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試煉場」,抑或「商業展場」?《青年戲曲節—行當》
10月
31
2016
青年戲曲節—行當(當代傳奇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32次瀏覽
林立雄(專案評論人)

培養並拉拔青年演員大概是目前各戲曲團體的當務之急。當代傳奇自創團始,除了陸陸續續創作許多經典的跨文化改編作品如《慾望城國》(1986)、《王子復仇記》(1990)、《樓蘭女》(1993)、《奧瑞斯提亞》(1995),乃至於近年來的《李爾在此》(2001)、《等待果陀》(2005)在國內外嶄露頭角,也創作與流行接軌、拉拔青年演員的搖滾京劇《水滸108》、嘻哈京劇《兄妹串戲》,與籌劃以演出傳統老戲為主,頗具有傳承意義的「梨園傳奇」、「傳奇風雅」系列演出。

2010年,當代傳奇劇場開始青年苗尖子的培訓,從第一屆到第三屆「傳奇學堂」,邀請國內外的戲曲名家教授傳統劇目,並舉辦「苗尖子成果展」,讓這群青年京劇演員除了學習之外,能夠有上台一展絕活的機會。「傳奇學堂」陸陸續續在這幾年培養許多年輕的京劇演員,到了去年,當代傳奇劇場成立青年劇場「興傳奇」,將這群苗尖子的演出正式定名為「戲宴——青年戲曲節」,為這群青年學子開出了一條新的道路與方向。

「戲宴——青年戲曲節」在今年推出了幾個大主題,如「神話」、「江湖」、「行當」、「良緣」、「志氣」,在不同主題中包括多齣特色京、崑折子戲,由主攻武生的朱柏澄、青衣花旦的黃若琳、武旦周岱頤等人,在兩天之內一展行當本色。個人因時間安排關係,並無全數節目觀看,則以「行當」這個主題演出的演出狀態,以及國光劇團、台北新劇團、台灣京崑劇團等作為觀察討論的對象,提出我在觀劇前後的思考,以及「興傳奇」青年演員的演出空間與劇目傳承的一點看法。

方走進枋橋大劇院,便看見劇院內掛起了大紅燈籠,舞台四周放有中國風的燈飾,讓劇場內增添了復古的氣息。除此之外,演員在貴賓席左右隔著紗幕化著妝,讓場內的觀眾可以看見演員的一舉一動。這一設計明顯地和陽光劇團來台演出時,在走往舞台的廊道設置演員化妝室,讓走過的觀眾可以一覽演員百態的概念基本是相同的。除了在整體的包裝上,相當引人注目之外,或許也藏著疏離感,要觀眾看清楚,台上所演的各種腳色行當角色,即是這群即將登台演出的青年京劇演員。

上半場劇目順序是《三岔口》、《扈家莊》、《通天犀》,下半場由崑曲《遊園》開場,接續壓軸《挑滑車》。在「行當」這一主題演出中,《三岔口》先聲奪人,由武生朱柏澄飾演任棠惠、武丑林益緣飾演夜半殺人的劉利華,兩人默契十足,演出過程火花四射、令人屏息,雖然二人翻桌對峙之時,節奏稍微鬆懈,但仍能從二人到位的演出感覺劇中的緊張刺激。氣氛方才炒熱,接下來的幾折演出卻問題重重,周岱頤的《扈家莊》、蔡佳君與施宏駿的《通天犀》基本上可以看出演出方式已經不若以往傳統老戲的搬演有排場調劑與連貫的文本,周岱頤所飾演的扈三娘,圓場走得些微凌亂,手上的把子雖然大致耍得流暢,卻仍舊在關鍵時刻掉了;蔡佳君、施宏駿的演出唱腔幾乎完全聽不見,演員剩下的似乎只有身段,還是看來相當疲憊的身段。

下半場《遊園》基本遵循傳統崑曲的路子走,整體雖中規中矩,但咬字不夠清晰明確、入聲字未唱斷,擻腔、豁腔等腔格依舊考驗著演員的功力。最後一折《挑滑車》,一樣改為二十分鐘的獨腳戲,雖然在劇情交代如上半場後兩折有其敘事的缺陷,但朱柏澄一人擔綱演出的高寵,在整體表現上是令人驚豔的。不過在整場演出中,我始終是忐忑不安的,一方面擔心演員的體力,二方面看著演員們的表現,我油然而生一個念頭:這些演員能夠在修改後破碎的折子演出中理解角色?甚至能夠在壓力極大並馬不停蹄的演出中消化劇中的「手、眼、身、法、步」嗎?

看著「青年戲曲節」的戲單的劇目、演員安排,每一位演員幾乎都有非常多的演出機會,能夠看見藝術總監吳興國對這群「苗尖子」的期待。不過,再審戲單會發現,10月22日當天竟就有三個場次的演出,這些演員基本上都是重複的班底,再回頭思考「行當」作為當天最後一場演出的演出狀態,不難看出這些青年演員們基本是在體力緊繃的狀況下完成這些演出的。從文本改動(考量演員之外,亦考量新觀眾是否能夠理解)、演員整體演出狀態看來,興傳奇是否真的能如創團宗旨所言,具備有傳承戲曲藝術、普及並推廣傳統藝術?【1】

其實,京劇的傳承演出除了當代傳奇劇場,國光劇團、台北新劇團、台灣京崑劇團等,皆有為青年演員開設的專場演出(除此之外,也同樣聘有兩岸戲曲名家指導)。不過,就過去的經驗而言,如國光劇團在國光劇場排定的演出,除了資深演員與青年演員搭配演出外,也有青年演員為主角的劇目,【2】演員在一天之內,幾乎不會有超過一齣全本戲以上的演出(不過相對而言,也可能有演員是沒有機會登台演出的)。在這麼多繁重,甚至需要相當程度技巧的劇目,譬如在同天一連演出《白水灘》、《三岔口》、《挑滑車》的朱柏澄,雖在晚場演出中表現到位並博得滿堂彩,但是仍舊能從其緊繃的肢體,感受到演員身體似乎已臨極限的狀態。

撇去節目整體規畫不談,或許,得回歸到劇團本身的資源以及內部分工等問題。興傳奇是否有足夠的青年演員能夠演出?有多餘的經費能夠安排龍套演員演出?在資源上,興傳奇是否相對而言是缺乏的?雖然,相對於其他劇團而言,興傳奇的確給足了青年演員登台表現的空間,每一位演員幾乎為不同行當,也都擔綱相當重要的位置,但整體的表現卻反映了青年劇團在營運上,有不少欠思量之處。話再說從頭,在中國大陸亦或台灣皆曾辦有許多演員的演出專場,但是京劇,又或說是傳統京劇終究是「演員中心劇場」,在演出的同時靠的都是一招一式練來,紮紮實實的功。然而,這些青年演員已有足夠的能力挑起專場演出嗎?

台灣四大鬚生之一的周正榮談到「練功」,曾提及京劇名家裴豔玲所說的,「什麼塑造?『拉山膀』胳膊抬得位置準確就是有性格,位置偏了低了就是沒人物!談什麼談?沒什麼說頭,練功嘛!」【3】演員對角色的塑造還是必須回到演員自身的功底紮不紮實,無論指導老師如何教,課後演員自我要求的「私功」對京劇演員而言是重要到不需多加贅言的。不過,觀賞完「行當」這場演出後,我相當佩服演員們認真敬業的演出,特別是當天接連演出三場主題演出的林益緣、朱柏澄,在晚場的表現仍舊相當俐落精準,這是相當值得被肯定的。傳統戲曲在台灣而言市場並不大,這群演員能夠堅持在這門藝術上領域已實屬難得,雖然要走的路還長著,但也期待著他們日後能夠各個都嶄露頭角。

當代傳奇劇場在藝術總監吳興國與製作人林秀偉的帶領之下,為青年演員構築了一台表演空間,同時也是一台考驗演員的「試煉場」。無論是「青年戲曲節」,抑或是當代傳奇每一部經典劇作,在人力安排上都看得到劇團對青年演員的重視。然而,這一台「試煉場」究竟能否讓這群青年演員在一定程度的挑戰之後,有所成長呢?又或者,這台「試煉場」僅能夠作為一個包裝華麗的「商業展場」?或許,仍舊是必須再經過長時間觀察的。當然,我們也期待興傳奇青年劇場的青年演員們,在充分的資源與舞台上繼續努力,期待有朝一日他們都能夠在這場「試煉」中,成為創團宗旨所期待的那般,成為全能演員,並將好的戲曲藝術,帶向台灣所有觀眾,乃至於國際舞台,一展台灣戲曲教育的成果。

註釋

1、參考「戲宴貳‧青年戲曲節」節目單。

2、如2016年9月3日的「傳承‧傳演」專場,《鍘美案》由青年演員歐陽霆、王璽傑主演、《生死恨》由陳允雯主演等等,不同劇目皆由不同演員主演,幾乎沒有演員重疊趕場的狀態。再如台北新劇團今年度3月的「青年匯演」,整體安排也不出上述狀態。

3、王安祈、李元皓著,《寂寞沙洲冷:周正榮的京劇藝術》(宜蘭:傳統藝術中心,2003年),頁103。

《青年戲曲節—行當》

演出|興傳奇(當代青年劇場)
時間|2016/10/22 19:30
地點|板橋435藝文特區枋橋大戲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