們何嘗不是一名冷眼的旁觀者,旁觀他人生命的荒腔走板,怪誕可笑,卻未曾察覺自身默默合理化生命中荒謬的殘酷,而欣然接受。但願這齣黑色喜劇帶給觀眾的收穫不僅只是無厘頭的笑料,還有對此劇黑色幽默更深一層的認知。

《天堂大酒店》

演出|弗洛茲劇團
時間|2014/04/19 19:30
地點|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團員人數如此精簡的非商業性藝術團體可以營運長達二十多年,且同時有幾齣戲將整年的世界巡迴排得滿檔,每部戲有足夠的製作經費以確保品質,不僅回收成本,並保障全團人員的生活與工作,真是值得台灣借鏡!(俞秀青)
4月
28
2014
慣以「黑色幽默」著稱的弗洛茲劇團,把人生當中的苦痛與驚駭以一則又一則戲謔的玩笑化解,旁觀他者的悲傷總是讓我們樂不可支,劇中人物因帶著面偶而喪失表情能力,卻將各種情緒內化在身體裡面。(郝妮爾)
4月
22
2014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