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戲裡的祕密 《琴弦的秘密》
12月
08
2011
琴弦的祕密(沙丁龐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4次瀏覽
林乃文

在仍以「舞台劇」為主流的台灣現代戲劇市場,有幾個以形體表演為主的劇團,譬如身聲劇團、沙丁龐克劇團,正邁向專業化經營的道路上,捐棄小劇場「只要我高興有甚麼不可以」或「唯藝術之名」的孤芳心態,不約而同正努力拉近表演形式與觀眾的距離,欲兼顧獨特與市場,但是手段上有些許不同。

以沙丁龐克的《琴弦的秘密》為例,它沒有特異摻入觀眾熟悉的時空或題材,反而一下子以中亞手鼓、烏德琴等民族樂器的聲音,把觀眾帶入異國風情十足的時空。龜茲、高昌、塔克拉瑪干等古老遙遠的地名,陌生化的背景,提供演員一個形體表演的舞台。而沙丁龐克的肢體特色,與這個故事氛圍沒有半點不協調。光影的使用,凸顯出演員以身體線條表演的特色,畫龍點睛地把部分故事段落形象化,為全劇加分不少。

音樂是本劇另一個相當吸引人的元素,悠緩淌揚的現場演奏,正適合這麼一個簡單而不複雜、講究優美情調的民間傳奇。不過音樂演奏和肢體表演採徹底分工,雖然故事裡的角色,和故事外的樂師,都同樣有琴、笛子和手鼓,但演員撥動琴弦時,真正的樂音全來自左舞台的樂手席,對我來說,這才是「琴絃的秘密」所在。故事本身是沒甚麼大秘密的。

沙丁龐克的戲,經常強調從九歲到九十歲,老少咸宜,闔家觀賞。但觀眾設定上越廣泛,越不容易捉準定位。要說這部作品有甚麼缺點,我認為在情節交代上,有些地方太理所當然,有些伏筆則未必清晰。為演繹一個老嫗能懂的故事,很自然這是一部情節劇,以情節劇的標準,必須具備伏筆、張力、期待、高潮、恍然大悟的鋪陳過程。整個演出流暢優美,但尚未達到這樣的觀眾心理效果。

舞台以簡馭繁,雖簡單卻恰到好處,服裝的鮮豔花色飽滿了舞台的色彩和濃度。演員很年輕,表演上都還有成長進步的空間。六名演員全都戴著白色無表情半罩面具,不確定這部戲是否有必要遮蔽演員的真實面目和表情?導演說,原本並沒有面具的設計,但為了讓年輕演員專心於肢體呈顯,不光在臉上作戲,排練中發現戴面具對演員心理的效果巨大,這可能也是發展向專業的劇團,不可避免的過渡吧。

《琴弦的秘密》

演出|沙丁龐克劇團
時間|2011/12/02 19:30
地點|台北市社教館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
《一炷香的時間》以乩身緣起的乖舛、白水演員間關係的來往交錯,和突如機械神降的末世災難形成三條敘事線,這三者並非各自發散互爭光輝,而是交互拼貼卻不失戲劇質量的彼此相襯、緊扣著。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