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你今天更新了嗎?《機器人科倫》
3月
16
2015
機器人科倫(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94次瀏覽
賴妍延(出版社編輯)

當第一隻手機問世時,人們關心他的收訊清不清楚,能不能收發簡訊,字體顯示是否夠大,從大得可以當兇器的黑金剛、折疊式、滑蓋式,然後當我們察覺時,智慧型手機翩然降臨,當初伊甸園的蛇誘惑人類吃下智慧之果時,一定沒有料到,幾世紀之後人類的生活還真的無法離開蘋果。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科技更新速度比女孩兒換衣服還快,當我們追不上新資訊新科技的腳步時就應該注定被淘汰嗎?《機器人科倫》以古老的猶太傳說科倫(Golem)作為發想鑑古觀今。猶太傳說中的科倫是一種泥人,只要在他的口中放入寫好咒語的神奇紙片,他便聽命於人。而機器人科倫則是一個發明家的瘋狂作品,魯蛇主人翁羅伯特擁有科倫之後,他的生活變得截然不同,隨著科倫二、三代的出現,機器人變得更加智慧,也更有「人性」,他開始揣測人類的需求,精確點出如何讓自己更加完美,科倫以半吹捧與催眠的方式來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聽起來真棒不是?就這樣,魯蛇羅伯特轉身變成潮男溫拿,他只穿上等好貨,一腳踩掉同事升官加薪,交上了纖細美麗的女朋友,一次還兩個!

演員們以非常提姆波頓式的妝容與表情登場,瞪大的雙眼與扭曲的微笑充滿了尷尬與古怪,單一色光打在每個人的身上,每句對白簡潔押韻,每個動作充滿節拍,傑出的音樂表現簡直就像第六個演員般讓人嘆為觀止。演員們卡通般的動作,搭配上多媒體運用的插畫風互動背景,交織出一個既可愛又黑色幽默的現代童話,他們逗趣詼諧,卻不流於打鬧混亂,羅伯特從一開始走在科倫前方帶著他四處亮相,到最後變成科倫走在自己的前頭,如指引燈般告訴他該如何生活,劇本精彩巧妙,只要一個燈光,一個走位的轉換,便輕鬆卻又精巧詮釋了現代人集體的社會病:究竟是我們運用科技改善生活,還是整個社會早已經被高科技主宰?

訊息爆炸的結果是容易讓人資訊恐慌,深怕自己不知道那些最新最流行的消息,怕落後,怕聽不懂別人說什麼。主人翁羅伯特也有資訊恐慌,在科倫潛移默化的洗腦之下,怕自己不跟著科技進步就會被淘汰,原本輔助我們讓生活更好的高科技產品居然成為重心,在無意識的使用之下,大家都被制約與控制。這種情況是微妙的,這不是大財閥砍樹包工程併吞小店家,也不是政府不當徵地造成百姓無家可歸,這種資訊制約無形的跟空氣一樣自然,方便的像毒品讓人上癮。劇末結尾其實並沒有對高科技作出批判與結論,事實上,在便利的科技已經遍佈生活的情況下,全盤抵制只會讓人更加不知所措,但是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那些善良的想法,喜歡人的悸動,懂得如何去愛人的心情,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們無法像機器那樣精準地選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讓充滿情感的人性伴隨科技長存,科倫再多更新,也比不上一顆有溫度的心。

《機器人科倫》

演出|英國1972劇團
時間|2015/03/14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音樂與光影的配合,加上演員如默劇般的表情動作;韻律十足且不斷重複,語帶機鋒的台詞,1927以荒誕幽默的態度諷刺著人造環境下的安逸生活。 (楊書愷)
3月
19
2015
儘管運用了最「跟上時代」的多媒體跨界劇場元素,整齣戲的美學卻充滿了古老的神秘氣息。創作者有意識地拒絕「跟上時代」,在那些理應被淘汰的「過時」事物中找尋拼湊此作之元素。(白斐嵐)
3月
17
2015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