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你今天更新了嗎?《機器人科倫》
3月
16
2015
機器人科倫(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39次瀏覽
賴妍延(出版社編輯)

當第一隻手機問世時,人們關心他的收訊清不清楚,能不能收發簡訊,字體顯示是否夠大,從大得可以當兇器的黑金剛、折疊式、滑蓋式,然後當我們察覺時,智慧型手機翩然降臨,當初伊甸園的蛇誘惑人類吃下智慧之果時,一定沒有料到,幾世紀之後人類的生活還真的無法離開蘋果。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科技更新速度比女孩兒換衣服還快,當我們追不上新資訊新科技的腳步時就應該注定被淘汰嗎?《機器人科倫》以古老的猶太傳說科倫(Golem)作為發想鑑古觀今。猶太傳說中的科倫是一種泥人,只要在他的口中放入寫好咒語的神奇紙片,他便聽命於人。而機器人科倫則是一個發明家的瘋狂作品,魯蛇主人翁羅伯特擁有科倫之後,他的生活變得截然不同,隨著科倫二、三代的出現,機器人變得更加智慧,也更有「人性」,他開始揣測人類的需求,精確點出如何讓自己更加完美,科倫以半吹捧與催眠的方式來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聽起來真棒不是?就這樣,魯蛇羅伯特轉身變成潮男溫拿,他只穿上等好貨,一腳踩掉同事升官加薪,交上了纖細美麗的女朋友,一次還兩個!

演員們以非常提姆波頓式的妝容與表情登場,瞪大的雙眼與扭曲的微笑充滿了尷尬與古怪,單一色光打在每個人的身上,每句對白簡潔押韻,每個動作充滿節拍,傑出的音樂表現簡直就像第六個演員般讓人嘆為觀止。演員們卡通般的動作,搭配上多媒體運用的插畫風互動背景,交織出一個既可愛又黑色幽默的現代童話,他們逗趣詼諧,卻不流於打鬧混亂,羅伯特從一開始走在科倫前方帶著他四處亮相,到最後變成科倫走在自己的前頭,如指引燈般告訴他該如何生活,劇本精彩巧妙,只要一個燈光,一個走位的轉換,便輕鬆卻又精巧詮釋了現代人集體的社會病:究竟是我們運用科技改善生活,還是整個社會早已經被高科技主宰?

訊息爆炸的結果是容易讓人資訊恐慌,深怕自己不知道那些最新最流行的消息,怕落後,怕聽不懂別人說什麼。主人翁羅伯特也有資訊恐慌,在科倫潛移默化的洗腦之下,怕自己不跟著科技進步就會被淘汰,原本輔助我們讓生活更好的高科技產品居然成為重心,在無意識的使用之下,大家都被制約與控制。這種情況是微妙的,這不是大財閥砍樹包工程併吞小店家,也不是政府不當徵地造成百姓無家可歸,這種資訊制約無形的跟空氣一樣自然,方便的像毒品讓人上癮。劇末結尾其實並沒有對高科技作出批判與結論,事實上,在便利的科技已經遍佈生活的情況下,全盤抵制只會讓人更加不知所措,但是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那些善良的想法,喜歡人的悸動,懂得如何去愛人的心情,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們無法像機器那樣精準地選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讓充滿情感的人性伴隨科技長存,科倫再多更新,也比不上一顆有溫度的心。

《機器人科倫》

演出|英國1972劇團
時間|2015/03/14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音樂與光影的配合,加上演員如默劇般的表情動作;韻律十足且不斷重複,語帶機鋒的台詞,1927以荒誕幽默的態度諷刺著人造環境下的安逸生活。 (楊書愷)
3月
19
2015
儘管運用了最「跟上時代」的多媒體跨界劇場元素,整齣戲的美學卻充滿了古老的神秘氣息。創作者有意識地拒絕「跟上時代」,在那些理應被淘汰的「過時」事物中找尋拼湊此作之元素。(白斐嵐)
3月
17
2015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