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你今天更新了嗎?《機器人科倫》
3月
16
2015
機器人科倫(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06次瀏覽
賴妍延(出版社編輯)

當第一隻手機問世時,人們關心他的收訊清不清楚,能不能收發簡訊,字體顯示是否夠大,從大得可以當兇器的黑金剛、折疊式、滑蓋式,然後當我們察覺時,智慧型手機翩然降臨,當初伊甸園的蛇誘惑人類吃下智慧之果時,一定沒有料到,幾世紀之後人類的生活還真的無法離開蘋果。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科技更新速度比女孩兒換衣服還快,當我們追不上新資訊新科技的腳步時就應該注定被淘汰嗎?《機器人科倫》以古老的猶太傳說科倫(Golem)作為發想鑑古觀今。猶太傳說中的科倫是一種泥人,只要在他的口中放入寫好咒語的神奇紙片,他便聽命於人。而機器人科倫則是一個發明家的瘋狂作品,魯蛇主人翁羅伯特擁有科倫之後,他的生活變得截然不同,隨著科倫二、三代的出現,機器人變得更加智慧,也更有「人性」,他開始揣測人類的需求,精確點出如何讓自己更加完美,科倫以半吹捧與催眠的方式來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聽起來真棒不是?就這樣,魯蛇羅伯特轉身變成潮男溫拿,他只穿上等好貨,一腳踩掉同事升官加薪,交上了纖細美麗的女朋友,一次還兩個!

演員們以非常提姆波頓式的妝容與表情登場,瞪大的雙眼與扭曲的微笑充滿了尷尬與古怪,單一色光打在每個人的身上,每句對白簡潔押韻,每個動作充滿節拍,傑出的音樂表現簡直就像第六個演員般讓人嘆為觀止。演員們卡通般的動作,搭配上多媒體運用的插畫風互動背景,交織出一個既可愛又黑色幽默的現代童話,他們逗趣詼諧,卻不流於打鬧混亂,羅伯特從一開始走在科倫前方帶著他四處亮相,到最後變成科倫走在自己的前頭,如指引燈般告訴他該如何生活,劇本精彩巧妙,只要一個燈光,一個走位的轉換,便輕鬆卻又精巧詮釋了現代人集體的社會病:究竟是我們運用科技改善生活,還是整個社會早已經被高科技主宰?

訊息爆炸的結果是容易讓人資訊恐慌,深怕自己不知道那些最新最流行的消息,怕落後,怕聽不懂別人說什麼。主人翁羅伯特也有資訊恐慌,在科倫潛移默化的洗腦之下,怕自己不跟著科技進步就會被淘汰,原本輔助我們讓生活更好的高科技產品居然成為重心,在無意識的使用之下,大家都被制約與控制。這種情況是微妙的,這不是大財閥砍樹包工程併吞小店家,也不是政府不當徵地造成百姓無家可歸,這種資訊制約無形的跟空氣一樣自然,方便的像毒品讓人上癮。劇末結尾其實並沒有對高科技作出批判與結論,事實上,在便利的科技已經遍佈生活的情況下,全盤抵制只會讓人更加不知所措,但是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那些善良的想法,喜歡人的悸動,懂得如何去愛人的心情,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們無法像機器那樣精準地選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讓充滿情感的人性伴隨科技長存,科倫再多更新,也比不上一顆有溫度的心。

《機器人科倫》

演出|英國1972劇團
時間|2015/03/14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音樂與光影的配合,加上演員如默劇般的表情動作;韻律十足且不斷重複,語帶機鋒的台詞,1927以荒誕幽默的態度諷刺著人造環境下的安逸生活。 (楊書愷)
3月
19
2015
儘管運用了最「跟上時代」的多媒體跨界劇場元素,整齣戲的美學卻充滿了古老的神秘氣息。創作者有意識地拒絕「跟上時代」,在那些理應被淘汰的「過時」事物中找尋拼湊此作之元素。(白斐嵐)
3月
17
2015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
可惜的是,全劇收攏在計畫成果的樣板宣傳,無法深切開展劇中拋出諸多議題的辯證向度,像是身分認同、文化觀光、地方創生等,而是流於產官學體制交纏下的文化產品。
12月
06
2024
這並不是一齣攸關階級問題的社會寫實作品,相反地,在這個時時充斥著怪誕節奏與聲音的劇場空間中,支配著行動的並不是具體的物質條件,而是追求「正常/不正常」認同判斷而被抽空的精神狀態。
12月
04
2024
此次劇本由團長馮翊綱主筆,將金庸原著作為主菜,配以誇張的表情動作、幽默的橋段,並佐以少許成人幽默,呈現出一場輕鬆且富有娛樂性的演出。雖與十年前的《瓦舍說金庸》相比,劇本在深度及與原著的連結上稍有不足,但整體氛圍輕鬆歡樂,觀眾依然收穫了愉快的觀劇體驗
12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