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旅異鄉紀實劇場 《出位Out of Place》
2月
02
2015
出位Out of Place(複象公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49次瀏覽
楊皓麟(社會人士)

「在生命旅途的飄泊之中,『家』究竟是什麼?」。由複象公場帶來的《出位Out of Place》以「紀實劇場」(Documentary theatre)為概念出發,編導李承叡在前往法國交換求學的半年期間,訪問德、荷、比、盧、瑞士等國家,對超過三十名生活在歐洲各地、擁有不同身分的台灣人進行訪談甚至參與其生活,最後擷取訪談內容篩選整理成演出。可以說是一次交流紀錄的真實呈現,也是創作者對於自己家鄉認同的尋根之作。

根,對於華人社會而言似乎可看作文化傳承、民族價值之物。《出位Out of Place》的文本也藉由提及陳之藩〈失根的蘭花〉,深深扎著一個能讓觀眾以家國認同為思維前提的根。演出劇名「出位」一詞,依照創作者所言是出處傅柯(Michel Foucault)的「出位之思」(la pensée du dehors),是一種「既在那又不在那」的一種狀態。而「out of place」有著不得其所、格格不入的意思。這種字面上的不和諧感似乎便與那些長期身處歐陸異地的受訪者們,那些他們所經歷的人生故事產生值得玩味的共鳴。

這場演出裡,不會看到年輕學生跋涉搭便車的壯遊事蹟,不會看到多餘煽情眼淚或哭訴身處異鄉的悲劇,甚至沒有要靠場上三位演員模仿受訪者來炫演技。然而經由演出一段段受訪者的敘事獨白,中間不時穿插三位演員分享自身對異地歐洲、台灣、家的想像或想法,平鋪直敘地展現了創作者那份屬於台灣年輕人們對國、家的認同。

在視覺上,佔據大半片地板的土壤從舞台深處往觀眾席方向蔓延,那是舞台上最具有生命力,且深刻、真實的元素。沿著牆面而上的是如同飛機艙房的一張張白色畫紙,隨著戲的開演,觀眾立刻經由飛機起降警示燈的音效,同三位演員娓娓道來一場飛機乘客的小故事,進入創作者所安排之一段「家」的寓言。隨後,演員拿起各色顏料在原先佈滿白紙的牆上,具現出各句台詞所提到的畫面,這個行為就好似原始部落在山洞──也就是他們的「家」──作畫、紀錄、吟詠,將原先單陋的空間塗上明亮彩色的「家」的印象。有趣的是,其中一段演員分享各自對「家」的想法時,我腦中浮現父輩生活的畫面。然而演員反而以自身為出發,畫出屬於自己未來的家,似乎反應著三位演員所處的這一個世代渴望親手打造家園的憧憬。這個「家」在演出內容中所包含的範圍,比較傾向於牽絆、責任、約束等意義,但看得出來,創作者及演員們對於「家是什麼」的感受還是有相當程度的正面思考共識,也能感受到創作者隻身異地生活與受訪者之間共擁鄉愁與濃濃的孤獨感。

值得一提的部分,創作者似乎有意藉由模糊劇場空間來使觀眾產生所處時空的奇異感。而臥龍貳玖這個狹長如畫廊一般的空間,的確不是正規的劇場空間,可此次演出仍然採取仿造鏡框劇場的思維,區隔了觀眾與演員之間的距離,演員頂多就像在一個分享會上偶爾若有似無地瞄了觀眾幾眼。或許觀演關係的模糊也能達到讓觀眾感受身處空間錯置帶來的奇異感效果,畢竟在這麼一個特別的創作開端後,我會期待導演在執行上可以大膽地選擇更與場地獨特連結的呈現方式。

當然,這種「紀實劇場」可能會是以某個觀點為前題的選擇性摘要,《出位Out of Place》所呈現的觀點,肯定並非事實全貌;它確實成為一個觀點的資料來源,但能否包容歐洲眾多不同台灣定居者的心聲,又當受訪者在受訪或演員在排練分享時,知道這是一齣要呈現給陌生觀眾看的戲,他們所透露出的訊息是否只淪為順著製作思維之下的安全牌,那倒是可以另外討論。無論如何,《出位Out of Place》作為一個新興團隊的創團號,其創作發想上所展現的獨特思維,誠實貼切地與台灣自身產生文本關連,加上創作者那股如同外派記者般的熱情,複象公場未來的作品可說相當值得期待。

《出位Out of Place》

演出|複象公場The Double Theatre
時間|2015/01/24 19:30
地點|臥龍貳玖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