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到玫瑰芳香《民謠偶戲Tumba Lumba》
2月
24
2015
Tumba Lumba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82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偶戲是老少咸宜的戲劇類型,但要做到老少咸宜的關鍵,就是要讓偶活出生命力,引發觀眾的想像與情感投入。

東歐的偶戲歷史發展悠久,且各國家間互有繼承影響,偶的製作與操演品質精良,偶戲的美學形式既能保留延續民族傳統,又日益求新求變。但如我這樣的觀眾,對東歐的偶戲多半把焦點鎖定在捷克的懸絲偶,不免因此陌生,或忽視了其他東歐國家間的同中有異。

因高雄第一次舉辦的「高雄朗讀偶戲節」,得以欣賞這齣保加利亞的偶戲。戲名《民謠偶戲》,鮮明的標誌出「民謠」與「偶」在這齣戲的作用是對等的,如魚幫水、水幫魚的親密關係,無可切割,所以看完這齣戲,我們實也聽完一場旋律輕快悠揚,充滿節慶歡愉氣息的民謠音樂會。既有民謠,當然舞也少不了,四位演員一出場就是穿著傳統服飾跳著舞出來的,不過,隨後跳舞的主體轉為偶。

首先亮相的木偶,也穿上傳統服飾,兩個女性造型的偶一身斯拉夫式的白色長工作服,長袖高領,衣領與裙擺處有色彩鮮麗的刺繡圖騰紋飾,髮束長辮,頭上與辮子上俱有黃紅相間的頭飾。兩個男性造型偶也是白色的衣褲,腰繫紅色腰帶,衣服胸襟處亦可見刺繡裝飾。偶的手腳是綁在幾乎與人同高的長木棍上,演員俐落操作木棍表現出偶隨音樂的律動,其舞蹈動作乍看簡單,可是腳步節拍變化迅速,因著演員身體的擺動、旋轉而變得複雜。

《民謠偶戲》戲可分成七個段落,除了尾聲一段沒用到偶,第二段用手套偶,其餘幾段都是物件偶,此外第六段尚加入大型傀儡,使得偶的運用豐富多樣。我最喜歡的還是運用物件偶那幾段,充分的創意實踐物件本體擁有的擬像,在物件與物件的組合間玩出創意興味,例如羊毛毯披在兩齒尖耙上頭幻化為山羊;木棍戴上帽子,套上布,搖身一變就是人;一堆蔬菜水果串連起來,有了頭與四肢同樣可以化身成人模人樣;更有趣的是把小板凳當作牛身,毛毯扭曲一下安在板凳座下,竟然就做出擠牛奶的效果,真讓人拍案叫絕!

而這七個段落的故事,嚴格說來沒有太多相連脈絡,可以各自獨立來看;倘若想從中仔細找出關聯,或許可以說是在描述某個保加利亞鄉村的生活情景吧,有日常勞動的寫照,有農忙後男女間浪漫的感情交流,有慶祝豐收的喜悅分享,有祭典的儀式與神話妖魔現身……,雖然沒有所謂的主角(主述觀點),但透過四位演員嫻熟的默契,自然不造作的肢體表現和情緒變化,帶領我們看見一幅保加利亞的庶民生活圖像,純樸、安逸、豐足。

在這齣戲演唱的民謠中不斷聽見「Tumba Lumba」一詞,雖然不知道意思,但從演員的表情判斷,應該是美好的象徵。保加利亞因為盛產玫瑰,素有「玫瑰之國」的雅號,可惜玫瑰沒有在這齣戲中出現,或成為物件偶,但在一片清平祥和的演出基調中,我們仍彷彿浸潤在玫瑰花叢間,聞到滿溢的芳香,而那芳香正是前述既延續民族傳統,又日益求新求變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來的。

《民謠偶戲Tumba Lumba》

演出|保加利亞偶戲團
時間|2月12日16:0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