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索上的政治與性別《愛的兩國論》
9月
30
2015
愛的兩國論(讀演劇人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87次瀏覽
鐘煒翔(政治大學法律系學生)

政治與愛情,如何證明兩者相等,是這齣戲的主軸。我很佩服編劇兼導演周翊誠將政治與性別這兩個議題綁在一起,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摔個粉身碎骨;正是兩者絕不相等,所以觀眾期待創作者給一個說法,至於觀眾接受或不接受,既重要也不重要:重要在於創作者的政治主張是否被觀眾認同,不重要則是觀眾並非被動而是能藉由發展自己的感受,達致這齣戲的所期待的效果。

戲中將民族國家這一個近代產物化為一個又一個的人,當然透過擬人化再製一種國家想像不是新鮮事,好幾年前即有Axis Powers Hetalia在台灣的動漫圈形成一股風潮的先例,此文化現象混合了同人誌文化、腐女粉絲、cosplay愛好者等各式群體,在將國家擬人化的過程中產生3D世界與2D世界的特殊關係與想像,比如性別設定、個性、家族關係等。只是不同於在動漫社群裡讀者可以自由選擇各國家之間的「配對」(某些基本設定如性別則是共識,但也可能「性轉」),在本劇中基本而言觀眾看著劇場中的一切,所見皆是創作者的主張透過演員「演算」出來,創作者像個走鋼索的人在說教與闡明立場之間搖搖擺擺地,舞台設定成教室裡的黑板則產生另一種權力關係的遐想。

無論在APH或是本戲中,台灣都是一個女人,而中國/大陸則是一個男人,設定本身承載的政治意義,反映國際關係與性別政治的相似之處。林子恆與賀湘儀兩位演員在「扮演」狀態的進進出出更是有趣,其中的後設性足以讓觀眾理解所有的外在都是被建構的,沒有真實。只是當國家被擬人化時仍然複製社會對於性別的既有印象,無論是將美國和日本比喻成乾爹或金主,中國成為一個亟欲擺脫的恐怖情人前男友,種種簡化的國族性格與性別權力對應國際現實的僵化想像,忠實反映父權思想對台灣社會的深刻影響。

戲裡女性(台灣)永遠無法自主獨立,是個強烈的象徵,悲哀在於金錢所隱喻的資本主義世界讓國家與女人受困在結構(國際政治、父權社會)之中;而性在戲裡仍被視為女人生命中無可挽回的重大傷害,那是將現實政治中某些作了即收不回的政治決定比擬成「女人的性」,社會上男賺女賠邏輯依然成立。

創作者小心翼翼地不讓民族主義氾濫(雖然對於男人的刻畫反映台灣的集體焦慮),卻在性別政治上超越不了既有框架。弔詭在於政治現實盡量符合島內現況,結果使得既有的性別強弱關係沒有被翻轉,男人掌握話語權甚至鞏固對解離症的污名;但《愛的兩國論》確實走在鋼索之上,因為退出這層扮演後是由賀湘儀來設定演算規則,只是這規則產生的壓迫是無差別的。

故事的結局,雖然嘴巴裡說是個妥協的結束,但那個被描繪出來的政治進程對我而言是個美好的未來(我認同關於台灣終將獨立的政治立場)。真正的世界沒有結局,下了課,聽完了故事,關於性別的抵抗,關於國際現實的抵抗,仍然要繼續。

《愛的兩國論》

演出|讀演劇人
時間|2015/09/19 14:30
地點|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島嶼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角色基礎不全的狀況下,兩國並未因演員的肉身、呼吸、行動而被賦予主體,反而因全戲概念先行,結論預先取代過程,兩人被迫成為政治象徵的載體。甚至,純就國家/際政治角度而言,簡化了政治──不僅簡化了「性別的政治」,也簡化了「政治的政治」。(吳政翰)
10月
19
2015
從前面那些脈絡而來,直接貼著台海兩岸的狀態去理解,最後的最後,這終究是一個編造的、想像的結局,無論再怎麼樣的美好,現階段而言,只能用編造、假裝的方式,才能夠讓結局得以圓滿。(林立雄)
10月
01
201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