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中凝斂出身體之姿《北歐南島,生活舞蹈》
12月
29
2014
北歐南島,生活舞蹈(曙光種籽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4次瀏覽
李時雍(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這是繼《巷弄中遇見的一百張臉》(2012年、2013年)系列製作後,曙光種籽舞團再一次跨越島嶼和歐陸,帶來以「生活舞蹈」為名的作品:團長李佩璇的《完美的背後》、董桂汝《里拉的女人─妳在找什麼?》、來自挪威奧斯陸Helle Siljeholm的《Miss Vertigo》;三位編舞者,自日常風景中截取出創作元素,三齣獨舞,結晶一般,在短篇至中篇的篇幅裡,呈現出各人的動作興趣與身體的風格。

涴莎的地面橫向鋪上大面紙張,延伸、懸掛在空間左右兩側,開場時,已見其上分別墨色畫有隱約的臉的輪廓。李佩璇一身黑紗走入,來回畫布般的台上,不時雙眼靜默直視著觀眾的方向。而後,伏身成作畫之姿,在圖紙上潑灑下墨痕,致臉孔成形。空間燈色在黃、藍與紅之間切換。序幕後,短暫離場復回台前,展開長段的獨舞,背景浮現口白女聲,文本反覆探問著「完美」的問題:「……完美,好像沒這個詞,不完美,也很美。」李佩璇說,《完美的背後》探討「『臉孔』這表象的完美」,第一段的圖畫,接續第二段獨舞時的文本,或者第三段藉由投影影像,手持搖晃,在巷弄之間,穿梭捕捉著一個對象模糊的身影,借助並扣緊作畫成像的意象而展開;另一方面,動作上也可見李佩璇個人的身體風格,細微的手勢,描圖般啟動,幾乎在原地,身姿旋繞一如在空間之中轉動的筆觸。

延續《巷弄中》(2012年)已可見編舞者所感興趣的母題:譬如,已曾出現低伏在空間中鋪有紙張上的素描身姿、曾經投影在牆上的人的臉孔、又如2013年《狀況之外》以旅程(離境)為題;《完美的背後》在十五分鐘左右的篇幅,更像是一齣凝斂其前有旨趣、風格的小品。令人好奇的是,空間的調度,在序幕後幾乎不再與之發生關係的懸垂畫布,如何能夠更進一步地展開?或關於表象,正面與反面,完美與否,如何回到身體的動作辯證地提問(《完美的背後》相當程度憑藉著語言提出)?作畫的身姿,對編舞者而言,必然帶有一種近似於舞蹈的迷人感觸,令人想起電影《Words and Pictures》,將自己懸垂在半空中作畫潑墨的茱麗葉‧畢諾許。電影中談論影像和語言的優越性。然而,這影像背後作為手、連帶身體的全身投入,必然是使得影像具有力量的關鍵因素。李佩璇在幾個作品中,一再執意呈現那影像創造的時刻;如何帶出身體和圖畫間的關係,想必會是她往後在更大篇幅的作品中,持續探索下去的。

董桂汝的舞台上放滿家屋、尤其廚房裡的物件,靠近中後方一座金屬支架掛滿鍋碗瓢盆,再更接近角落則有一工作台。開場時,一位表演者在台前持刀切菜,敲擊砧板發出連續的節奏,董桂汝從另一側入場,走近支架旁,劇烈敲打鍋盆彷彿敲擊樂器,致使連串巨大喧噪的聲響。作品名稱《里拉的女人》,扮演著「瀝瀝落落的女子」,敲擊鍋盆,而後至台前椅上展開一段將家居日常動作入舞的段落,微笑、抹抹布、拖地、擦拭,獨舞者極富詮釋力,在音樂中,重覆轉換在神經質的動作主題之間。有意思的是,相對於當前許多編舞者嘗試將日常入舞,卻偏向藉由戲劇性的設定,從場景、從內容而出,提供動作的可能;董桂汝是在這些日常中擇取、凝縮出具有象徵性的身體之姿,回到動作的思考,組織成舞,加上個人的詮釋能力,帶出或詼諧、或微憂的角色狀態。

譬如戴著大鍋子吹著泡泡的喜劇畫面,譬如音樂結束後的空白,里拉的女人猶困陷在重複的行為中,卻因突然浮現的偌大喘息,使氛圍改變。在環保袋中翻找著什麼,衣服、圍巾,直到自問出那一句「妳在找什麼?」「找一個適合圍上的人。」並走向觀眾,都很恰當地使得作品意義有了一層轉折。

相對於上半場各約十五分鐘的作品,Helle Siljeholm的《Miss Vertigo》長度五十分鐘,編舞者說:「我專注在將原始物件(物體,聲音,歌曲文本,演講稿,文學)轉化成工具,以探索和研究『超越』的概念。」《Miss Vertigo》確實以形式、概念為主導,舞台後方倒放著成排充氣造型的植物,表演者走近旁側牆邊,便條紙貼於其上,並在音響男聲似隨機地敘數的數字中複誦,其後一些零碎的段落:反複綑綁復放下的頭髮,到舞台後拿出水瓶喝水,穿上直排輪滑行於空間之中,兩個男表演者裸裎著上身,像飛翔一般動作著樸拙的身體,或是Helle Siljeholm穿上鱷魚偶衣,如獸趴伏爬行,舞曲煽動的重拍中的狂放肢體。《Miss Vertigo》在主題「超越」和「飛翔」中,鋪陳以上段落,空間上,明顯可注意到不同的高度意圖,放倒的植物、爬行的獸;此外,嘗試自原始物件轉化,從具體的、到表演的文本,Helle Siljeholm激昂的朗誦,或在風扇吹起光暈煙霧中唱起了詠嘆調,卻永遠攀爬不上最高音。原始或現成的物件,如何經過創作的工作賦予意義,成為最大的問題,《Miss Vertigo》顯然還需要找到一個更適當的,與在地觀眾對話的有效形式。然而,已能在片段中,看到Helle Siljeholm一種全面的表演形態。

「生活舞蹈」,以獨舞為形式,三位編舞者,或延續對影像生成之身體的興趣,或從日常中凝斂出動作的風格,或選擇原始物件,都可以看到充滿個人的標記。曙光陸續帶進跨地域、跨文化創作者的作品,是否可能進一步建立對話的平台,在南島,是另一件令人期待的事。

《北歐南島,生活舞蹈》

演出|曙光種籽舞團
時間|2014/12/19 19:30
地點|台南涴莎藝術永華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