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或者淘汰?《機器人科倫》
3月
19
2015
機器人科倫(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42次瀏覽
楊書愷(社會人士)

Move with the time, or you will be left behind.(跟上時代,否則你會被淘汰。)

──摘自劇中台詞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文明的進步如大爆炸般進化著。隨著科學的發展,進步史觀的風行,處於資訊大爆炸中的人類,逐漸朝造物者角色前進,進行所謂「扮演上帝」的家家酒遊戲。而在二十世初期的奧地利,古斯塔夫‧梅靈克基於對過快科技反轉之畏懼,寫成了小說《科倫》。

科倫一詞源自於猶太傳說中的泥人。猶太民間傳說中「Golem」是泥造假人,相傳只要將寫上神秘文字的紙條放進它口中,它便會像活人一般動起來,任憑差遣。在梅靈克的筆下,科倫成了對於科技有朝一日取代人類生活,由被制者逆轉為反制者腳色的具象化恐懼。1927劇團以此作為基本調性,以梅靈克之作品新編為《機器人科倫》。

《機器人科倫》在舞台上的布置極為簡單,甚至連背景音樂都交由團員在現場演奏。整個舞台空間,除了兩邊的配樂者外,只有一面巨大屏幕,所有的布景都是事先製作完畢再投映到屏幕上播放。演員只需在舞台上進行簡單的肢體動作,便可以配合螢幕上的畫面、聲光,達到深刻的效果。如此的處理雖奪人眼目,但撥開炫技的外衣,1927劇團於《機器人科倫》中採取的表現手法,那些人物與影像畫面的結合,正如梅靈克在二十世紀初所擔憂,人類淪於機械附庸的恐懼。

當羅伯與學會說話的柯倫一代走上街頭時,兩人位置的相互變換,也許正是現今我們自身狀況的縮寫。當柯倫對羅伯說出「你是老大,你知道自己的想法,更知道我的想法;但你不覺得……」沒有任何惡意的建議,正因它的毫無惡意,人們在不知不覺中交出手裡的決定權。柯倫充滿善意,一切均以他人為出發點。人們在科技的保護下,猶如黏土一般毫無動靜,不抵抗,安於身邊的舒適環境。

比起表現手法上的燦爛,1927在文字顯示上,也下足了苦心。若在觀賞時注意到羅伯上班所經過的商店招牌,廣告文字的嬗遞,正好與柯倫逐步取代人類,成為新的主體的過程相互呼應。那些雜亂甚至骯髒,但充滿人味的小店,正逐步被一致規格的連鎖招牌取代。但人們對此卻毫無所覺。一切的肇因,正如劇中所說,「一道簡單的咒語就可以令它服從於你。」

正因為柯倫的毫無惡意,人們察覺不到將被取代的危險,它用那副韻律感,琅琅上口的標語成功洗腦了人們,從此人與人之間的歧異性消失,所剩只是相同的審美與形式,人類社會受科技發展而獲利,更因其而受害。當第三代科倫直接植入人體,好像自出生以來便與人們共存。這樣的科技怪物,已超脫於梅靈克的小說,或者《科學怪人》裡的具化實體,而是內化成那些我們不敢承認的念頭,因科技的發展重新被勾起。

音樂與光影的配合,加上演員如默劇般的妝容與機械化的表情動作;韻律十足且不斷重複,語帶機鋒的台詞,1927以荒誕幽默的態度諷刺著人造環境下的安逸生活。當我們環繞身邊充斥的廣告宣傳,光鮮亮麗的包裝無法掩飾人類文明不可迴避的命運:是我們創造了科技,還是科技制約了我們?我們自詡的是進步,還是倒退?自二十世紀開始的時代焦慮,並未因時間的推移而改善,隨著人類越發習慣於科技生活的便利,人類只能屈服於時代的潮流,並以其為不可抵抗的,毫無抵抗的意志。

《機器人科倫》

演出|1927劇團
時間|2015/03/14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運用了最「跟上時代」的多媒體跨界劇場元素,整齣戲的美學卻充滿了古老的神秘氣息。創作者有意識地拒絕「跟上時代」,在那些理應被淘汰的「過時」事物中找尋拼湊此作之元素。(白斐嵐)
3月
17
2015
演員們卡通般的動作,搭配上多媒體運用的插畫風互動背景,交織出一個既可愛又黑色幽默的現代童話。我們運用科技改善生活,還是整個社會早已經被高科技主宰?(賴妍延)
3月
16
2015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