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封箱,回憶開箱《封箱中 請微笑》
7月
22
2016
封箱中請微笑(陳家聲工作室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51次瀏覽
胡予欣(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封箱中 請微笑》,是陳家聲工作室創團第一號作品,由團長徐宏愷編導,與演員劉珊珊、陽閔共同演譯搬家時衍生出的各種狀況。搬家,一般情形下都需要花多久時間整理呢?是整理物品?還是整理思緒?亦或是重新整理一個人的人生?

鍾志強(徐宏愷飾)、沈佳容(Maggie/劉珊珊飾)、葉雅琳(楊閔飾)三個個性迥異,各自懷抱著自己的人生故事,在城市中的小公寓裡努力生存的人們,因為都更計畫而迫使他們結束兩年的室友生涯。在打包封箱的過程中,三人各有一套自我的整理方式:是選擇只留下必須品?全部留下?還是全部丟掉?也因為這樣的不同,三人在打包過程中開始議論他人的不同,議論打包的方式、議論選擇帶走的物品、議論什麼該丟什麼不該丟;藉由翻出的一件件物品背後所蘊藏著一個個不同的故事,進而發現彼此不曾暴露出的一面,在分離前的最後時刻真誠以對。

當大幕拉開,甫映入眼簾的是由木頭牆面圍成的客廳,而客廳中堆滿了準備搬家的各種大小箱子,準備做離開前最後確認的房客們陸續聚集;而在最終的流程與物品檢查過程中,藉由各個角色的打包習慣、物品整理方式揭開一個個背後蘊藏的人生故事。葉雅琳是個樂天單純的傻大姐,什麼都留,什麼都想帶走,優柔寡斷的個性使得她常常吃虧受騙,但樂天過頭的她卻也總是逆來順受,選擇正面的面對與解決,不逃避問題。而鐘志強,號稱完美主義者,不做沒把握的麻煩事,打包時只選擇必須品帶走,其他通通留下;也不整理,也不打包丟棄,反應出眼不見為淨,犯了錯就選擇繞道的性格,一昧逃避不肯面對矛盾弱小的自己;在與Maggie、葉雅琳兩位室友的談話中,終於發現自己內心中重要的事物、決定重新思考人生議題。而Maggie,三人中像是大姊頭一般的存在,看似對於生活周遭大小事總是蠻不在乎,在打包時只選擇了一個行李箱的必需品,但在那唯一的行李箱背後卻隱藏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當最珍貴摯愛的事物都已不復存在,已然看開一切。全劇角色個性定位明確,每個角色互助互補,讓演出中的情緒氛圍形成一種平衡的狀態;一邊整理物品一邊整理思緒,探討人生中的議題,發人省思。

最初以位於大稻埕的思劇場空間配置量身打造的「封箱」,首演時空間雖小,但利用原有的閣樓空間製造出高低層次,區隔出角色私人房間所在的二樓與一樓主要故事發展的客廳,且整體空間就像邀請觀眾到家裡真實的感覺;且因為空間小,與觀眾距離非常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細微表情、表演細節變化,讓演出能量非常集中。此次相隔兩年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演藝廳再見「封箱」,從小劇場到演藝廳,從場地既有的裝潢空間到進入黑盒子後重新製作大型背景道具,從可直接聽見演員說話聲量到需要另外的音響設備輔助,雖整體空間改變,但演出能量依舊,全劇劇情流程緊湊,時而詼諧時而正經,演員的情緒與情節發展快速轉換,流動於空間中的整體氣氛起伏牽動觀眾,不時會聽見現場觀眾一起大笑或發出驚嘆,結尾的人生故事也讓現場觀眾動容,一起落淚。劇情發展速度快,安排緊湊無冷場,觀看過程中忙著跟上下進下一步進度,沒有多餘時間可思考停留,但或許也正因為如此安排,讓觀眾在演出結束後的回味與討論空間相對增加,並開始思考與比對自身在現實中的與劇情相似,值得思考回味的真實故事。

《封箱中 請微笑》

演出|陳家聲工作室
時間|2016/06/18 19:30
地點|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
《一炷香的時間》以乩身緣起的乖舛、白水演員間關係的來往交錯,和突如機械神降的末世災難形成三條敘事線,這三者並非各自發散互爭光輝,而是交互拼貼卻不失戲劇質量的彼此相襯、緊扣著。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