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與現實之間——關於《我要乖乖的活著》的表現與指涉
6月
15
2015
我要乖乖的活著(烏犬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15次瀏覽
鍾喬(特約評論人)

隨著資本社會對於人的細緻化入侵,我們似乎愈來愈被綁在一種生存的無力感中。這無力感,很難說它如何具體地在人的生活中,產生如何的吞噬;然而,這吞噬卻又具體地存在著。比較重要的,在虛擬世界與消費社會的交雜下,陳映真於1980年代在對比理想主義價值觀的危機傾向時,所提出來的類如資本社會「牲畜化」的批判與自我批判,變得很難是當代人在閱讀或觀賞劇作時,能夠加以去理解或親近的狀態。也因此,批判的指涉變得繁複且心裡化了!好像很多話要說,又不願或者也不能說得很清楚……這是當代認真看待小劇場的工作者,經常出現的表現困局。不能說好與壞,因為這是當代情境的內外困境。我從這個角度去觀賞了烏犬劇場的新作《我要乖乖的活著》。

首先,這是一個難以理解的作品嗎?當然,從劇場的故事鋪陳或結構而言,它絕對不具太大的普遍性。因此,會有難懂這個感受出現,也是正常的反應。只是這樣的反應,卻也導引我們去探索一部七十分鐘的劇碼,能夠涵蓋多少思想的問題。這就會涉及到劇場可以容納多少思想,又或更具體地說,如何恰當的表現創作者的思想。這個重點,其實才是《我要乖乖的活著》提供我們相關劇場如何反思人的處境的關鍵。導演彭子玲說:「我們這世代有深植在體內的乖,但又心懷對抗那乖……」,很顯然,這乖與不乖是承載整部戲的思想重點;但,背後卻又有諸多意圖,想去述說對於當代資本或體制規範的反抗。因此,深度當然是沒問題的;表現這深度的方式,便當真會有憂鬱似的繁複或重複交疊。倒是,這其實有其「憂鬱症候群」的真實性,就看觀眾如何取得進入這真實性的門徑了!

演員的表現是稱職的。這多少因為,在這部戲中,其實與其說她/他們有具體的腳色,倒不如說,三個人都只是體制下被吞噬而思反抗或出走的符號。這在表演上,除非有內在化的理解作為身體的支撐,否則,很容易便會垮得一蹋糊塗。導演與演員的工作方法,因此採行了較多不能不說是抽象的身體意象。然則,因為是全身體開放式的表演手法,我們反而見到她/他們在符號腳色上的特質。那種細微的差異卻是很巨大的分別,這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由於,僅僅以乖與不乖便希望撐出編劇對於他們生存世代的荒謬感,寓言的運用成為指涉現實的重點。排排坐的一張張舊桌椅,出現了一位跳出腳色之外,來說寓言故事的人。這寓言其實不難,但編劇用了非常繁複的書寫,去撐起一則相關老鼠如何在一個村莊中,彼此吞噬或被吞噬,既擁擠又空虛的寓言。這在表現上,首先可以從劇本的時間性,採取的是寓言與現實並行的思維出發;形成了導演在場面調度上,也以這樣並置的時間感來處理空間的狀況。這樣的處理手法,整體上說來,會在後現代拼貼的理解上,被觀眾所接收,卻也是劇場在時空表現上一種過度相信藝術性手法的缺陷。

布萊希特是善於運用寓言來指涉現實的劇作家。但,通常他的寓言簡潔有力而不繁複,卻能道盡社會階級傾軋或制度對人吞噬的重點。當然,這都因為他意圖以一種雅俗都能共賞的切入點,讓觀眾在走進他所形構作品的劇場中,獲致一種被他的作品給推出來後的反思。這樣的劇場表現,雖行之經年,並成了左翼戲劇的經典規範,就內容與形式的辯證而言,卻仍然是非常值得參照的。

《我要乖乖的活著》

演出|烏犬劇場
時間|2015/06/05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兩齣戲當中,各個角色透過自嘲、自省的自我剖白攤開生命政治的個體立面之時,他們或有現實全面緊堵因而「哪裡都不能去」的無力感,但逃避如果是一種創造,他們找到的另翼逃逸路徑,可能就是秘道,可能就是地下道。(吳思鋒)
7月
13
2015
 
好好的活著如同是一種禁錮,也是一種對宿命的折服。呈現出來的,著實無法讓觀眾產生共感,把角色的生命跟觀眾的經驗,切割的體無完膚,何來有探討普遍憂鬱的可能性可言? (陳逸璋)
6月
11
2015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