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所謂的甜而不膩,也可能是一種在劇場與社會的協商空間中的自覺與知性,一種張力時空中所生產的動力。也像是在小戲節這兩周的321巷藝術聚落,混搭了創意市集與流動夜市兩種風格,看似被定型了,卻又並非如此。(吳思鋒)
12月
19
2016
僅有兩名演員,於短短的八十分鐘內,塑造如夢般前後事件轉換流暢與毫無刻意感的敘事節奏,搭配對道具與空間信手拈來般的運用,巧妙組合四段表面上毫無關聯、然主題共同的生命故事。(何宣萱)
6月
14
2016
在兩齣戲當中,各個角色透過自嘲、自省的自我剖白攤開生命政治的個體立面之時,他們或有現實全面緊堵因而「哪裡都不能去」的無力感,但逃避如果是一種創造,他們找到的另翼逃逸路徑,可能就是秘道,可能就是地下道。(吳思鋒)
7月
13
2015
充滿遊歷驚喜的結構典型,不斷推動角色的故事潛力,有助於避免落入形式表演的窠臼。因此,處處精心經營,能量極為豐沛,「水」力全開,甚至,淹沒了整齣戲。(吳政翰)
4月
23
2015
無數個乒乓球墜落到整個舞台,或是噴射的泡沫、被咖啡色的汁液從頭砸下去以及現場DJ吹奏大喇叭,或是演員們的即興片段等,末路小花把劇場玩得很徹底。(陳怡君)
4月
09
2015
看戲最怕演員能量不均衡,但在這裡完全找不到這個問題。下半場的張棉棉一出來,幾乎要讓人忘記前半個鐘頭發生什麼事,她輕而易舉抓住了眾人的目光,引領大家進入另外一個不同的靈魂之中。(郝妮爾)
7月
10
2014
單就表演形式上確實做了新創的演出形式與嘗試,給予觀者強烈的視覺衝撞;但若說在表演詮釋方式做了新嘗試就可稱其有所改編,那麼或許太過寬容。(周吟儒)
6月
10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